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下筆前首先用了壹個設問,然後自問自答:日夜想往的中原故土在哪裏呢?於今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樓的山光水色。短短兩句,作者憂國憂民之情如同熱浪撲向讀者,他那佇立樓臺遠眺中原的形象,也像浮雕壹樣在讀者眼前浮現。
接著,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長江;追思像江水東流、壹去不返的“千古興亡”事,詠古嘆今,抒發自己對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難以言表的復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悠悠”兩個疊字,通俗無奇,但意境卻十分深邃。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壹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壹風格明快,壹沈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白話翻譯:
什麽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擴展資料
據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壹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壹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
於是,詞人末句寫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據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壹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氣度不凡,於是感嘆說:“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意思是說,生兒子應該像孫權壹樣,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壹樣。我們從詞人用這壹典故來看,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誌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壹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