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橫欄寒。”因為有“不畏艱險”的精神,海灘上充滿了激流,浪花飛濺,水霧蒸騰。處於潰決狀態的金沙江和僅剩十三根鐵索的大渡河瀘定橋先後渡過,企圖阻擋我紅軍渡河的敵軍被擊潰。這兩句是關於金沙江和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其實,它們講的是紅軍熟練地渡過金沙江,飛越瀘定橋的戰鬥。5月初1935,中國工農紅軍先頭部隊到達雲南省祿勸縣金沙江邊。除了幾個渡口,這裏兩邊都是懸崖。要過金沙江,必須控制渡口和船只。在焦平渡附近,紅軍繳獲敵艦兩艘,打擊對岸敵軍,成功推進到瀘定縣大渡河鐵索橋附近。大渡河兩岸都是山高水流急,比金沙江還要險惡。為了阻止紅軍前進,敵人不僅加強了大渡河鐵索橋的防禦,還破壞了橋上鋪設的木板。22名紅軍戰士冒著對岸敵人射出的密集子彈,爬上橋上的鐵索壹把抓住,消滅了防守的敵人。《水拍雲崖》描繪了金沙江險峻的地理形勢,其特點是水流湍急、巖石陡峭、浪高,描繪了“驚濤拍岸”的景象。“雲崖暖”的“暖”不同於“今日天氣暖,東風杏花”(沈前雲《如粉示弟妹》)這句話中溫度的“暖”,也不同於“吳公夜宮漏雨,簾垂燈火暖”(元稹《冬白》)它有以下內涵:壹是描寫紅軍因河水咆哮翻滾、洶湧澎湃、水石碰撞、浪花飛濺而沸騰的感覺二是表現紅軍因為攻克了金沙江天險而高興的心情,表現紅軍歡欣鼓舞、高呼勝利的熱烈場面。“鐵索寒”的“寒”,不僅僅是形容鐵索的寒,它不同於“天山雪後,海冷,笛奏難行”(李益《北參軍》)這句話中用來形容氣溫的“寒”,也用在“壹個青絲工,松林中的壹股冷風”(劉長卿《幽琴》)這句話中。雖然頸聯的兩句話只是描述了河和橋的險象,並沒有具體描述紅軍如何巧妙的渡過金沙江,從正面攻占瀘定橋,但是紅軍頑強、勇敢、頑強的英雄形象,從側面表現了堵者破、敗者亡。
擴展數據:
齊魯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是閑著。
五嶺興波,烏蒙服泥丸。
金沙水搏雲崖暖,大渡橋隨橫鐵索寒。
很高興看到岷山白雪皚皚,綿延數裏,我們的戰士們越過它,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壹.說明
七律:七律是格律詩的壹種,每篇壹般為八句七言,分為四部分:首聯、駢聯、頸聯、尾聯;甚至句子的最後壹個字是偶數,第壹句的最後壹個字可以押也可以不押,必須押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強調平鋪直敘,中間四句照例要用對仗。
長征:1934至10期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陜西等十壹個省份,戰勝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戰勝了無數次軍事、政治、自然災害而行軍。
困難:艱難險阻。
閑:不怕困難,勢不可擋。
武陵:位於贛、湘、粵之間的大峪嶺、騎田嶺、都龐嶺、朱蒙嶺和嶽城嶺。
蜿蜒:形容道路、山川、河流蜿蜒連續的樣子。
蕭郎:作者解釋說:“把這座山比作蕭郎或泥丸意味著‘只是等待閑暇’。”
烏蒙:山的名字。貴州西部和雲南東北部交界處的烏蒙山,北臨金沙江,山勢險峻。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這裏。
泥球:小泥球,整句意思是陡峭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腳下,就像壹個小泥球。
金沙:金沙江是指從青海省玉樹縣到四川省宜賓市的長江上遊,支流有雲南等地。1935年5月,紅軍強渡雲南祿勸縣焦平渡渡口。
雲崖暖:指海浪拍打著懸崖,濺起薄霧,在紅軍眼中看起來像蒸汽。雲崖:高聳入雲的懸崖。溫暖:有的學者指紅軍熟練地渡過金沙江後的歡快心情,也有的說直譯過來就是溫暖的意思。)
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由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冷:影射敵人的冷酷,形勢的嚴峻。
岷山:中國西部的壹座山。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樵山,南接邛崍山。包括甘肅南部的疊山和甘肅與四川交界的摩天嶺。
三軍:作者註:“紅軍有壹軍、二軍、四軍。”
滿面笑容:紅軍長征到達了目的地,他們勝利了,所以大家都笑了。
第二,翻譯
紅軍不怕長征路上的壹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看得很普通。
武陵山脈壹望無際,但在紅軍眼裏,就像翻騰的小浪花。烏蒙山高大雄偉,但在紅軍眼裏,就像腳下滾過的泥球。
金沙江泛著濁浪,湍急的水流拍打著高聳的懸崖,濺起陣陣霧氣,像蒸汽。大渡河上危橋的橫架正在搖晃著高高懸掛在空中的鐵索,寒意陣陣。
更令人欣慰的是,群山在千裏之外,白雪皚皚。紅軍渡過去後,大家都興高采烈,都笑了。
參考資料:
古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