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與石鼓文之歷史與研究概況(附石鼓歌)(之二)
歷代吟誦石鼓的詩歌,出處不同、版本不同,字裏行間之間也會出現很大差異。本文雖盡量擇優而敘之,但仍不免有誤,故建議引用者進壹步細查為是。--劉星 劉牧《石鼓詩文復原譯釋》
明代石鼓研究(附石鼓歌)
明朝取代元王朝後,仍將石鼓陳列於國子監大成門內,供文人學者觀賞與研究。這壹時期,雖然喜歡石鼓文的詩人、書法家與學者很多,創作了許許多多的石鼓詩歌,甚至形成了歷史上石鼓詩的創作高峰。但由於社會相對的較為安定,石鼓未遭受劫難與變遷。所以石鼓詩歌內容偏窄,多為贊美、想像與抒情,文學色彩較濃。明代作有石鼓詩歌的詩人有唐之淳、盧原質、程敏政、李東陽、何景明、王家屏、朱國祚、顧文昭、董其昌、黃輝、焦竑等等。
唐之淳《石鼓詩》:“郡學舊辟雍,中有岐陽鼓。古今所聞十,左右各惟五。離離大星隕,兀兀壞雲補。纍纍營竈減,落落陳沙聚。質若切元玉,制若覆冷釜。氣若鎔五金,文若斷釵股。孤峰割秋瘦,千花耀春嫵。森嚴列戈矛,爾雅冠章甫。檐冰溜靜懸,海暖浪掀舞。摧舟半折軸,敗舫或遺艫。小龍彭蠡歸,大鵬扶搖舉。斷苔明碎錦,古墨漬潤礎。思昔委秦郊,雷電驚草莽。來牛礪其角,鑿臼加以杵。幸今依聖宮,星日照廊廡。圭璧遜其儀,俎豆與之伍。脫非天意憐,或是神明佑。深檐白晝永,老屋翔鸞翥。晴連畫戟陰,冷濕宮墻雨。諸生獲講解,髦士資訓詁。啟鑰煩豎閽,碑本利商賈。韋辭表姬周,韓語懷李杜。雄章叠鏗鍧,遺恨寄酸楚。紛紜歐蘇作,詰屈韋鄭譜。稱評雖靡定,仿像詎非古。輒生千載下,匏系三江滸。神徙弛周南,足不出城府。適從遼碣役,遂作幽燕旅。平生慕奇文,壹日獲往睹。初臨色愈莊,欲狎氣斯沮。如親至東都,揖讓申與甫。如親行田獵,博攫兕與虎。如虛藜莧腹,享太牢肥羚。如洗蟬蜩耳,聆笙馨柷敔。羈愁破昏懵,喜氣浹眉宇。時為纏壽星,歲甲在疆圉。天寒號鴟梟,城荒茂禾黍。宗周本余懷,覽古亦天與。摩挲重圖訓,蹙蹜愧庠序,聊陳曹鄶風,式繼韓蘇武。洪武丁卯秋九月,余於燕城觀石鼓,因賦此四十韻,以紀壹時之勝覽。”。
盧原質《石鼓詩》:“ 羲皇妙心畫,人文始昭宣。後聖更有作,載籍日粲然。成周逮中葉,宣王振其顛。宏綱用勿墜,厥德未為愆。偉哉岐陽獵,伐石工磨鐫。方前固雲邁,揆後信猶賢。嬴秦壹何愚,盡滅古簡編。翻刻李斯文,乃欲垂萬年。豈謂不旋踵,掃跡如雲煙。孔壁遂啟藏,此石亦偶全。於今二千載,墨本盛流傳。要知文字行,白日麗中天。縱今蕩無存,人心復開先。賢聖去我遠,魯魚失其筌。安得周召徒,為倡麟趾篇。”。
程敏政《石鼓詩》:“岐陽埋沒草離離,汴省燕都石屢移。三代文章存鳥跡,百年風雨蝕晁皮。摩挲尚識宗周器,題跋誰鐫蒙古辭。卻愛勝遊黃叔度,孔庭懷古立多時。”。
何景明《石鼓歌》:“我來太學謁孔廟,下觀戟門石鼓陳。之罘詛楚已埋沒,此石照耀垂千春。苔昏蘚澀讀難下,蟲雕鳥剝細不分。古畫詰屈蛟龍隱,石氣慘淡煙霧紛。周王功勛史籀筆,數石細落岐陽濱。中興氣象豈復睹,大篆意格誰曾聞。先秦文字稍近古,兩漢摹拓多失真。六朝以來尚靡麗,鐘王往往稱通神。唐愈宋軾遞歌嘆,長篇險韻何悲辛。大觀之間入汴國,君王好藝崇斯文。高駝巨艦遠載致,金填玉嵌傳相珍。靖康乘輿忽播蕩,保和玩物隨煙塵。神驅鬼守散復聚,至寶豈得空沈淪。文皇北來定燕鼎,不置太廟留成均。博士無煩上書請,書生頗得親講詢。虛廊素壁安置穩,大廈長檐覆蓋新。不隨鐘鼎怨磨滅,已與琬琰爭嶙峋。平生博覽愛古跡,世上墨本徒紛紜,此雖殘缺歲已久,尚覺只字輕千緡。碧池日月動華袞,奎閣星鬥羅貞瑉。嗚呼孔廟在萬世,此石與廟長無湮。”。
王家屏《石鼓歌》:“我聞周宣狩岐陽,其時中興王業昌。作詩刻字傳永久,辭高二雅文三倉。遺碣累累至今在,鬼護神呵更顯晦。自岐徙汴復入燕,幸遭珍重休明代。鴻都石經久已訛,此鼓完好曾不頗。文廟之中戟門畔,幾回剔蘚為摩挲。固知至寶非容易,合令安頓森嚴地。今皇文治邁成周,講求自是詞臣事。誰人得比韓孟才,斡旋風雲天漢來。惟有岣嶁壹片石,千秋萬古***崔嵬。”。
朱國祚《石鼓歌》:“橋門左右獵碣十,形如鼓礎相排連。窪中或與齏臼似,抱質可敵瑤琨堅。傳聞書自太史籀,比與大篆尤瑰妍。其辭典奧儷二雅,仿佛吉日車攻篇。周京遺制眾所信,疑義莫定文成宣。紛論雖滋翟鄭議,審視終異秦斤權。下逮宇文豈能爾,薺堂所見勿乃偏。嗚呼神物不易睹,三代舊跡稀流傳。巫鹹告辭熊相詛,裕陵寶惜今棄捐。比幹銘折為州壤,穆滿書徒壇山頂。會稽窆石字茫昧,岣嶁秘跡文糾纏。掎摭非乏好奇士,千搜萬索無真詮。詎若十鼓離復合,陳倉入汴還留燕。氈包席裹囊駝背,塵蒙露濯爪牛涎。置諸太學始皇慶,於今又歷二百年。深檐五丈密蓋護,不受長雨闌風顛。我來摩挲輒終日,證以郭薛施潘箋。凝思斫桐來自蜀,叩之定有聲淵淵。文殘非因硬黃拓,劃缺反撼鉤金填。長廊無人起題壁,回視落景棠梨懸。”。
顧文昭《石鼓詩》:“古文不可見,籀也遺芬芳。去今二千載,字畫猶端莊。缺落雖不完,間亦存數行。如逄冠劍士,濟濟遊嚴廊。想見當時盛,會朝坐明堂。仆隸皆證人,從知史臣良。況在文武日,交修寧少忘。西旅貢厥獒,召公遠為防。周宣中興主,羽獵思外攘。惜哉詞語間,末及戒其荒。趙君博雅士,好古能收藏。起我東周嘆,題詩贈慨慷。”。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間對石鼓文化的貢獻主要是:1、較好地安放與保護石鼓,使之未受到明顯毀壞;2、創作了壹大批石鼓詩歌,較好地宣傳與擴大了石鼓文化的影響;3、在研究石鼓方面,取得了壹定的進步。如:楊慎所著《石鼓文音釋》;顧炎武著《金石文字記》、李中馥《石鼓文考》、陶滋《石鼓文正誤》等;4、楊慎撰刻所謂“東坡本”石鼓文(函海本),雖來自薛尚功《岐陽石鼓文》補字本,但對後世產生了正負兩方面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