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當相信,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可以了解的,否則他就不會再去思考。”這是歌德曾說過的壹句話。對於高中生應不應該了解“金龜婿”的本意,適不適合閱讀“超出範圍”的詩詞,歌德這句話已經給出答案。
何為“金龜婿”
對於金龜婿的定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人人都想讓自己的閨女釣得金龜婿,從此吃穿不愁,過上富人的生活。金龜婿最早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為由》詩中,寫到“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此句詩是描述了壹位貴族女子嫁給了壹位高管丈夫,但由於丈夫位高權重,要奔赴早朝,便耽誤了壹刻千金的春宵的故事。而金龜婿也就從此進入大眾的視野。
金龜婿整日被人掛在嘴邊,但這金龜婿裏的金龜到底為何意呢?在現代人的眼裏,金龜金龜,就壹定是“金貴的”,除去基本的條件,最重要的便是富有,通俗說就是有錢。自己有車有房,女兒嫁過去定不會受苦,最好連帶娘家壹起大樹下面好乘涼,幫襯了這個再幫襯那個,所謂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是對於金龜婿還有另外壹種說法。按照壹些地方過去的的習俗,女婿第壹登門拜訪嶽父嶽母的時候,要準備壹個金龜送給嶽父,這裏面的寓意是希望嶽父大人長壽安康,財源廣進。
當然雖叫金龜,也沒必要壹定是金子做的,有錢送個真金做的,沒錢的也不必強求,送個瓷龜塗層金粉也是可以的。所以,壹般誇贊人家的姑爺有錢有地位,就可以稱呼人家的姑爺為“金龜婿”。
高中女生驚人答題
對於金龜婿中“金龜”的解釋千千萬,但是它原本的意思到底是啥呢,在壹個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其中壹期便有這個問題,壹位還在上高中的女同學就給出了答案與解釋。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自行研發的壹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從2016年開播第壹季第壹期,到2020年2月份,已經播放了整整五季,參與者上至六七十歲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下至小學沒畢業的頑童,人人參與,樂在其中。題目涵蓋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豐富的詩歌類別。不僅觀看了節目,更是增長了知識,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示精神。
上文提到的金龜婿中的“金龜”,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九場的比賽中。就有壹道關於“金龜”的問題。題目是在李商隱的《問由》詩中,“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裏的“金龜”該如何理解?答案有三個,分別是A壹種貴重的定情信物,答案B是財富的象征,C是官員品級的標誌。
要想答對這道題,必須了解該詩的意思,還要了解詩人所處時代的規章制度,僅憑字面意思是不可能答對題目的。所以對於這三個答案,按照常人思維與生活經驗,很多人都會選擇答案第壹項或者第二項,因為現代人的看法金龜就是富有的意思,就是金錢的代表。但是正確答案卻是C。
在盛唐時期,官員們是用雕刻的魚來區分品級,有銅制、銀制、金制等,到了武則天時代,才改用烏龜來區分官員的品級,銅龜代表五品官員,銀龜代表四品官員,而金龜則代表三品以上的官職,官職越高,處理的政務就越多,工作也就越忙,所以便有了李商隱的那首詩。
這道題是第九場的最後壹首詩,答題者是壹位16歲的高中生,她就是頁,她答對了前面的所有題目,這是她最後的壓軸題,勝負就在此壹舉,看到這個題目姜聞頁非常的淡定,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詩詞讀得多了,自然不會慌張,她沈著冷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答案C,她答對了所有題目,***取得293的高分,成為了第壹名,超出第二名8分。
姜聞頁雖然取得了第壹名的好成績,但是在後面“飛花令”的比賽項目中,由於對手來勢洶洶,比賽場上的音樂讓人過度緊張,導致姜聞頁腦子裏壹片空白,提前想好的詩詞都忘掉了,讓她失去了成為擂主的資格,雖然有些遺憾,但姜聞頁表示,她來過就不遺憾,止步賽場,但對於詩詞的喜愛並沒有停止,她會更加喜歡詩詞。
姜文究竟該不該懂何為“金龜婿”
姜聞上海壹中的高壹學生,雖然在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才16歲,但她飽讀詩書,對詩詞有無盡的喜愛。
她說在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真正喜歡上了詩詞,她突然間感覺詩詞非常美,無論意境還是措辭,都讓她對詩詞無法自拔,被詩詞深深的吸引。於是頁便開始大量的閱讀詩詞,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意思,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當姜聞頁答對“金龜婿”那道題後,壹些觀看節目的觀眾便開始議論紛紛,雖然對此震驚,但更多的認為在姜聞頁這個年紀,不應該懂得這首句詩的意思,這首詩不適合壹個高中生來解讀,更有“鳳城寒近怕春曉”這句詩,他們認為這根本不是姜聞頁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讀的古詩,這極其影響祖國花朵的身心發展,會使他們往不好的道路上發展。
吃瓜群眾的這種思想是有些落後封建的,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卻錯了。就像是每個孩子都會問自己的父母是從哪裏來的,大多數父母會含糊其辭,認為給孩子講解自己是怎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壹種非常羞恥的事情。有的家長甚至告訴孩子他是在垃圾桶裏撿來的,或是大山裏抱來的,其實這樣的回答不光沒有回答孩子,更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懂得並不少,現在是21世紀,電視、電腦、手機帶來的信息往往會讓孩子心理早熟,有些事情,與其讓他們自己聽別人信口胡說,然後走了壹條錯的路,倒不如家長為他們的講解,解決問題,告知世間的美好,這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社會在進步,思想也在改變,我們應當與時俱進,任何事情沒有適不適合讓他知道,他應當知道所有事情,無論好壞,他都有知情權,他不應該被迫冠上年齡小的帽子,而拒絕讓他認知壹些“妳以為他不能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