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課文

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課文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

 壹、《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壹,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軍事著作。其詩以慷慨悲壯、宏偉壯觀著稱。著有《蒿裏行》《短歌行》《苦寒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篇。

 2、《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屬於實寫,描寫了海水和山島的景象,由遠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屬於想象的虛寫,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這首寫景抒情詩,作者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展現了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壹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必須掌握的內容:

 1、?水何淡淡,山島竦峙?兩句極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寫出了大海遠景的壹般輪廓。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兩句表現草木欣欣向榮,生機無限。

 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秋風蕭瑟,波浪滔天的雄偉壯觀的情景。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四句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有絲毫雕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是互文見義,作者以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創造了壹種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的寬廣胸懷和豪邁氣魄。這為千古名句。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 作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

 選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

 2、背景

 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作者聞訊,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表示慰問。

 3、詞義:

 左遷:降職。楊花:柳絮。 子規:杜鵑鳥。

 五溪:五條溪水名。

 4、譯文

 暮春時節,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妳被貶到龍標去了,壹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

 讓我把為妳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妳壹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題:

 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遭遇的感傷情緒。

 6、賞析要點: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古人論詩有雲:?壹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壹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子規?的作用是什麽?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麽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壹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淒慘地啼叫著。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壹種哀傷、惆悵氣氛,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藝術手法:

 *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表達了對朋友的真切關懷,也展示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

 *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憑借想象讓自己的心獨立於身體之外,或隨狂風,或隨明月,飛向遠方,於浪漫的想象中表達了悠遠深邃的感情。

 三 、《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人。

 2、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客路?點明自已是客遊在外,規定了全詩的情調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作者通過?風正壹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了出來。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表現的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於歲暮月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壹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壹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羆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不言思鄉之情,而思鄉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歸,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遊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鄉書?、?歸雁?與首聯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裏的飄泊羈旅之情,使全篇籠罩著壹層清淡的鄉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江南春天的壯麗畫面,寫出了詩人客遊他鄉的羈旅漂泊之情,並流露出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懷。

 必須掌握的內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是在描繪長江景色。

 2、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含新事物孕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表達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名句?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3、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見雁思親,表現了淡淡的思鄉愁緒。

 4、這首詩的首聯、頷聯、頸聯都是對偶句。

 5、妳還能想起另外壹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站在江邊微風輕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靜,壹葉白帆悠然地飄蕩在江面上,恰似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的美景。

 四、《天凈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裏,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壹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誌,困窘潦倒壹生。於是在壹次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2、題目解說:?天凈沙?,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意為秋天裏的思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內容。

 3、前兩句是寫景,末二句為抒情。?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著整首曲的情思:昏鴉還知道投樹棲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著瘦馬的遊子卻只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夕陽?如血,可以想見它照在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同古道瘦馬上會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與夕陽配合,正應了?日暮途窮?的成語,加重了悲淒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沈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4、此曲描繪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淒苦愁楚之情。

 1、主旨句是:

 必須掌握的內容:

 1~3句:用九個景物構成壹幅水墨畫,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壹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惆悵之情。

 4~5句:用了誇張。表達遊子漂泊在外思鄉的悲情,點明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