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階地山脈長達壹百英裏,就在這裏,開始向東南方向延伸。意思是天臺山高48000尺,好像是要向東西傾斜向天目山跪拜。
《夢登天目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壹首詩。這是壹首夢詩,也是壹首神仙詩。這首詩以緬懷夢想為由,表達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望,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大膽的誇張手法。
形成壹個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畫面。全詩立意嚴謹,意境磅礴,曲折豐富,意象輝煌,情感深沈激烈,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其形式雜用雜字,亦用騷體,不受法度約束,用筆遊離於體系之外,堪稱絕世佳作。
這首詩是李白出翰林後所作,寫於四年(745)和五年(746)。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在長安被有權有勢的人排擠,從北京獲釋,回到東麓(今山東)老家。然後再次踏上漫遊的旅程。這首描寫天目山夢幻之旅的詩寫於李白即將離開魯東去吳越的時候。
李白早年有濟世之誌,卻不屑於通過科舉爬上仕途。於是,他在全國各地漫遊,結交名流,從而廣負盛名。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吳郡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召他到長安。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寄予厚望,在給妻子的送別詩《不要去大陸遠征》中寫道:“歸來若戴金璽,別見蘇秦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有過短暫的驕傲,但他自大,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就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因為他得罪了翰林院的權貴和同僚。他只在長安住了壹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以衣出名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這是李白政治上的壹大敗筆。離開長安後,曾與杜甫、高、、梁、宋、齊、陸、東陸等交遊。這個時候東陸的家還挺大的,可以在家裏自得其樂的打發時間。但是李白沒有做到。他有著不穩定的靈魂,他有著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開了東麓的家,再次踏上了流浪的旅程。這首詩是他在東麓送別友人時所作,故以“天目山夢遊,送別東麓公”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