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詩人、詞人都在感嘆秋天的蕭條、蒼涼、空虛。我說秋天遠比春天好。秋高氣爽,萬裏晴空。壹只鶴翺翔天際,推開層雲,也激發了我的詩歌飛向萬裏晴空。
公元805年(永貞元),順宗即位,任命王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是失敗了,被貶了職。但他有很強的求異心理,凡事都想與眾不同,拒絕跟風。《秋詩二首》是他被貶為閬州司馬時所作。
作品欣賞:
這首關於秋天的詩明快活潑,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情。前兩句是論點,直接表達了秋比春好的觀點。最後兩句,晴空白鶴的意象,將詩人豪邁的樂觀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深刻地理解到,古代悲秋的本質是有誌之士失意,對現實失望,對未來悲觀,所以只看到秋天的蕭條,感到孤獨,毫無生氣。
詩人同情他們的經歷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悲觀失望的情緒。針對這種孤獨的感覺,他說秋天比萬物發芽、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強調秋天不是沒有生氣的,而是非常熱鬧的。他引導人們去看鶴展翅高飛。清秋的天空,雲朵直上,蒼勁有力,大有可為。顯然,這只鶴是獨壹無二的,孤獨的。
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拼搏,沖破了秋天寒冷的氣息,為大自然創造了新的景象,也讓有誌之士充滿了活力。這只鶴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奮鬥精神的化身。因此,詩人說,“那就把詩歌帶到碧霄仙子”。
詩歌是誌向。人如果真的有誌氣,有奮鬥精神就不會覺得孤獨。這是第壹首詩的主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兩首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