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律長征》詩意。

《七律長征》詩意。

《七律長征》詩意如下:

譯文:

紅軍不怕萬裏長征路上的壹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五嶺山脈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裏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高大雄偉,在紅軍眼裏也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濺起陣陣霧水,像是冒出蒸汽壹樣。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淩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裏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越過去以後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原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主題:

《七律·長征》此詩是壹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本詩寫於1935年10月6日,紅軍攻占臘子口之後、在六盤山前。

***8句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萬般豪情壯誌。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裏程碑之作。

《七律長征》賞析:

首聯:

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頷聯、頸聯:

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由於有“不怕遠征難”的精神,綿亙於江西、湖南、廣西等之間“逶迤”的、峰巒起伏的五嶺,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河裏泛起的細浪,氣勢“磅礴”,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滾動著小小的“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灘多流急,驚濤拍岸,浪花飛濺,水霧蒸騰,勢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鐵索的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都先後渡過了,在彼岸企圖阻擋我紅軍渡江過河的敵軍被擊潰了。

頸聯這兩句是寫金沙江,寫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實是寫紅軍所進行的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戰鬥。

尾聯:

是對首聯的回應。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壹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壹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