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詩詞原文、註解與賞析
(壹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壹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題解
柳亞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因崇拜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故以亞洲盧梭自居,遂更名棄疾,字亞盧,後改亞子。江蘇省吳江(今蘇州)人。早年受康、梁影響,後傾向革命,於1906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1909年為“南社”發起人之壹。“五四”後,同情中國 *** 人的革命,壹度從事反蔣活動。1926年,毛、柳訂交廣州;1945年,毛、柳相會重慶;1949年,柳應 *** 邀請赴京任事。當年3月28日,柳呈 *** 七律壹首,題為《感事呈毛主席》。詩曰:“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壹寸丹!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詩中有怨艾氣,壹讀即明。壹月後,解放軍已占南京,進逼上海,4月29日, *** 和柳詩,成此七律。勸慰之意殷殷,柳氏誦之,大喜,又有壹詩呈贈 *** 。
註釋
[粵海]粵,指廣東。粵海指廣州。20世紀40年代,柳亞子寄 *** 詩雲:“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品茶。”
[渝州]指重慶。“索句”事,詳見《沁園春·雪》題解。
[還舊國]舊國,指國之都城。作者自註:“三十壹年:壹九壹九年離開北京,壹九四九年還到北京。舊國,國之都城,不是STATE,也不是COUNTRY。”
[昆明池]指北京頤和園內之昆明池。時柳亞子暫居其中。
[觀魚勝過富春江]勸慰語。觀魚,暗用《莊子·秋水》濠上觀魚典,勸其安心自樂。富春江,在浙江桐廬富陽縣境。後漢光武帝同窗嚴光(字子陵)曾拒仕隱於此。因柳詩有“分湖便是子陵灘”句,故此詩有“勝過”語。
品評
這首七律,是 *** 詩詞中最具雍容氣象的作品。與朋友傾談,娓娓道來,諄諄善誘,字裏行間透出濃郁的關切。“ *** ”雅韻,不再有浮騷之氣,甚為難得。
柳氏“呈詩”,充滿牢騷,尤其首、頷二聯結句,直擺出撂挑子走人的架勢。如果就事論事地解釋,會越說越扭結。 *** 不,他不勸柳氏別生氣,而從青春時代的友情敘起。首聯頷聯四句,皆敘友情:“飲茶粵海”,細事耳,但關乎友情發軔,豈能輕易“忘”懷?“索句渝州”,韻事耳,但關乎友情發展,豈能付諸黃葉?“舊國”重“還”,往事如煙,妳我均非昔比,又豈能等閑而視?“落花”有意,“華章”再展,故不論呈詩受詩,盡已犀心相燭,又何疑而何怨?
友情愈久,相容愈寬,四句詩,“三十壹年”,是毛、柳二人的友誼見證。終於,在人格上,二人平起平坐了。談到這兒,柳亞子應該明白“知遇”之交(恩)的分量!
頸聯二句,在主題上緊扣“和”字。妳“呈詩”有“牢騷”,我“和詩”亦不能繞過“牢騷”勸慰,二句直言直說,非知己不能如此爽快。兩句詩的層次感很強:“牢騷”句,是勸止,從防範入筆;“風物”句,是引導,從長處計議。尤其“風物長宜放眼量”壹句,是帶有真理性的人生之悟,可以勉人終生。
尾聯二句,是針對柳氏要歸隱“分湖”(在其家鄉蘇州郊區)而發。不說歸隱不好,而說此處更勝彼處,達到了挽留目的。
柳“呈詩”,壹肚皮“牢騷”;毛“和詩”,胸懷體諒。壹“呈”壹“和”之間,誤會消除了,友情增強了,所謂詩教,也是雙方的呢!
從“詩藝”的美學層面上分析,《和柳亞子》壹詩以它的“人情美”取勝。友情,是中國詩歌的長命主題。此詩拓展了這壹主題,並因主、客雙方政治地位的懸殊而強化了這壹主題。另外,作為朋友互贈之作,這首詩取事也親,取景也美,造成了壹種雙方***有的意境之融。當然,這首詩的“談話風格”是由“和詩”的使命決定的?。“和”者,應和也。應和就是交流,就是心的交流。這和詩,是 *** 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