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孟郊《遊子吟》
譯文: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代黃仲則《別老母》
譯文: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淒切悲涼,欲哭無淚。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清代倪瑞璿《憶母》
譯文:河面寬廣,但船只難以航行,並不是我的過錯啊,不知道您最近過得如何,是否平安?常暗地裏因思念自己的母親而流淚,但只恐怕母親思念自己的淚水會流得更多呀!
4、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唐代司空圖《步虛》
譯文:母親親自教我學習走路和禮儀,她就好像是從千裏之外的蓬萊仙島下來的。我仿佛聽見高雅宮廷樂曲的和和諧的民間樂曲從瑤琴上奏出,停留不散;似乎看見鸞與鶴從天上飛下來,繞著香爐低飛盤旋。
5、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元代與恭《思母》
譯文:看到寒霜把蘆花摧殘,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只好典袈裟糴米回家,奉養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