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僅僅是體現著儒家的壹些道德倫理觀念,他還用他的行為豐富了這種內涵,甚至使它變得更加切實可行。這也是對儒學,對傳統文化的壹個重大的貢獻。說杜甫有仁愛之心,說杜甫憂國憂民,他關心人民,關心民族,關心國家,這個大家都知道。因為大家多少是從課本中間看到,大家在讀杜詩的時候也深切地體會到,那麽這壹點我們不講了。我們來看壹看,杜甫的仁愛之心,還不止於此。他除了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朋友,愛自己的同胞之外,他的這個仁愛之心,還推而廣之擴展到更大的範圍。比如說愛其他民族的人。在盛唐時期,經常發生邊境戰爭,以唐為壹方,以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其他政權為壹方之間發生戰爭。這些戰爭的性質很難確定,但是至少有幾場可以肯定,唐帝國所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性質的。譬如說跟南詔的戰爭,盛唐時候討伐南詔,南詔是在雲南地區的壹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那壹次不管從《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還是從《資治通鑒》來看,應該說都可以肯定錯在唐。那麽唐對南詔發動戰爭以後,多次失敗,打敗仗,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很多人,包括很多有名的詩人都被鼓起了壹種謬誤的愛國傾向。鼓吹我們要打南詔,要把它打敗,這些詩歌的作者包括高適、包括儲光羲都在內,都有類似的詩。惟獨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這壹場戰爭並沒有正義性質,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這壹場戰爭對於人民的和平生活,帶來的巨大的破壞。所以他寫出了《兵車行》,《兵車行》的詩在當時其他人都寫不出來,只有杜甫就是他的仁愛精神,他覺得外民族異民族的人也是人,我們的仁愛之心也要施及於他們,我們應該跟他們之間保持和平,他是壹種仁愛之心的推廣。
那麽除此以外,杜甫除了愛人以外,愛人本來是儒家所主張的,儒家認為仁是什麽?仁就是愛人。杜甫除了愛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愛心還推廣到人以外的其他動物,推廣到宇宙中間的壹切生命。那麽這壹點也是非常突出的,我們在杜甫的詩中間無數次地看到他充滿愛憐的描寫,動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剛強的堅強有力的,比如馬、鷹、松樹,這些能夠使人引起審美感崇高感的那樣壹些對象,甚至是壹些細小的並不那麽美的東西,杜甫在寫到它們的時候也充滿了愛心。杜甫看到江上面,橫著壹張密密的漁網,很多魚都被那張網困住了,他就覺得很同情那些魚。他說“物微限通塞,惻隱仁者心”。他認為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細小的生物,它們的命運有的不好,有的好。但是人對它們都應該有壹種關愛之心,我們知道“惻隱之心”本來是孟子提出來的,但是當孟子提出惻隱之心的時候,他關註的對象僅僅是人。他說有壹個小孩子將要掉到井裏去,那麽我們大人看到都會產生惻隱之心。覺得壹個小孩子快要掉下去,他關註的僅僅是人。而杜甫關註地卻是推廣到所有的生命,宇宙間壹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