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但丁的<神曲>由那三篇組成?

但丁的<神曲>由那三篇組成?

由《地獄(Inferno)》、《煉獄(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三篇組成。

《神曲(意大利語:Divina Commedia,英語:Divine Comedy)》,是著名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蓋利(Dante Alighieri,c.1265–1321)創作的長詩。

寫於1307年至1321年,這部作品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壹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全詩為三部分:《地獄(Inferno)》、《煉獄(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以長詩的形式,敘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壹個夢,以此來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在這部長達壹萬四千余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聖的”稱謂。後來的版本便以《神聖的喜劇》為書名。中譯本通稱《神曲》。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於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由於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但當時的意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壹國家,而只是壹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壹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壹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壹個歷史名稱。

962年,當時的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德國國王奧托壹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領有意大利。

因此, 歷任帝國皇帝,均為日耳曼血統。由於德國本身內亂不息,其國王只是勢力或強或弱的封建主,統治中心壹直在德國,對意大利的控制也時緊時松。

羅馬教皇則壹直把意大利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與帝國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國家統壹,而教皇與皇帝的鬥爭及他們各自的野心則是統壹的障礙。

他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統壹的意大利對其統治構成危脅。錯綜復雜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間的對峙,不同階級間的利益沖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見證人之壹。

從文化領域看,基督教對歐洲思想的嚴密控制,到12世紀時已顯出力不從心。在其神學探討過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有的觀念與邏輯論證方法,證明和論述神的存在及屬性,闡述塵世與彼岸的關系。但在12世紀後,越來越多的古希臘羅馬時期著作開始匯編。教會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神學理論尋找方法論和依據,但研究者們卻從中發現了與基督教理論完全不同的另壹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現了西歐最早的壹批古典學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學者之壹。

早在青年時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熱情加入了貴爾夫黨,投身反對封建貴族的鬥爭,並參加了粉碎基白林黨的戰鬥。

貴爾夫黨在佛羅倫薩掌權後,但丁被選為該城行政官。該黨後又分裂為黑白兩黨,但丁屬於白黨,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薩的幹涉。

教皇夥同法國軍隊支持黑黨於1302年擊敗白黨,掌握了政權,開始清洗白黨成員。但丁被沒收全部家產,判處終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鄉,直至客死於拉文那。

但丁有詩人的柔腸與激情,也有學者的銳利與智慧,他是當時最傑出的語言學家之壹,又是在時代激流中沖浪的政治家,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問世的基礎。

經過長期醞釀和構思,但丁開始創作《神曲》。《神曲》寫作的準確年月難以確定,根據文學史家們的考證,大約始於1307年前後,《地獄》《煉獄》大約完成於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脫稿,歷時10余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