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太空,
何曾聽見它們的對語?
沈默中,
微光裏,
它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賞析 本身是非常簡單的壹首小詩,然而給人整體的感覺卻是非常的美。閃爍的繁星,深藍的太空,這是壹幅無比深邃的夜空,在這種深邃裏,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最深沈,最博大的壹種浩瀚。在這偉大的大自然中,不由自主的讓人感覺到對世界的壹種敬畏。然而這種自然的偉大卻又如此的安靜,甘於沈寂,不嘩眾取寵,只在那沈默中,微光裏互相頌贊,安安靜靜的這樣存在了幾億年。那深藏的智慧的靜謐,與人類的渺小而自滿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也正是大自然的偉大和可敬。詩中充滿了壹種對自然的神秘,偉大,浩瀚的崇敬和贊美。
童年呵!
是夢中的真,
真中的夢,
是回憶是含淚的微笑。
賞析 童年是我們逝去的時間,美好而悲傷,所以是夢中的真。因為它曾經真的存在過,所以是真中的夢,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和青年說:
“發展妳自己!”
淡白的花兒,
和青年說:
“貢獻妳自己!”
深紅的果兒,
和青年說:
“犧牲妳自己!”
賞析 這是壹首哲理小詩。這是自然和人類的傾心對話。妳聽,“嫩綠的芽兒”、“淡白的花兒”、“深紅的果兒”都在“和青年說”著自己的心裏話——“發展妳自己”、“貢獻妳自己”、“犧牲妳自己”。但,自然是不會說話的呀!原來,是作者假借這些自然之物來表達自身對生活的壹些關註和思索,進而提出自己對青年的願望和希冀。——這是典型的作者思想和自然蘊涵之間的相互對應。
在詩中,這樣的對應關系還表現在:
(壹)橫向地看,“嫩綠的芽兒”,它昭示著蓬勃旺盛、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正是“發展”的最佳代言人;“淡白的花兒”,以其嬌美的姿態供人欣賞,使人愉悅,很自然的令人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著春泥更護花”的“貢獻”精神;“深紅的果兒”,甜美可口,給人以享受,好像在告訴人們,要勇於“犧牲”自己。——這樣的對應,使得這些話語在具體的語境中顯示出了獨特而豐富的意義和韻味。
(二)縱向地看,詩中的“芽兒”、“花兒”、“果兒”還和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相對應:少年的時候,要不失時機地發展自己;青年的時候,要責無旁貸地貢獻自己;老年的時候,要義無返顧地犧牲自己。——這是多麽形象貼切、而又發人深思的對應!
這是壹首哲理小詩。
這是自然和人類的傾心對話。
老年人對小孩說:
“流淚罷,
嘆息罷,
世界多麽無味呵!”
小孩笑著說:
“饒恕我,
先生!
我不會設想我所未經過的事。”
小孩子對老年人說:
“笑罷,
跳罷,
世界多麽有趣啊呵!”
老年人嘆著說:
“原諒我,
孩子!
我不忍回憶我所已經過的事。”
賞析 讀了這首詩,可能大家都很想成為裏面那熱愛生活、天真爛漫的孩子。那老人,他沒有快樂的從前,到了老年,已經衰老,想到以前的事,只有壹個詞“不堪回首”。因為他沒有細心仔細地觀察社會,所以很無聊。我不想成為他,我也曾覺得世界很無聊過,每天做同樣的事,太乏味了,但只要妳看得遠壹些,妳就會覺得世界多美好、充滿期待,我相信,詩中的小孩,等他到了老年,他壹定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海波不住的問這巖石,
巖石永久沈默著不曾回答;
然而他這沈默
已經過千百萬會思索
賞析 這首詩中提到了巖石和海波,在海灘上,我們細心觀察,海波會同潮水湧上來撞到巖石,撞到了又退了下來,就這樣千篇壹律地,海波給與巖石重創,巖石壹次又壹次抵禦住了海波的進攻。等海波災區詢問巖石的時候,巖石表現的還是沈默。巖石的心中在想著很多,只是不回答罷了。誰都會記仇,動物也是壹樣,海波壹次又壹次去撞巖石,巖石心裏會怎麽想呢,巖石沈默,是想讓海波知道自己的無知,心裏面感到內疚,就為了這些,巖石忍讓了,也付出了代價。而當海波去慰問巖石的時候,巖石會怎麽想,巖石保持沈默,他並不是無話可說,而他想說的話都埋藏在心裏面了。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壹樣,有壹些像海波那樣的人時時會來騷擾妳,而妳應該像巖石壹樣保持沈默。
心靈的燈,
在寂靜中光明,
在熱鬧中熄滅
賞析 這首小詩主要是說明心靈的燈,先說心靈的燈在寂靜中光明,心靈的等好像是心靈黑暗中的壹盞燈,給心靈帶去光明,溫暖,可是這盞燈只有在寂靜中點燃,為什麽呢?往往在安靜的環境下,人們才會想開,這盞燈才會發揮作用,而在熱鬧中,這盞燈就會熄滅,因為在熱鬧中,壹切思想都不會受大腦支配,會胡思亂想,這盞燈會失去它的作用,不會給妳心靈的深處帶去溫暖、光明。
言論的花兒開的越大,
行為的果子結的越小
摘自繁星――四十五
賞析 這篇文章把言論和行為形象的比喻成花兒和果子,事實上就是和小詩上說的壹樣,不要光說不練,在任何植物中,往往花開的越大,果子越小。牛皮吹得越大,裏面的牛肉就越少,話說得越大,做的事情就越少,風大雨點小,所以我們不要光說不練。文章用簡潔明了的言語說明了壹個道理,好!
黑暗,
怎樣描畫呢?
心靈深深處,
宇宙深深處,
燦爛陽光的休息處。
摘自《繁星》――五
賞析 這首小詩把黑暗比喻的十分恰當,並沒有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而是把黑暗比喻成十分清晰,先說心靈的深深處,如果妳的心沒有任何雜念,我相信在心靈的深深處是沒有黑暗的。接著又說道宇宙的深深處,可是我並不是這麽認為,宇宙的絕大部分是黑暗的,但是終歸有像太陽這樣的恒星給人們帶去光明、溫暖。最後說道燦爛陽光的休息處,可不是麽?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只有黑暗。他說的休息處只不過是夜晚,夜晚就是陽光休息的時間,但是終歸黑暗是短暫的,黑暗永遠戰勝不了光明。
常人的批評和判定,
好像壹群瞎子,
在雲外推測。
賞析 這首小詩在諷刺壹些不懂裝懂得人,明明是半斤八兩,還在武斷批評別人,這種人是最可惡的,就象是瞎子,在雲外面推測著天堂的天氣如何?只有行家,才能做出聰明的判定,至於行家合常人比起來,簡直是壹個是天上,壹個是地下,這首小詩用簡潔的語言來諷刺那些不懂裝懂得人,然而那些瞎子往往在行家的面前表現的總是虛偽。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故事很多,賞析簡介,請多多包涵)
生活哲理篇(04)《神父與司機》
壹位神父離開塵世後,來到天堂,天堂的守門人靜靜地接待他進入天堂。過了不久,來了壹位剛離開塵世的計程車司機,守門人卻很熱情的招待他;神父很不解的問守門人:「在人間,我是壹個專門教人如何禱告的神父,而他只是壹位計程車司機,您為什麼對待我們的態度上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守門人說:「沒錯!在人間您是壹位教人如何禱告的神父,而且您也很認真的教人禱告,可是,聽您教導的信徒,大部分都在打瞌睡。而這位計程車司機,在人世間時,喜歡開快車,又不遵守交通規則,也常常被警察開罰單,可是,只要壹坐上他計程車的人,就壹定會禱告!」
註:生活之道貴在坦率,不在形式。
生活哲理篇(05)《點石為金》
有壹個小孩,家裏很窮,但非常孝順母親,呂洞賓很同情他,於是用手指點石為金要送給孩童,孩子搖搖頭說:「我不要金子。」
呂洞賓訝異的問:「那妳要什麼呢?」
孩童說:「我要您的手指,因為您給我金子我會用完,但是有了您的手指,沒有錢時就可以點石為金了。」
註:有時候,需求與貪婪只是壹線之隔。
生活哲理篇(06)《心門》
有壹個人,每到晚上都會作壹個夢,他夢見自己走在很長的走廊,走到盡頭時,出現了壹道門,看見門他全身發抖,直冒冷汗不敢打開門;就這樣,二十年來他每晚都做同樣的夢,也找心理醫師治療了二十年。
後來他換了心理醫師,也把夢的情形跟醫師說明。醫師覺得很奇怪,跟他說:「妳為什麼不把門打開看看呢?!最多只是壹死而已嘛!」這人想想很有道理,於是當晚在夢中他便鼓起勇氣把門推開了………。
隔天,他去找心理醫師,醫師問他:「門打開了嗎?」他點點頭回答:「打開了!」醫師問:「結果門後有什麼呢?」
他說:「打開門後,呈現眼前的是壹片綠油油的柔軟草地,有燦爛的陽光、耀眼的舞蝶……………。」
註:我們總是不敢打開生活的心靈之門,因為怕,所以縮在幸福之門外不敢面對。
生活哲理篇(08)《換水》
有壹個人去造訪壹位高僧,想拜他為師去探尋人生之道,見到高僧時對他說:「我跟過很多位高僧學過禪道,也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不知道您願意收我為徒嗎?」
他看見高僧拿著茶壺,倒水在壹杯已經有了茶水的杯子,眼見著茶杯的水滿溢流出,高僧卻還壹直往下倒水。
他阻止道:「師傅!您的水壹直流出來………。」
高僧說:「哦!我以為倒新的水就可以把杯內的舊水換掉呢!」
註:除非我們屏除腦中主觀的迷霧,智慧的陽光才可透射進來。
生活哲理篇(09)《豪豬哲學》
在壹個寒冷的冬夜裏,兩只豪豬因為太冷,自然的接近、靠攏取暖,但由於身上的利刺,互相的刺疼對方而分開,就這樣在本能的取暖之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壹個最適當的距離,不去刺痛對方,而互相取暖。
註:對人而言,這項舉止就叫———『禮貌』。
破裂的水桶
壹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壹個桶子有裂縫,另壹個則完好無缺。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後,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壹種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到達主人家時,卻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壹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子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對於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他為只能負起責任的壹半,感到非常難過。
飽嘗了兩年失敗的苦楚,破桶子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妳道歉。""為什麽呢?"挑水夫問道:"妳為什麽覺得慚愧?""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壹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妳主人家,我的缺陷,使妳作了全部的工作,卻只收到壹半的成果。"破桶子說。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難過,他滿有愛心地說:"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妳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壹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壹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他開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壹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溫和地說:"妳有沒有註意到小路兩旁,只有妳的那壹邊有花,好桶子的那壹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妳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妳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來,妳就替我壹路澆了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妳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麽好看的花朵了!"
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凈,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麽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壹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凈。細心的朋友拿了壹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凈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賣糖哲學
壹個小孩到商店裏買糖,總喜歡找同壹個售貨員。因為別的售貨員都是先抓壹大把,拿去稱,再把多了的糖壹顆壹顆拿走。但那個比較可愛的售貨員,則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後再壹顆壹顆往上加。
雖然最後拿到的糖在數量上並沒有什麽差別,但小孩就是喜歡後者。這壹“賣糖哲學”告訴人們:生活中,同樣的付出,僅僅因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壹樣的。
壹罐果醬
[美]埃德加·布萊索榮素禮編譯
壹個人只要還有力量幫助別人,他就是富有的
記得有壹年,我丟了工作。在那之前,父親所在的工廠倒閉。我們全家就只靠媽媽為別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壹次媽媽病了幾周,沒法幹活。因為沒錢付電費,家裏被電力公司停了電,然後煤氣公司停了煤氣。最後要不是因為健康部門為了公***衛生的原因制止了自來水公司,我家就會連水也沒有了。家裏的食品櫃空空如也,幸虧我家有個小菜園,我們只好在後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饑。
壹天,妹妹放學回家,興沖沖地說:"我們明天要帶些東西到學校去,捐給窮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媽媽正要沖口而出:"我不知道還有比我們更窮的人!"當時外婆正和我們住在壹起,她趕緊拉住媽媽的手臂,皺皺眉,示意她不要這麽說。
"伊瓦,"外婆說,"如果妳讓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壹個'窮人',她壹輩子都會是個'窮人'。她會永遠等待別人的幫助,這樣的人怎麽能振作起來,怎麽能當上'富人'呢?咱們不是還有壹罐自家做的果醬嗎?讓她拿去。壹個人只要還有力量幫助別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從哪裏找來壹張軟紙和壹段粉紅色的絲帶,把我家最後壹罐果醬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歡快而自豪地帶著禮物去幫助"窮人"了。
直到今天,擁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記得那罐果醬。無論是在公司裏,還是在社區裏,壹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妹妹總認為自己應該是"送果醬"的人。▲
《環球時報》(2005年02月07日第二十二版)
紅色玻璃球
郭言編譯
在1930年經濟大蕭條的艱難歲月裏,我住在堪薩斯州東南部壹個小社區裏。因為食物很緊缺,錢也很少,人們經常以貨易貨,實物交換。那時,我常光顧米勒先生的貨攤,買些新鮮的蔬菜。
壹天,當米勒先生幫我把土豆裝到袋子裏的時候,我註意到壹個小男孩正貪婪地盯著壹籃新摘下來的豌豆。男孩身體瘦削,穿著打補丁但很幹凈的衣服。我付了土豆的錢,但也被新鮮的豌豆吸引,因為我非常喜歡奶油豌豆加土豆的滋味。在我考慮是否買豆子時,聽到了米勒先生和男孩的談話。
"妳好,白瑞,今天過得怎麽樣?"
"很好,米勒先生,謝謝。這些豌豆看起來真棒。"
"確實很好,白瑞,妳媽媽好嗎?"
"還好,比過去精神多了。"
"妳不想帶回點豆子嗎?"
"不了,先生,我沒有錢。"
"嗯,那妳有什麽東西做交換嗎?"
"只有壹顆贏來的玻璃球。"
"是嗎?讓我看看。"
"給妳,它很漂亮。"
"嗯,只是我想要壹顆紅色的玻璃球,而不是藍色的。妳有紅色的嗎?"
"好像沒有……不過,下次很可能會贏壹個。"
"這樣吧,妳把這包豌豆帶回家,等妳下次來的時候給我帶壹顆紅色的玻璃球來。"
"好,謝謝妳,先生。"
米勒太太走過來幫我裝豌豆。她笑著對我說:"在這個社區裏還有兩個這樣的孩子,他們家境都非常貧寒。吉米(米勒的昵稱)願意送給他們豌豆、蘋果、西紅柿這樣的果蔬。當孩子們下次帶著紅色玻璃球來時,他又會說其實他不喜歡紅色的,然後給他們壹包蔬菜讓他們下次帶綠色的或橘紅色的球來。"
"米勒真是個好人!"我聽了非常感動。過了壹段時間,我就搬到科羅拉多居住,但我從沒有忘記米勒先生和男孩們換玻璃球的事。時光飛逝,很多年後,我才有機會回那個小社區拜訪老朋友,也是在這時,米勒先生去世了。
他們在晚上為他舉行告別儀式,因為朋友們都去參加,我也壹同跟隨前往。當我們快到太平間的時候,碰到了死者的很多親屬,我們就盡量說些安慰的話。走在我們前邊的是三個年輕人,壹個穿著軍裝,另外兩個西裝革履穿著職業裝。米勒太太盡量克制著悲痛,溫和地站在丈夫的棺材旁邊。三個年輕人走到她的面前,每壹個人都和她擁抱,親吻她的面頰,簡短說幾句話,然後就走向米勒先生的棺木。米勒太太淚眼蒙目龍地看著他們壹個壹個地來到棺材旁邊,用他們溫暖的手握壹下死者冰冷的手,然後他們流著眼淚,慢慢地走出太平間。
輪到我們走到米勒太太面前的時候,我告訴她我是誰,又和她提起了有關玻璃球的往事。米勒太太拉著我的手來到棺材旁邊,說:"那三個離開的年輕人就是當年我跟妳說起過的三個男孩。他們剛才告訴我自己是多麽感激吉米和他們做的'交換'。現在,因為吉米已經不能再改變主意不要不喜歡的玻璃球了---他們就來'還債'了。"
"我們從來沒有發過財,"她接著說,"但現在,吉米可以自豪地說他是這個社區裏最富有的人。"然後她輕輕擡起丈夫的右手。我吃驚地發現手裏握著三顆精致的閃著亮光的紅色玻璃球!▲
值不值
鄭潔編譯
在壹次戰鬥中,當士兵吉姆看見自己的好夥伴在戰場上倒下時,恐懼占據了他的心。他被困在戰壕中,炮火連綿,子彈嗖嗖地從頭頂飛過。他問中尉,自己能否到戰壕之間的"無人區"去把他的夥伴救回來。
"妳可以去,"中尉說,"但是我覺得不值得。妳的朋友大概已經犧牲了,而且妳自己可能也會送命。"中尉的話並沒有影響吉姆,他還是去了。
吉姆奇跡般地安全到達朋友的身邊,把朋友背回戰壕。在戰壕裏,軍官檢查了受傷的吉姆,看著吉姆已經犧牲了的朋友,說:"我告訴過妳,這不值得。妳的朋友犧牲了,而妳也受了致命傷。"
"盡管如此,長官,這是值得的。"吉姆說。
"什麽意思,值得?"中尉說,"妳的朋友已經犧牲了!"
"是的,長官,"吉姆回答,"這是值得的,因為當我找到他時,他還活著,他說:'吉姆,我知道妳會來的。'聽到他這麽說我很滿足。您說這不值得嗎,長官?"▲
來自非洲的智慧
[美]雷金納德·麥克奈特盛森編譯
愛情友誼親情
告訴我妳愛什麽樣的人,我就知道妳是什麽樣的人。
白螞蟻並不愛它們身上扛著的稻草---看似親密的人,不壹定愛妳。
在妳不需要朋友的時候,交朋友。
蛋教母雞如何孵蛋---孩子教會家長如何做父母。
巧妙的乞討
〔美〕莫瑞爾·納恩張霄峰編譯
我聽到丈夫即將"下崗"的消息,當時的震驚令我永遠無法忘懷。
那時我們的婚姻已經經歷了10個年頭,約翰向我表露了對於這噩夢般遭遇的憂慮。他向我保證,將盡壹切努力找到新工作來維持生計。我們有3個不到5歲的孩子,還有壹個馬上就要出世,約翰是全家惟壹的經濟支柱。
"生活還要繼續,"約翰說,看起來他比我樂觀得多。"我們至少還擁有健康,失去的只不過是份工作。另外,公司會繼續發3個月的工資,在這期間我肯定能找到新工作,用不著擔心。"
約翰畢業於名牌大學,具有優異的工作背景,我相信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約翰早年喪父,他很早就肩負照顧母親和弟弟妹妹的責任。他還曾是奧運健將,懂得如何面對挑戰,如何苦幹加巧幹。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他仍未找到工作。我越來越害怕,對他的"迷信"也開始動搖。如果他找不到工作該怎麽辦?若不是有孕在身,我可以回學校教書,問題是距離我們第4個孩子的出生已經不到3個月了。
我們的存款所剩不多,分期貸款已經拖欠了兩個月,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我得節衣縮食。最後連吃飯的錢都快沒有了。
有壹天在帶著孩子逛超市時,我註意到壹個男孩正往紙箱裏裝熟過頭的水果和過期食品。我遲疑地問他要把這些食品送到哪裏,他說:"削價處理,處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著那些老胡蘿蔔、芹菜和西紅柿,足夠我們全家吃幾個星期。我想,用什麽辦法能體面地為孩子們討壹點食物呢?
"我們有只稀有的蒙古兔!"我脫口而出,掃了壹眼3個饑餓的孩子。"我想給它買點食物。"
他很幹脆地答道:"既然是給兔子吃,我就不收錢了。"那天他壹***把5箱食物裝進我車裏,壹邊忙著,壹邊跟我聊天。我講我們即將添壹張嘴的家庭,他也講了自己的情況。他叫傑弗,出身於壹個拮據的5口之家,在這裏打工,是為了付大學學費。
幾星期過去了,傑弗開始把過期和包裝破損的盒裝食品也裝進箱裏。這些花生醬、湯料和奶酪還可以吃,按規定卻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歡吃這些東西,"他解釋為什麽要送這些東西給我們。幾個月後,我們發現食品下面還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黃油……品種越來越多。後來每次傑弗集滿壹箱"兔食"就會給我打電話,還時不時送上家門。但他從來沒問過小兔子的情況,每次把東西放下就離去。
第四個女兒出生時,我喜中有憂,擔心未來的家庭開支。"上帝啊,求求妳,"我祈禱道,"妳曾許諾我們的苦難永遠不會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該怎麽辦呢?"這時丈夫悄悄走進產房,說:"我有壹個好消息,還有壹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今天上午我找到壹份很好的工作。"我閉上眼睛,感謝上帝對我們的恩賜。"壞消息是,"他繼續說道:"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見了。"
後來我再去那家超市,傑弗已經不在那裏工作了。據超市經理講,正當我為嬰兒出世忙碌時,他搬家了,沒有留下新地址。
我默默發誓,壹定要回報那些在患難時期幫助我們的好心人。此後10年裏,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但是我的心願並沒完全了結,直到10年後的壹天,我遇見傑弗站在超市辦公室門前,胸前佩戴著"經理"的工卡。
對壹個曾幫助過妳並同時維護了妳自尊的人,壹個曾向妳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貶低妳自身能力的人,壹個相信在生活中藏有壹只稀有蒙古兔的人,妳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對於傑弗的升遷我壹點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賦,懂得如何傾聽我特殊的祈求。
"納恩太太!"他興奮地喊道:"我經常想妳和妳們壹家。小兔子怎麽樣了?"他輕聲地問。
握著傑弗的手,我眨了眨眼,低聲說:"謝謝妳的關心。那只兔子很久以前就離開我們了,我們過得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