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案壹
教學目標
壹、知識與技能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匯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和抄寫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4、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想象整個“開國大典”的場面,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教學重點
1、能比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教學準備:
1、制作相關課件;
2、從課外書籍或網絡中查找有關開國大典的課件資料。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理解部分詞意,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 細讀課文,品味理解。
(壹)釋題導入,引出“大典”。
1.揭示課題,板書:開國大典,指導書寫“典”字。
2.解釋課題,齊讀課題。(“開國大典”就是創建國家時舉行的重大典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在這壹部分,主要是掃清字詞障礙,對課文內容有個基本了解)
1、練習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
⑴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有什麽不懂的問題。
⑵ 反饋自學生字詞情況:
2、質疑解疑:
(簡單問題當時解決,和理解課文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隨著深入學習課文時再解決。 )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感受“大典”。
(在這壹部分,主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感受“大典”的盛況)
1、練習分段:
⑴ 學生默讀思考,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是按照什麽樣的順序描述開國大典盛況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分段。
⑵ 學生討論:
(明確:課文是按照開國大典之前、大典進行中、大典結束這樣的順序安排材料的。)
2、合作研讀,體會情境(在這壹環節,我設計了這樣壹道思考題)
(1)假如妳是壹名記者,或是壹名群眾,當時的哪壹個場景讓妳終生難忘?
(2)根據選項,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在組內說說當時的情景。
(在這壹環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體現尊重學生、喚醒、激勵學生參與意識,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課堂。)
(四)總結全文
1、評價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情況;
2、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群眾進場,閱兵式和群眾*三個部分,進壹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2.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3.整體了解作者記敘開國大典的方法,初步學會場面描寫的方法。
壹、復習導入
1.師生***同回顧上節課的學習收獲,教師小結。
2.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出示學習任務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同桌討論、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課文有關段落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自學時間8---12分鐘,視學生自學情況而定)
(在這壹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自學 (教師巡視並相機參與部分討論)
四、檢測學情 (分四個部分)
壹、出示填空練習題,鞏固第壹部分的學習內容。
{{{(使學生明確開國大典舉行的時間、地點、參加的人、參加的總人數等問題。)
開國大典於 年 月 日在 舉行,參加典禮的成員有 __,估計總數__________。會場在__________。主席臺設在__________。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也是本文的主體部分,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小環節,即1、理脈絡;2、說內容;3、抓重點語句,具體就是)
1、請學生默讀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
2、練習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主體部分。體會開國大典盛況。
3.找出描寫人民群眾的心情的語句,初步了解課文用了哪些方法?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1)重點句: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壹齊歡躍起來。
排比:在這段話中,有四個“傳到”。體會排比句的氣勢,練習朗讀排比句。
(2)請學生對比地讀讀下列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出示對比句) (第壹組句子)
a、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發出壹陣掌聲,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臺。
b、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壹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三十萬人的目光壹齊投向主席臺。
(出示這組句子,意在通過重點詞的分析比較,讓學生體會人民群眾對毛主席和新中國的無比熱愛。) (我出示的第二組句子就是……)
a、三十萬人脫帽站立,擡起頭,看著國旗。
b、三十萬人壹齊脫帽肅立,壹齊擡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
(通過這組句子的對比,意在讓學生體會中國人民為從此站起來、當家做主人感到無比激動,無比自豪。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4.指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人民群眾那種(激動、興奮、喜悅)的心情。
5.根據板書練習背誦第七自然段。
三、精讀第三部分
1.自由朗讀描寫閱兵式的語句。
2.畫出寫人民群眾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組合作,討論試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四、精讀第四部分 (在這壹部分,我也是設計了三個小環節,1、劃壹劃;2、讀壹讀;3、通過換詞語的方法體會句子意思,具體就是)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壹句話。
2.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3.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其中壹句是:
(把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換壹個詞語比較壹下,看看有什麽不同。)
兩股紅流(*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重點:“兩股紅流”指什麽?這樣比喻寫出了什麽?“光明”指什麽?象征什麽?
讓學生練習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五、總結全文
1.連起來說說課文記敘了4個怎樣的場面。
2、初步學習表達的方法:作者是怎樣把這麽盛大的慶典活動描述清楚的?(a.選擇最能表現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的場面。b.選擇最能體現中國人民歡欣鼓舞的激動而熱烈的場面。c.按大會的進程逐項描述。)
五、課堂訓練
1、試著體會本文用詞準確、比喻貼切的特點以及場面描寫的方法,可以抄錄有關句子,然後模仿寫壹寫。
2.讓學生說壹說讀後的感受。
3、背誦、抄寫課文第7自然段。(視時間而定,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課後完成)
附板書設計:
會場布置
毛主席出現
大典盛況
開國大典 { 宣告成立
宣讀公告
閱兵儀式
開國大典教案二
設計理念:
針對教材特點,我主要以引導學生緊扣開國大典各個場面中描寫毛主席的動作及群眾反應的句子為線索,通過品讀句子,體會詞句間濃濃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學到場面描寫的方法,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筆。力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地學語文。
教材分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的壹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作者以“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為寫作思路,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通過幾個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人民***和國的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對領袖毛澤東的無比熱愛之情。本組課文以“走近毛澤東”為人文主題,以“學習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壹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體會毛澤東的領袖風采和凡人情懷為教學重點,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課文。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通過人物描寫刻畫的偉人和凡人毛澤東,本課則主要通過場面描寫刻畫了毛澤東的領袖風采,這為本組語文園地的習作訓練作了壹定鋪墊。
學生分析:
《開國大典》這篇文章篇幅較長,要在課內將這麽多容量的信息壹下子或者說面面俱到地加以逐壹講解的話,恐怕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我認為可以從課文的重難點入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長文短教。課堂中再有機地拓展到課外內容,從各方面了解祖國成立的相關資料,了解舊中國屈辱的歷史,再壹次體會當時舉國上下,人們當家做主的那種自豪的感情。
開國大典距今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對小學生來說,從語言文字去感知當時莊嚴、熱烈的氣氛,體會人民激動,興奮的心情與對新中國、毛主席的熱愛之情是有相當的難度。為此,需要搜集中國人民遭受壓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資料,教學時可利用聲像資料創設情境、引導想象、體會心情、激發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反復研讀,以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委員、協商、外賓、誕生、電鈕、瞻仰、飄拂、匯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3、重點學習典禮儀式這壹部分,並初步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抓住首都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借助課外資料,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壹課時(40分鐘)
教學過程:
壹、扣關鍵詞,引出“大典”
課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 “北京”, “開國大典”等內容,引導生用這三個內容說壹句話,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進入新課。看老師板書課題,並點明:“典”是本課的生字,請伸手和老師壹起書寫,並留意筆順。
設計意圖: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迅速提取課文中的關鍵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與此同時,指導書寫課題中的易錯字,紮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二、以圖引路,深化“大典”
1、“典”在這兒怎麽理解?“典”字前有個“大”字,這是個怎麽樣的典禮?
2、課件出示圖片(中國貧窮落後、人們衣衫襤褸的情景。)師進行入情入境的解說,加深學生對那壹段歷史的了解。再引導帶著這份理解讀課題。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中“大典”二字,將典禮的盛大與舊中國受奴役、受壓迫的畫面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會這壹典禮意義的重大。
三、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開國大典,去體驗新中國的成立帶給人們的無限歡躍,去感受這壹典禮意義的重大。請同學們看到課文,快速瀏覽課文,壹邊讀壹邊思考:作者用他的語言記錄了開過大典的哪些內容?(總結開國大典的四個場面:“會場布置、大會盛況、閱兵儀式、群眾*”。)
設計意圖:在第壹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壹個粗略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通過真正走進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四、重點研讀,感受“大典”
要想真正感受開國大典的氣氛,就必須走進這壹個個的場面之中,讓我們先走進“典禮儀式”這個場面。用心默讀課文的5—10自然段,壹邊讀壹邊感受會場的氣氛,把最能讓妳感受到這種氣氛的語句用橫線畫下來。(引導生抓住描寫毛主席動作和群眾反應的語句感受氣氛的熱烈莊嚴。)
逐句品析:
1、出示: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壹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三十萬人的目光壹齊投向主席臺。
A、“排山倒海”的掌聲是怎樣的掌聲呢?
B、除了聽到了掌聲,還看到了目光,這裏抓住了人物的神態進行描寫,在描寫“目光”時用了壹個詞語?找到了嗎?(“壹齊”)這三十萬人壹齊把目光投向了主席臺,就是為了看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從中妳讀出了什麽?
C、三十萬人的動作壹樣,有人指揮嗎?可以用哪壹個詞語來形容?(“不約而同”)引導讀。
2、出示: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人壹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壹齊歡躍起來。
A、又是“壹齊”。30萬人壹齊歡呼,壹齊歡躍,妳能想象出這是壹幅怎樣的畫面嗎?此時妳就在會場,妳仿佛聽到了什麽?又仿佛看到了什麽?都說,眼前有畫面,心中有畫面,就壹定能讀好。誰來讀?
B、這令人激動不已的宣告傳得遠嗎?妳怎麽知道?(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誰能通過朗讀把聲音傳得更遠壹點。
C、接下來聽老師讀,看能聽出什麽不同嗎?“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人壹齊歡呼起來。它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壹齊歡躍起來。”聽出不同了嗎?哪壹句更好?壹齊讀,讀出這氣勢,讀出這情感。
3、出示: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鬥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
A、出示中華人民***和國國歌歌詞,師激情講解這歌詞的意義,深化情感。
B、這聲宣告怎能不激動人們的心?誰再來讀這句宣告?
4、出示:三十萬人壹齊脫帽肅立,壹齊擡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A、發現了嗎?仍然是“壹齊”,壹齊做什麽?這裏抓住了人物的什麽描寫?(動作)聯系上下文,我將“瞻仰”改成“仰望”五星紅旗可以嗎?(瞻仰是指恭敬地看,懷著嚴肅而崇敬的心情看)。
B、關於“看”的詞語我們學過不少。考考大家:向四周看——環視;向下看——俯視;集中註意力看——註視;從高處向遠處看——眺望。今天我們又收錄了壹個新的詞語“瞻仰”。
C、這面紅旗能高高地飄揚在祖國的上空容易嗎?五星紅旗地徐徐升起,也就意味著,讀——“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D、(課件出示各種場合升起的國旗的圖片)師敘述,激發情感並指導朗讀。
5、出示:他讀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壹句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壹陣熱烈的歡呼。觀禮臺上同時響起壹陣掌聲。
A、從這掌聲裏妳又聽出什麽來了?這掌聲就是人們心情的流露。帶著這份熱愛,我們再來讀壹讀這句話。(齊讀)
B、(影片播放)提問:看到主要人物誰了?聽到什麽了?影片和我們文章的寫法壹樣,它將鏡頭對準了毛主席和群眾。課文學到這兒,“典禮的盛況”這壹場景要在群眾的掌聲中結束了,此時,妳們壹定讀懂了會場上那壹陣陣的掌聲、歡呼聲,那掌聲,那歡呼都是因為,在這壹天,讀:“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C、從此,我們中華民族這壹文明古國又將無比驕傲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再讀。
設計意圖:整個這壹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引導學生運用看(看多媒體)、讀(多種形式讀)、劃(抓關鍵詞句)、想(想象畫面)等學習方法,力求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突破本課難點。
五、回顧小結,寫法指導
1、歸納寫法:“典禮盛況”僅僅是開國大典中的壹個場面,說說,這個場面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了體現典禮的熱烈莊嚴,圍繞這些小場面,作者主要寫了誰?(毛主席和群眾)這些對人物細節的描寫就是場面描寫中的“點”,要寫好壹個場面,就必須做到“點面結合”
2、從“面”入手
我們聯系生活實際,同學們都參加過大掃除嗎?回憶壹下,大掃除的現場給妳什麽感覺?我們用壹個詞語概括:熱火朝天
3、突出“點”
下面我們要做的關鍵就是把大掃除這壹場面寫清楚寫具體,誰來告訴我,大掃除現場的這份熱火朝天,是通過誰傳遞給我們的?(勞動中的同學們)這麽看來,要把這壹場面寫好,我們就得從他們身上入手,緊扣人物的細節展開。
場面呈現:
A、出示班級大掃除畫面看,師講解:這是壹個班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大掃除,畫面上出現的人物真不少,說說,妳註意到誰了?
B、有壹個同學註意到了正擦窗戶的那位女孩,寫下了這樣壹段話(大屏幕出示),同學們默讀,思考:說說妳最喜歡哪壹句?為什麽?
D、接下來請同學們從這個場面中挑壹個妳感興趣的人物,抓住場景中人物的細節,試著寫壹寫,這裏的詞語庫還為妳們準備了不少詞語。註意了:相機捕捉的僅僅是某些瞬間,妳們在作文的時候,好好回憶壹下,自己在活動所看的情景,發揮適當的想象與聯想,放手寫。
5、生開始作文並展示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學習場景入手,用學到的場面描寫方法進行練筆,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
六、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同學們,把妳們寫的這些片段串起來就是壹篇不錯的描寫場面的作文,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開國典禮》的其它場面,相信能在充分地感受到典禮的熱烈與莊重的同時,對場面的描寫也會有壹個更深入的理解與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的有效總結,為第二課時更深入地學習做準備。
開國大典教案三
壹、教材分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壹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為人文主題,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壹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這四篇課文。其中,《開國大典》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全文***15個自然段,場面描寫是課文的壹大特點:群眾進場、舉行典禮、閱兵式、群眾隊伍*等眾多場面都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課文的另壹大特點。
由於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後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和國的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為教學的難點。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本課采用“把握特點,突出重點,以讀為主,紮實訓練”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自主預習課文,收集“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壹)釋題導入,引出“大典”。
1.揭示課題,板書:開國大典,指導書寫“典”字。
2.解釋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1.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麽順序記敘開國大典的,記敘了哪些場面?
2.學生交流歸納。
(三)重點研讀,感受“大典”。
1.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看看妳從中感受到什麽。
2.交流感受。
3.教師結合學生交流情況引導深入研讀:妳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
4.根據學生感悟靈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壹: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壹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壹齊投向主席臺。
[引導學生抓住“排山倒海”、“壹齊”等詞語體會群眾的熱情及對毛主席的熱愛之情。]
語段二: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壹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壹齊歡躍起來。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什麽?引出重點句:“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導學生抓住“壹齊歡呼”、“壹起歡躍”等詞語體會人民的激動之情,體會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
(3)指導感情朗讀,背誦。
語段三: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壹齊脫帽,壹齊擡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引導學生抓住“壹齊脫帽肅立”,“壹齊擡頭瞻仰”體會人民群眾的心情。
(2)感受人們肅然起敬的原因,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寫話,交流,體會情感,抒發心聲。
(4)感情朗讀。
(四)課堂總結,銘記“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