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新煙,湖春凈客船。繡羽使他傲,我無騎竹之機。”詩的開頭,詩人緊扣清明時節,進入正題。“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頭鉆木取火,四季更替所生之火,稱為新火。唐宋時,有清明給百官新火的儀式。蘇軾《許石軍分新火》詩說:“臥高閣坐危,三月換新火”。壹點鐘,兩點鐘。詩人清晨起床匆匆趕路,清明的新火裊裊升起新煙。天氣晴朗溫暖,春光明媚,壹只小船在湖面上蕩漾。壹個“網”字形容天空的寧靜,湖水的清澈。這壹幕如畫,可惜在詩人心中激起的是壹陣痛苦和悲傷。“客輪”的“客”輕輕地將詩人從美麗的自然境界拉回殘酷的現實生活,詩人不得不面對漂泊和流離的艱難處境,幸福和歡樂轉瞬即逝。風景越美,痛苦越深。當詩人看到天空中輕盈飛翔的鳥兒和地上快樂玩耍的孩子們時,他只是覺得“他沾沾自喜”,“我沒有機會”。詩人吃了很多苦,又老又累。繡羽,美麗的羽毛,指的是鳥。鮑照曰:“堯繡羽於晨。”還有,宋·文誌的詩:“取翡翠。”美女,這不是指美女,而是指少年。李白《給孟浩然的信》中有這樣壹句話:“赤子之心,棄冠車之重,而取松雲;而現在,懷特黑德”。騎聽,用竹子當馬,是小孩子的遊戲。這幅對聯和第壹幅對聯不同,它藏在裏面,仔細審視。感覺上的隱與顯的結合,表現上的動靜相照,從高到低,從水到岸的取景,時空勾畫的遠與廣。
“胡同端難有,楚女腰亦窮。不見王城故地,猶懷賈。”第三個環節與第二個環節相連,寫的是當地的風土人情。胡泛指少數民族。湖南是壹個多民族省份,有大量的土家族和苗族。少數民族的兒童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北方的中原地區不同。楚的女兒身材苗條,美麗可愛,有壹種獨特的心情。在詩人的作品中,鳥兒輕盈芬芳,少年嬉戲,孩童打扮新奇,少女婀娜多姿,在新煙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形成壹幅色彩斑斕、明朗的風俗畫。顯然,詩人有意反映他悲傷和陰郁的內心。前三章從現實和現在出發,第四章從地方古跡轉向歷史人物的回憶。漢景帝第十子劉發與唐吉所生的王鼎,得不到寵愛,因此被派到壹個卑微貧窮的國家長沙,死了。定王城,又名定王臺、定王廟等。,位於長沙縣李東義。該寺與山丘相連,高七尺,故又稱定王崗。根據傳說,建造王鼎是為了看他母親唐吉的墳墓。賈府,即賈誼。我年輕的時候,學過各種各樣的書。文帝召我為大夫,遷臺中。他匡正新月,態度易變,制定法律,推崇禮樂,疏於陳的政治事務,是大臣們所忌諱的。被封為長沙王太傅,在《屈原賦》中表達了自己的委屈。盛鴻誌《荊州記》曰:“襄州南城之東,有賈誼宅,內有井,即友情穿之。上大下小,看起來像個鍋。井邊有壹個當地的腳床,很古老。”為什麽詩人在這裏思考這兩件事?王鼎和賈誼失寵於皇帝,卻被驅趕到壹個遠非卑微潮濕的國度,與詩人的經歷頗為相似。而王鼎的希望在長安母墳,賈誼吊死屈原自殘,與詩人的情懷和思想合拍。詩人借古寄今。所以第二部分作者從古人想到了自己的處境。
“虛摸可樂換冷食,實由嚴俊賣錢。鐘鼎山林皆自然,渾米是我年。”清明節前壹兩天要禁三天冷食。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和重耳得到介子推的輔佐,介子推回國後不能隱居。重耳燒山,迫使他們死亡。為了悼念他,重耳禁止在他去世的那天生火做飯,只吃冷食,這在後來成為了壹種習俗。在太原的舊習俗中,每年冬天的壹月至日都應該是寒冷的,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周舉任並州刺史時,曾著書推廟,說冬天去燒火,非聖人之意,故改為三日。禁火其實是周朝的舊制度,與子推之死無關,而是依附於後漢的《周舉傳》。詩人在這裏只是借用這個清明謠言。濕濕的。寒食雖被周菊加持封禁,詩人卻壹無所有,船上鮮食烹任,只得辜負周的良苦用心。顏俊,即閆俊平,漢蜀兩郡人。在成都占蔔,壹天賺壹百塊錢就夠養活自己了,於是他閉上眼睛讀《老子》《莊子》,楊雄曾從其中學習過,被稱為益民。這兩句話概括了詩人的貧困生活。詩人到處跑,從壹個地方趕到另壹個地方,但是他沒有生活來源。寫這首詩前後,他在坦洲賣毒品為生,有詩說“毒品做老漁人市。”詩人提到閆俊平,既有對君平賣蔔自給自足的思考,也有對君平閉目讀老莊的向往。詩人壹生深受儒道思想的影響。為了他的國家和生計,他想活躍在世界上。與此同時,也不乏退隱山林,過上平淡安定生活的願望。經過十幾年的漂泊,這種精神追求愈發強烈。《過洞庭湖》、《空城計》、《嶽麓山路林二廟行》等作品都有清晰的體現,詩人明確表示誌在必得。他討厭敲鐘吃飯做飯的富裕生活,希望跟著自己的“天性”和“泥巴飯”去陪伴歲月,足以支撐他的生活。這只是詩人在沈重的生活負擔下最起碼的生存要求。雖然不是很積極,但還是體現了詩人不甘於權貴,追求榮耀的高尚品質。可惜詩人最普通的願望根本無法實現。第二年,詩人因為貧窮和疾病,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生活,年僅58歲。
在第壹首詩中,詩人通過從清明的景色中喚起自己的感情,來表達自己的悲劇經歷和崇高誌向,構成了壹個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歌在內容上是第壹首的延續和發展,側重流浪的感覺,表達感情更加深刻、痛苦、飽滿。
“此身東奔西走,右臂半聾。”第壹聯概括了詩人漂泊、年老、疾病的不幸命運,開兩聯。這種病的名字叫太燥,黃帝蘇文說“風病可能是太燥”。
“無聲舟雙淚,悠悠枕左書空。十年蹴鞠必遠,萬裏蕩之俗也。”第二聯與第壹聯緊密相連,“綁舟”應為“漂泊”,《左書空》猶如“左臂枯”、“雙淚”、“左書空”兩個特寫,將第壹聯的漂泊內容形象化,“沈默”與“閑適”兩個疊字進壹步強化了詩人的無奈,漂泊不知何去何從,漂泊的艱難。沒人可說,在船上病了,無限漂流,右臂殘疾。左書很難寫出文字。雖然他想停船,但是沒有可以登船的岸。他思前想後,詩人熱淚盈眶,心如刀割。這是壹個緊密的聯系。第三部是在第壹部的基礎上寫的,與第壹部相差甚遠。蹴鞠,也就是打球,蕩秋千都是清明節的遊戲。詩人選擇它們是為了照顧詩的標題,包含深刻的含義。杜毅認為蹴鞠是軍隊中的壹種擊球遊戲。這壹代指的是兵荒馬亂,在頻繁的戰亂中更加難以流浪。第壹;清明節打球是唐代的老習俗。不僅在軍中,在宮中也是如此。王建《宮詞》描述:“殿前兩樓,寒食宮人壹步壹步打球。”詩人用這個,壹是暗示要憧憬北京,二來;事實上,蹴鞠在這裏也有隱喻和雙關的意義。詩人的人生不就是像皮球壹樣被踢來踢去,命運未蔔,又不像秋千壹樣來回飛舞,跌宕起伏,難以駕馭嗎?第三。“十年”很長,“萬裏”很遠,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描述了自己的不幸。“十年”不僅是壹個虛擬的參照物,也是壹個真實的參照物。詩人被貶朝鮮已經十年了。多少年來,詩人就像壹個像秋千壹樣的毛氈球,壹直在流浪,已經充滿了悲傷。如果他壹天比壹天把妻子甩出北京,那就更是如此。荊楚的清明習俗雖然和長安的壹樣,但卻不得不讓人想起四處漂泊的親朋好友,十分尷尬,令人心碎。在這十四個字裏,詩人投下了非常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情感體驗,它們依次疊加,既有層次感又無縫隙,有著強烈的內在情感張力,讓人想起詩人的另壹句聯句:“我從三千裏之外趕來。悲涼的秋天,我百年的悲哀,我獨自爬上這個高度。”
“雁上雲紫,家用青楓鉆火。秦成閣中煙火,漢主山河銹。”詩人巧妙地從第壹聯蹴鞠秋千之類的東西轉到景物的描寫上,情感壹步步上升到新的高度。春天來了,去年冬天來到南方的嚴陣已經穿過雲層,奔向北方的家;四野的人也鉆過青楓生火,又是壹道清朗的風景。詩人從兩個角度拍攝這個場景。子塞,北方邊關,北方北京長安這壹代詩人用的。南方的鳥回北方壹定時期,搬回北京是沒有希望的。可以說北方人以鳥為恥。古人鉆木取火,四季之木不同,然後寒食後僅壹日,成為舊俗遺風。春用榆柳,荊楚用青楓,可見各地風俗不同,更易想起《招魂》中的那句話:“湛江河上有楓,傷春。”這和詩人當時的心情很合拍。北有紫塞,中有楓火楚,壹分為二,山高水遠,詩人的心不禁越過錢山,飛向夢幻的故都北京。長安的亭臺樓閣壹定是藏在陽春三月的薄霧輕煙雨裏吧?波瀾壯闊的山川,本該是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詩人懷念北京的深度,想回到故都。他在如畫的想象場景中表達的淋漓盡致,但他的表達是含蓄的,深刻的,感人的。詩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國家和國王。第四個場景是眼前的實景,但是大雁和青楓給人對天空的無限想象,增加了景深;此聯為虛景,煙火絢爛,與節息息相關,遠近景虛實夾雜,動靜皆宜,足見詩人構思之精,手法之巧。
“春水來春,洞庭廣,百平知殺白頭翁。”洶湧的春水回到廣闊無垠的洞庭,截斷了詩人的歸途,使他壹臉茫然,使詩人心酸,按捺不住。“春”是節日的循環,“白”是色彩的對比。這兩個詞反復使用,表達了詩人的感情。春水如鵝,可以如期而歸,詩人卻不得不溺死在湖南,毫無計劃地回到北京;白萍雖有盛有衰,仍能年年開花,但詩人已不在盛年,沒落壹事無成。但詩人偏長安,不忘故國。他怎麽能不擔心呢?既是情景語言,也是感悟語言。情緒由景生,景變。在跌宕起伏的情緒中,全詩結束,只留下壹片空白,悲傷,無言的回聲。對聯歷來為人稱道,劉禹錫的《嘉魚》說這種聯系是人所不及的,尤其是疊字。魏的《秋窗隨筆》稱贊其“風搖欲墜,情深意切”,從藝術技巧和審美效果兩方面給予高度評價。
從內容上看,《清明兩詩》因節而興,通過景物、事物來抒發感情,既寫了生活中的不幸,又讓人看到詩人內心交織的矛盾和痛苦。詩人人生誌向無望,年老多病流離失所,意識中潛藏的佛家思想不禁仰視。在他最後幾年的詩裏,他覺得自己已經“白頭偕老”了,渴望“忘機”“歸園”。他推崇桃花源裏的“純古”生活,認為“富貴功名不足掛齒”,希望“樂土養小身”,想與山中鳥語花香為友。然而,詩人終究是詩人。即使成為江湖中的“漁翁”和“孤雁”,也不會失去“每頓飯都不忘君子”的本色。他時刻牽掛著自己的家鄉,“每時每刻都靠著北鬥望京華”,不放棄幫助“數次上朝”的王的往事。“夕陽心猶強,秋風病。”這位詩人仍然雄心勃勃。這樣,進與退、進與出之間的矛盾在詩人心中發生變化,引起激烈的沖突。當然,前者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感覺在《清明詩二首》中也有清晰的體現。這位飽受貧窮和疾病折磨的詩人,眼前充滿了悲傷,這促使他緬懷顏峻,向往山中的生活。然而,歸北的大雁,飄零的楓煙,適時的春水,註定無法阻隔“秦城亭”與“漢珠山河”,越是悲傷。詩歌表達情感和抱負。詩人深厚而強烈的感情根植於詩人高尚而深刻的愛國主義,這是詩人與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自然而必然的寫照。這種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彌足珍貴,值得今天發揚光大。這也是這首詩的價值所在。
詩人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很多成功之處。詩人善於選景,善於構圖。新火、新煙、湖中春色、大雁青楓、絢爛煙花,構成了壹幅幅鮮活生動的江南早春畫卷,而鳥語花香、孩童騎竹、孩童穿胡、女子細腰、古鎮、賈府古井則是另壹幅幅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風情畫卷。詩人註重大與小、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等角度的變化與協調,將古代與現代、想象與現實有機融合,內容豐富多彩,畫面生動,境界高遠寬廣。詩人善於煉字煉句,用“純”寫出早春湖光山色的特色和神韻,用“遠”詩人欲留,而北京又遠的感傷情懷,用“虛”道家詩人空口袋和“十年蹴鞠”的貧乏,高度濃縮和概括,達到了詞多意豐的審美高度。疊詞、復合詞和雙關的技巧不僅增加了詩歌的聲音美,而且豐富了普通詞,擴大了詩歌的容量。全詩語言通俗樸實,但感情含蓄深沈,有嚼勁。
全詩以情感線索為主,取景的運用都是為了抒情,所以場景隨情境而動,步步變化。或者用音樂場景襯托悲傷,或者直接寫悲傷場景。第二首之後,現場高度統壹為壹。壹般現場的各種感覺疊加起來,把全詩的情感推向最高點。詩人也善於從多個角度切入變化,多個詩歌意象此起彼伏,仿佛隨意挑出,極其貼切自然。和第二首壹樣,第壹聯指向漂泊之痛,第二聯寫工具,第三聯寫總結,把清明的東西帶出來,深深融化。四聯是眼睛的前景,行雁從地雲和新煙中飛出,視點由低到高擺動;五聯為虛筆,結歸功於眼前遼闊的湖水。結構縱橫開合,景物靈活多變,情感氛圍逐層加深,似輕似實,似松似密,似粗忽密。用詞自然,立意深刻,樸實自然,通達自然,是這位詩人晚年詩歌的顯著特點。
構圖上,前兩聯用自己的筆墨緊扣,中間兩聯開筆寫風土人情,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部敘述,後三部描寫風景,風景很深。如果這兩個部分相互協調,就會顯示出它們的長處。第壹首詩從風景和人事出發,第二首詩從自己的漂泊出發,歸於湖南的風景。兩首詩整體結構有曲折之貌,圓之美散。總之,《清明二首》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都是詩人晚年最好的詩作之壹。應奎的法律精髓:
(杜)還有壹個長句叫《清明節》,寫於四年,大概是這首詩的後兩天(指“壹舟寒食”)。.....後雲:“秦成閣煙火裏,漢主山川美。”所有的壯麗和悲傷。詩歌給老杜,永恒的原則!
易袁遺顏:
七字排列源於老杜,但也不好。蓋七言為壹句,梁以聲夫婦,氣力盡,欲使其長。如果提出來,就很難繼續下去,傷害文章。降低了就多余了,傷了句子。組合還是可以接受的,會很難穿透珍珠。
《千裏譚》:
七字排列在唐代很少見。初唐有三首(根據謝衍新歌、崔融參軍、蔡福打球)可謂絕唱。後來,杜工部寫了兩首詩,清明。再說,幾個啊!
唐風懷:
孫嶽峰說:郁郁蔥蔥,密密麻麻,七字排列第壹。
杜甫詩歌詳解:
朱涵說,“如果妳以四個句子開始,它就像壹條又窮又病的船,乞求食物。有沒有和少陵性格接近的詞?”因為右臂枯了,左臂空了,不能只噴米,只能點“左”字,特別危險。“絆”和“蕩”這兩個在車間裏截然相反的詞,難度極大:“會年輕”和“習慣”那句“鉆火”又犯了“新火從朝來”。路燈連起來,“秦城”這個詞就更讓人看不懂了。“風水”壹句,也叫吳歌,很無聊。講故事的話,五個字,幾百個韻。計若精嚴有七言八句,重心偏於此體,不必蛇足。吃肉不吃馬肝,也不是為了無知。
論翟翟的詩歌:
再比如“沈默是雙淚之舟,左書空無壹人”,感到憤怒和悲傷也是對的。詩人們得此,出奇不盡,卻又不得不無心得之,有強烈反叛的痕跡,而且必須措辭平等,壹分為二。
唐宋詩詞:
風致自足,氣也逸下來了,怎麽能加批評呢?
讀傑;
都是“流浪”的感覺,清明只用了壹點調侃。從第四個角度看,都說“流浪”導致疾病和浪費,但“左書是空的”似乎是幼稚的。.....而《華英》和《錦繡》也表現了清明。
杜氏經全:
七排聊天和準備融為壹體,袁和白婆各有風格。柳夢德的《嘉華》把後兩句賞得高不可攀。第壹個從湖南風光說起,說到家;先自自舊疾,結往湖南後,亦見其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