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學相比,它能更直觀、更不加掩飾地展示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壹部中國雕塑風格的發展史,在壹定程度上也是壹部民族文化精神的進化史。這樣,人們就找到了雕塑風格與民族文化精神的連接點。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曾把藝術風格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壹是嚴厲風格,堅持客觀的簡單描述;其次是理想風格,壹般是藝術發展成熟、完善、繁榮時期的風格;再次是令人愉悅的風格,這往往是藝術衰落時期的風格。目的是“討好人”,追求形式的美和雕琢。(《美學》第三卷)從黑格爾的角度分析中國雕塑風格的發展,發現大體壹致。如果從中國雕塑的成熟期——秦漢開始,秦漢雕塑是嚴峻風格的典型,隋唐雕塑是理想風格的典型,明清雕塑是宜人風格的典型。至於魏晉南北朝五代宋,分別是秦漢到隋唐,隋唐到明清的過渡文體。藝術風格在不同的層面可以有不同的概括。為了探討藝術風格的演變與民族文化精神的關系,本文試圖從中國傳統的陰陽美風格理論來把握中國雕塑的發展。《典論》裏的曹丕?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分清濁。”這裏的清是指帥氣超群的陽剛之氣,濁是指端莊陰郁的陰柔之氣。後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氣剛柔”、“滑稽剛柔”;沈約在《宋書》中提出的“剛柔並濟,愛憎分明”與這壹風格理論是壹脈相承的。清代著名古文家姚萊明確提出了“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文體理論。秦漢時期的雕塑風格是嚴峻陽剛的。秦漢墓前的俑、馬、石雕,整體來看,可能沒有後世的那麽精致細膩,但有笨拙粗糙的特點。然而,正是這種“客觀樸素”成為了秦漢文化精神的象征。
秦漢文化精神是先秦時期自強不息、奮鬥不息精神的延續。據說秦始皇南巡衡山,航行到香山時遇到了大風。秦始皇大怒,令三千囚長為光山,向湖南諸神展示了皇帝的威力。秦始皇不畏天命、敢於挑戰神靈的精神,是雄偉的萬裏長城、阿房宮、十二金銅像和力士孟本像的思想基礎,即排列整齊、氣勢磅礴的秦陵俑馬所要表現的精神。
漢高祖“雲飛中起壹股勁風”的豪邁雄渾的詩句,說明了漢朝的文化精神就是在這種激進而鏗鏘的基調中行進的。漢初壹度流行所謂“學黃老”,但這種以柔養女的思想並不是漢朝統治者的真實意圖,而是適應當時形勢的權宜之計。“無為”是為了取得巨大成就的壹種策略。漢武帝初,羽翼豐滿,勢力強大,於是抗擊匈奴,溝通西域,創造了不朽的功績。
秦漢的文化精神和雕塑風格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兩者相得益彰。雕塑藝術恰如其分地用力度、氣勢、體量展現了這個征服自然、征服物質世界、開拓空間、占領空間的時代。這種和諧在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秦漢的文化精神是進取的、蓬勃的、有為的。這種精神也是《周易》中“天道強大,君子自強不息”和《荀子》中“控天命而用之”思想的體現。秦漢時期的雕塑風格並非偶然,而是這壹時期中華民族頑強生命力和強烈探索征服欲望的生動寫照。它繼承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表現出的重視人力、與自然抗爭的崇高精神。有壹種流行的說法是,西方民族註重對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中華民族則表現出對自然的順應和融合。這種說法可能適用於某些時代,但至少不適用於先秦秦漢時期的中華民族。如果追溯秦漢文化精神中的陽剛之氣,就會發現,早在古代神話中,我們民族早期與自然抗爭的文化精神就氣勢磅礴,如“精衛填海”、“神女補天”、“誇父追日”、“愚公移山”、“後羿射日”、“* * *工人怒不可及周圍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雕塑從秦漢時期統壹的陽剛之美風格分化為兩種風格。這兩種風格如果從地域上看,可以分為南方風格和北方風格,其文化內涵是陰柔美和陽剛美風格,表現在當時最重要的佛教雕塑中“秀骨清面”和“秀男面”的區別。探究這壹時期風格分裂的原因,也必然與這壹時期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變化有關。
在這種背景下,中華民族原有的剛健有為的精神在南朝有所削弱,顯得陰柔多於剛健。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南朝時,士大夫抹粉胭脂,以香料熏衣,肉軟而脆。侯景臨危不亂,抱著羅綺,抱著金玉,倒在床上等死。縣令見驢大驚,說是老虎,與史書記載有出入?《遊俠傳》中秦漢儒生的豪邁與剛健形象形成了多麽鮮明的對比啊!
從藝術角度來看,這壹時期雕塑中出現的“秀骨清面”風格並非沒有積極意義。意味著民族感性心理的豐富。在形式上比上壹代雕塑更加細致精致,這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階段。正是由於風格上的分化,為下壹階段中國雕塑形成新的統壹風格奠定了基礎。事實上,它不僅限於雕塑。當時南北朝有兩種不同的文化風格。佛教徒講南北佛教的區別;學者們註意到了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學風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文學
歷史學家談論南朝和北朝民歌的不同風格。書法家們註意到了南北方書法的不同風格……總的來說,在藝術上,南方的風格壹般是婉約、細膩、優美的;北方風格壹般豪邁、粗獷、壯闊;所謂“河北北部鐵馬秋風,江南杏花春雨”就是這兩種風格的寫照。
這是壹個動蕩的時代。西晉崩潰後,中國形成南北對峙。在北方,中國成為遊牧部落爭奪和混戰的地方,而在南方,中國建立了壹個由逃到江南的貴族官僚偏袒南方的王朝。壹大批具有較高才學和實踐知識以及廣博的歷史知識的文人避免了江南之亂,在南朝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魏晉玄學對南朝影響很大。如果說秦漢時期的人們表現出慷慨激昂、奮發圖強、有所作為的文化精神,那麽南朝時期則流行順其自然、掩耳盜鈴、藐視禮教法規、崇尚虛靜無為、空談玄學。值得註意的是,莊子哲學在秦漢時期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影響,其特點是征服外部環境,發展生產,重視世俗生活,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卻受到了特別的重視。
歷史的發展往往充滿戲劇性。按理說,南朝在學術、文學和藝術以及法律法規體系方面都被視為中國的正統。此外,禮樂的繁榮和林產品的豐厚收益也是北朝所無法比擬的。十六國和北朝的統治者自己都不敢冒充中國正統。按說,統壹中國的應該是南朝而不是北朝。然而,結果恰恰相反。勇敢強大的北朝最終征服了南朝,統壹了中國,這應該是發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