關於讀書的詩有哪些如下:
壹、讀書/陸遊[宋代]
原文: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歸鄉隱居的誌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註釋:歸誌:歸家隱居的誌向。寧無:難道沒有。元元:指人民。課:詩中作閱讀解。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壹樣。
二、讀書/皮日休[唐代]
原文:家資是何物,積性列梁相。高齋曉開卷,獨***聖人語。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案頭見矗魚,猶勝凡侍侶。
譯文:家中的財產是些什麽,就是那滿滿壹屋的書籍。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聖賢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在同壹時代,但自古以來他們卻是互相贊許欣賞的。在書桌上看見書的欣喜,勝過與闊別已久的好友相見。
註釋:何物:什麽東西;什麽人。積性:積聚的書籍梁:房屋的梁和檐高齋: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英賢:指德才傑出的人。相許:贊許。矗魚:蟲名。即。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這裏借指書籍。侍侶:同伴。
三、讀書有所見作/蕭掄謂[清代]
原文: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壹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譯文:人的心如同壹顆優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養護才能生長苗的生長需要泉水的灌溉,心靈則需要道德的教育。人壹天不讀書,心中就沒有什麽好的想法。壹個月不讀書,就感覺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註釋:胸臆:內心深處的想法精爽:精神、魂魄、猶言神清氣爽。
賞析:這首詩舉例了讀書的益處與不讀書的壞處,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恒,並將其道理表達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