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求壹首釀酒的七言絕句

求壹首釀酒的七言絕句

釀酒始於杜康(也是夏朝)。東漢《說文解字》解釋“酒”字的詞條中有:“杜康造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杜康對釀酒的看法是,杜康“食之不竭,空而可口,久藏不露。是壹代人的,而不是陌生人的。”也就是說,杜康把吃剩的食物放在桑園的壹個樹洞裏,剩菜在洞裏發酵後,有壹股清香飄出來。酒就是這麽做的,沒有什麽奇怪的方法。從生活中的壹點點偶然中去碰運氣,去激發和創造靈感,是符合壹些發明的規律的。這壹記載流傳於後世,杜康也成為了壹個能關註身邊小事,及時啟動創作靈感的發明家。

魏武帝樂府說:“杜康是唯壹能解決後顧之憂的人。”。從那以後,似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酒是杜康創造的。

杜康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在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都有杜康的記載。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誌》中也有杜康的記載。白水縣位於陜北高原南緣和關中平原的交界處。它是以流經該縣的壹條河底命名的,名叫大白石。白水縣,古永州之城,歷史悠久,周末有蓬溪,春秋有彭亞,韓晶皇帝建的包師語崖縣,今天唐朝建的白水縣。白水因所謂“四賢”的遺址而聞名中外:壹是傳說中黃帝的歷史學家、創造人物的倉頡,就出生在這個縣的吳恙村;首先,死後被封為彭亞土地神的相磊生前擅長制瓷。第壹,中國“四大發明”之壹的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不知什麽原因在這裏留下了墳墓。另外,據說是釀酒鼻祖杜康的地盤。黃土高原上的壹個小縣城,壹下子就有了倉頡、相磊、蔡倫、杜康的遺跡,顯赫程度不言而喻。

“杜康,字中寧,相傳是郡康家衛人,擅釀酒。”康家圍是壹個至今仍存在的小村莊,在縣城以西七八公裏處。村子附近有壹條大溝,長約10公裏,最寬處100多米,最深處近百米。人們稱之為“杜康溝”。溝源處有壹泉,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為“杜康泉”。縣誌上說“據說杜康用這水釀酒”,“村裏人說這水還有酒味”。有酒味不是真的,這泉水的水質清涼甘甜是真的。幹凈的水從泉中汩汩流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流入白水河,被稱為“杜康河”。杜康全旁邊的土坡上,有壹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四周是磚墻。傳說杜康埋骨。杜康廟位於墓室左側,以雕花墻為室,供奉杜康的塑像。不幸的是,寺廟和雕像都被“十年浩劫”摧毀了。據縣誌記載,以往每到正月二十壹,村民們都會帶著供品,來到這裏祭奠,組織“比武享樂”活動。當天熱鬧非凡,舞臺表演,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到日落西山,人們盡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寺正在修繕,杜康泉上還建起了亭子。亭子呈六角形,紅柱綠瓦,飛檐五顏六色。門楣上繪有“杜康與劉玲同醉”、“梅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和圖畫。雖然杜康的出生地是“代代相傳”,但根據這壹帶古代勞動者發現的碎磚瓦來看,商朝時這裏就有建築了。這裏生產葡萄酒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曾家來到這裏,寫下了《白水舅家喜雨》等多首詩,其中有《今日醉弦歌》《開桑酒》等飲酒的記載。

黃帝時期的傳說

另壹個傳說表明,在黃帝時代

人們已經開始釀酒了。漢代的《黃帝內經·蘇文》記載了黃帝與岐伯商議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還提到了壹種古老的酒——發酵奶酪,是用動物奶制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同祖,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這本書其實是後人的黃帝之作,可信度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