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曹操(七上課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過故人莊》孟浩然(七上課外)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七上課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七上課外)
楊花落盡子歸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七上課外)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七上課外)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晏殊(七上課外)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裏(七上課外)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七上課外)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七上課外)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課外古詩詞背誦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kui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解釋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 ,竹林的縫隙裏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飄了出來。
2、竹裏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huang二)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解釋我獨自壹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壹邊彈著琴弦,壹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壹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qiang-)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yu二)州。
解釋在壹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裏,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壹個好朋友壹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裏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看不到妳(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麽思念啊!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解釋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能不鉤起思鄉之情嗎?
5、逢入京使 岑(cen二)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解釋回頭東望故園千裏,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妳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chu二)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解釋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壹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qi二)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解釋歧王府第裏經常看見您,也在崔九的家裏多次聽到您的唱歌。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妳。
8、送靈澈(che四)上人 劉長卿qing-(唐)
蒼蒼竹林寺, 杳(yao三)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解釋蒼翠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妳背著的鬥笠還帶著夕陽,獨自歸向遠方的青山。
9、約客 趙師秀(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解釋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 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裏,傳出蛙聲陣陣。 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壹晃就過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壹會兒就落下壹朵……
10、論詩 趙翼(yi四) (清)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解釋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麽新意了,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3.求七下課外古詩詞八首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
1.《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晚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芳菲。
楊花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5.《泊秦淮》
杜牧
煙寒水月籠沙,夜泊秦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6.《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7.《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
8.《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4.語文七年級下冊課內外古詩山中雜詩 (選自歐陽詢《藝文類聚》) (南朝梁)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裏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雲煙, 竹林的縫隙裏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 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飄了出來。 賞析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居然從窗裏飄出來。
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壹句壹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
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沈,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
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裏,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裏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賞析 這是壹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壹體,蘊含著壹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農歷15左右)的秋月(應該是明月不然怎麽會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隨著江水流流動.夜晚詩人乘坐(的)小船從清溪(地名)出發駛向三峽(地名), 思念妳(詩中說的是月亮)卻不能讓妳(詩中說的是月亮)看見我乘的船已經到達了渝州(表達對朋友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歷史背景下創作(當時李白還很年輕)音韻流暢,意境明朗,語言淺近,詩人從峨眉山的月亮寫起並用壹個秋(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字點明他離開的季節是秋季。
月影又說明了秋高氣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輪”(壹半的月亮),讓人聯想不斷(是什麽原因只有壹辦呢)。
作者運用“入”和“流”這種連動式謂語結構,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壹起流動。應了那首歌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 到村口~”,並且只有船移動才有如此景象,這句不僅寫了美景還為下句做了鋪墊。
意境空靈入妙首尾相應。本來,絕句因為短不善表現時空變化,經過作者之手卻能隨意超越時空,馳騁自由的空間跨度不得不讓人佩服。
整首詩二十八字卻有5處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絕句中極為罕見。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陣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 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賞析 這首詩全篇扣緊壹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詩人的誇張並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並不至於過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裏,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妳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詩寫遊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
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壹經藝術提煉概括,多麽典雅感人,富有生氣!這是壹首邊塞詩,盛唐時代,是邊塞詩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他們的創作為百花齊放的盛唐詩壇,增添了壹支奇葩。
5.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所有 課外古詩詞背誦 的內容及賞析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①見來煙, 竹中窺②落日。
鳥向檐③上飛, 雲從窗裏出。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ī):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翻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 竹林的縫隙裏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飄了出來。 賞析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壹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壹幅絕妙的寫生畫。
它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壹。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
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壹格”。 賞析壹: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壹種格調。
每句之前,如果用“妳看那”三字壹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壹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壹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壹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竟然從窗裏飄出來。
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壹句壹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
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沈,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
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於其檐前屋後,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壹格。”
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壹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壹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
至於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裏”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於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雲”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雲,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並有了典型的意義。
就象是攝影,攝取同壹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壹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範水也正是如此 竹裏館(唐)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於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翻譯: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裏, 壹邊彈著琴壹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賞析(壹) 這是壹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
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壹體,蘊含著壹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壹種清靜安詳的境界。
前兩句寫詩人獨自壹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壹邊彈著琴弦,壹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鳴的。
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壹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
這裏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壹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壹體了。
這首小詩總***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壹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壹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
至於第壹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壹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壹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裏,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麽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
6.初壹上冊課外古詩 賞析註:有的省份是小學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本頁面僅以初中三年年進行中學古詩歸納。
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僅以“人教版”為參考標準。 初壹(七年級)古詩詞***計6篇,上冊5篇,下冊1篇。
上冊:《觀滄海》 《次北固山下》 《錢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凈沙·秋思》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唐代詩人)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西江月》 作者:辛棄疾(宋代詩人)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元代詩人)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下冊:《木蘭詩》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