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李白“遙望天門山”的意義

李白“遙望天門山”的意義

望天門山塘李白

天門斷楚河開,清水東流。

兩岸青山相對,孤帆來。

天門山是安徽當塗縣梁冬山(古稱王波山)和和縣西涼山的統稱。兩山與河流對峙,猶如天然門戶,形勢十分險要,故名“天門”。詩名中的“王”二字,表現了天門山遠眺的壯麗景色。過去的許多註釋,由於沒有明確“希望”的立足點,常常對詩歌產生誤解。

天門山正對著夾江,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圖從“江”和“山”的關系開始。第壹句“天門斷楚河開”,重點描寫了向東流的楚河(長江流經舊楚地的壹段)沖破天門的雄偉氣勢。給人豐富的聯想:天門山和天門山本來是壹個整體,擋住了洶湧的河水。由於楚江洶湧波濤的沖擊,“天門”被撞開,將其打斷,成為兩座大山。這與作者在《西嶽雲臺之歌》中描述的情景頗為相似:“人精(河神)咆哮破兩座山(指河西華山、河東首陽山),洪波噴入東海。”但前者是隱蔽的,後者是明顯的。在作者的筆下,楚河似乎成了壹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東西,顯示出了克服壹切障礙的神奇力量,天門山似乎也悄然為之讓路。

第二句“清水東流至此背”,反過來著重講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的楚河的約束力和反作用力。因為兩座山夾在中間,浩瀚的長江從兩座山之間狹窄的通道中流過,造成壹片漩渦,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最後壹句是山勢寫的,那麽這句話就是山勢對水勢的冒險。有的筆記本“回此”為“直北”,解釋者以為向東流的長江在這壹帶轉向北。這也許是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解釋,但不是詩,也不能表現出天門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臺送丹秋子之歌》:“西嶽雄壯!黃河如絲天。黃河萬裏摸山,渦樞紐轉秦礦。”“渦轉”,即“清水東流至此背”,也描繪了萬裏江河被奇峰攔住的情景。絕句簡單含蓄,不像古詩七首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孤帆來。”這兩句話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壹句寫的是天門兩山的雄姿,第二句則是喚醒了“王”的落腳點,表達了詩人淋漓的喜悅。詩人不是站在岸邊的某處眺望天門山,他“望”的落腳點是從日本那邊駛來的壹艘“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多欣賞“楚”字,因為它給原本靜止不動的大山帶來了動態之美,卻很少考慮詩人為什麽會有“楚”的感覺。如果妳站在岸邊固定的立足點上,“遙望天門山”,大概只會產生壹種“兩岸青山相對”的靜態感覺。相反,船在江面上航行,順流而下,遙望天門和遠處的兩座山躍入眼簾,呈現出越來越清晰的姿態,這種“兩岸青山相對”的感覺就非常突出。“楚”字既形象地表現了乘船遊覽時“遙望天門山”的獨特姿態,又蘊含著船上人的清新愉悅之感。夾江相望的天門山,似乎正向自己走來,表示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既然青山對遠方的客人如此深情,他們就應該更加開朗。《孤帆自太陽來》生動地描繪了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接近天門山的情景,以及詩人看到名山勝景的欣喜之情。似乎包含了這樣壹個潛臺詞:雄偉險峻的天門山,壹個遠遊的人騎著孤帆,今天終於見到了妳。

因為最後壹句在敘述中充滿了詩人的激情,所以這首詩在描繪天門山壯麗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要說正題的話,那首詩應該叫《舟楫望天門山》。

參考資料:

/question/12206321 . 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