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莊嚴日落的詩篇

莊嚴日落的詩篇

原文:

大禹廟坐落在空谷中,秋風蕭瑟,陽光照射在正殿上。

廢棄的庭院裏種滿了橘子和柚子,老房子的墻上還掛著龍和蛇的圖片。

大禹大禹刻在石壁時,波濤滾滾而來,河水沿著白沙的小路向東流去。(噓,綠色墻:創建虛擬墻)

很久以前,於大禹采取四種交通工具治理洪水,鑿石墻,疏通水道,使長江之水流入大海。

翻譯:

大禹寺坐落在空谷中,秋風蕭瑟,冷清無人,夕陽斜照在大殿上。廢棄的院子裏的樹上長滿了橘子和柚子,古宅的墻上還保留著龍和蛇的畫像。大禹當年挖的石墻籠罩在薄霧中,濤聲陣陣,河水沿著白沙路向東流去。早就聽說大禹采取四種交通工具治水,鑿石墻,疏通水道,讓長江的水順流入海。

註意事項:

玉寺:指建在中州臨江縣(今四川忠縣)懸崖上的大禹寺。

落日斜照:形容夕陽斜照的方式。

《橘柚:愚公歷史書》出版。禹治水後,人民安居樂業,東南島夷人也把收獲的橘柚包起來進貢。

龍蛇:指畫在墻上的大禹驅龍蛇治水的故事。

藍墻:壹堵空墻。噓,綠色的墻構成了虛擬的墻。江:指虞寺所在懸崖下的長江。

四年:大禹治水時使用的傳說中的四種交通工具:水乘舟、陸乘車、山乘樹(攀爬器械)、泥乘雪橇(短如舟,兩端略翹,以便人踩在上面,在泥上行走)。

三巴:東漢末年,劉璋分巴東郡、巴郡、巴西郡。傳說此地原是大澤,禹疏浚三峽,排幹了所有的水,才成為陸地。

贊賞: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出蜀東經中州,專訪大禹古寺。第壹副對聯巧妙地指出了旅遊的地點和季節。秋風蕭瑟時,詩人去遊大禹寺。當他擡頭看時,他看到了周圍的群山和茂密的植被。大禹寺就坐落在這個空曠寂靜的山谷裏,夕陽正好斜照在大殿上。顓頊由遠及近,描繪殿內景色。大禹寺因為地處深山,常年無人問津,所以房屋破敗,雜草叢生,顯得荒涼冷清。院子裏的橘子樹和柚子樹上掛滿了果實,使得樹枝低垂,好像要被壓垮壹樣。古廟的墻壁上還殘留著龍蛇的圖像,依稀可辨。頸對聯描述了大禹寺周圍的環境和氛圍。天空中的雲在夕陽下改變著姿態。雲在大禹挖的石墻上徘徊,遠處傳來濤聲。這條河沿著白沙路向東流。這幅對聯運用擬人手法,用“噓”、“走”等字賦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生命力,形象生動,氣勢非凡,增強了全詩的藝術感染力。尾聯借景抒情,揭示了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詩人將視角由遠觀改為近觀,運用虛實結合、擬人化、形象化的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韻味悠長的藝術效果,謳歌了大禹治水、澤被千古的豐功偉績,同時抒發了緬懷英雄、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筆下的虞廟,建在中州(治所在今四川忠縣)河邊的懸崖上。杜甫於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出川東,途經中州時,曾遊覽此古寺。

“山中寺空,秋風斜陽。”開門見山,動筆就肅然起敬。山“空”,顯蒼涼;伴著秋風颯颯,氣氛更加蕭瑟。但山空,古寺更雄偉;被晚霞塗得特別有特色,特別莊嚴,讓人肅然起敬。詩人就是在這種心情下爬進寺廟的。

“野庭掛橘柚,古宅畫龍蛇。”寺內庭院荒蕪,房屋老舊,壹個“荒”,壹個“古”,難免讓人感到荒涼和寒冷。然而詩人觀察到的卻是另壹番景象:庭中橘柚碩果累累,枝頭低垂,墻上畫著遠古時期的舞龍爪。橘子、柚子、龍蛇給荒廢的古宅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掛橘柚”和“畫龍畫蛇”既是眼前的真實場景,也是歌頌大禹的典故。據《尚書》記載。據說,大洪水後九州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遠居東南的“島夷”人也“包橘柚”——把收獲的橘子包好送給禹。又說於“驅龍蛇,放野草(河中有水草)”使龍蛇有了歸宿,不再興風作浪(見孟子。滕文公”)。這兩個典故正好與眼前的場景相吻合,被場景所展現;風景和佳能融為壹體,讓人感覺詩人在用佳能。前輩們稱贊這兩句話是“把事情付諸實踐”,是“老杜的千古絕技”(《詩》)。內》卷四)。這樣用典故的好處是,看到是典故更有意義,是古代英雄的功績在鼓舞;即使看不出是典故,也能領略這古色古香、生機勃勃的古寺風光,體會詩人的豪邁情懷。

用五六句話寫壹寫寺外的景色:“雲嘶於青墻,河聲於白沙。”雲霧繚繞,在長滿青苔的古崖間緩緩滾動;江濤洶湧澎湃,白浪沖刷著黃沙,滾滾奔向三峽。“噓”和“走”這兩個字在這裏特別形象。古語有雲“雲隨龍走”。從迷蒙的雲霧、湍急的河水和恍惚中,我們仿佛看到了殿中壁畫中的龍,繞著懸崖飛來飛去,嘶嘶吐著雲霧;我也仿佛看到了壹個巨人,牽著長江的鼻子,讓它沿著沙路溫順地向東流去。.....在這裏,神話與現實、廟堂內外的風光、大自然的磅礴氣勢和大禹治理山川的偉大氣魄融為壹體。這壯觀的畫面讓人感受到無限的力量和美好。

詩人站在懸崖頂上,看著這壹幕。他怎能不對大禹這位英雄給予由衷的贊美呢?因此,他總結道:“如果我知道要花四年時間才能控制第三輛巴士。”傳說於在治水、坐船水、坐車陸、坐船泥、扁擔山中跑來跑去,整整“四年”。三八指巴縣、巴東、巴西(今四川忠縣、雲陽、閬中)。傳說這壹帶原是澤國,大禹鑿通三峽後才作為土地控制。這兩句詩很含蓄,意思是:余,余,我早就聽說了妳騎馬四年,挖三峽,疏浚長江,治理三巴的英雄事跡;今天,我親自參觀了現場,目睹了廢墟,我更加欽佩您的偉大!

這首詩著重歌頌了大禹不畏艱難、征服自然、造福人民的創業精神。自唐代安史之亂以來,長期的戰亂如洪水壹般,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空”的山,“貧瘠”的院落,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真實寫照。詩人以“春秋筆法”暗中諷刺了當時禍國殃民的昏庸統治者,並把希望寄托在新執政的戴於身上,希望他能發揚大禹“四騎”、“治三公”的艱苦創業精神,振興山河,治理好國家。

在抒情詩中,情感和景物應該是協調統壹的。在這首詩中,詩人歌頌英雄,情感基調高亢豪邁,但寺中景色卻十分荒涼:山野空空,寒風凜冽,庭中冷清,房屋陳舊。這些場景與情感基調格格不入。為了解決這壹矛盾,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抑揚對比的手法:山雖空寂,卻有禹廟的雄偉;秋風雖蕭瑟,卻有夕陽的光輝;庭雖貧瘠,有橘柚掛枝;房子雖舊,但畫墻間有龍蛇飛舞。這種壓制和提升,既真實地再現了客觀景物,又不會讓人感到冰冷和低落;加了之後,四句話鏗鏘有力,聲調越來越高,讓人越來越激動。這顯示了詩人的藝術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