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我把它們帶回家後,遭到了老媽的極力反對:“不行!壹個幹幹凈凈的
!壹個幹幹凈凈的家會被蝌蚪弄臟的!快把它們扔了!”“這怎麽可以?難道要讓它們被天敵吃掉嗎?絕對不能扔掉!”“這個家不能有任何臟東西!”“蝌蚪是益蟲!” ……經過激烈的爭論,老媽向我妥協,但要留下蝌蚪,必須把它們放在陽臺上。這我同意,讓蝌蚪經歷必要的大自然的考驗對它們也是有好處的!
我把小蝌蚪們安置在陽臺上的小水缸裏,還特意放了些水綿、螺螄和鵝卵石,盡量使環境與野外的壹樣。從此,我開始了“養蝌蚪之行”。為了能使蝌蚪正常生活,我翻遍了家裏的大小養殖書籍,千方百計為蝌蚪創造有利的條件。每天早晨醒來後,我總要去看看蝌蚪怎麽樣了;壹放學,換下鞋子就沖向陽臺,與蝌蚪***同分享喜悅與憂愁。偶爾為蝌蚪換換水,天天給蝌蚪餵食——熟菜葉與少量熟蛋黃。畢竟水缸不同溝渠,不能進行循環,只有靠“人工循環”了——烈日當空,我把水缸挪到半遮陰的地方;傾盆雨下,我把水缸移到雨少下到的地方;熱了,搬到陰涼處降溫;冷了,放回屋裏保暖……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壹天天地長大了。終於有壹天,其中兩只小蝌蚪長出了後腿。雖然那後腿細細的,黑黑的,還不足兩毫米,但挺精神。我分外高興,壹整天情緒高漲,從此越發地關心小蝌蚪了,希望它們早日變成小青蛙。
4月30號晚上趕回鄉下,匆忙中忘了帶小蝌蚪回去放生,壹路上懊惱不已——這壹呆就要五六天,小蝌蚪在家裏怎麽活呀?!越想越不敢想。到了鄉下,我吃不下睡不好,壹閉眼,滿腦子是小蝌蚪,連做夢都想著回市裏把小蝌蚪帶來。也許是上蒼可憐小蝌蚪,5月3號,老媽回市裏拿東西,我死纏爛打地央求她帶回了我的小蝌蚪。當我再見到小蝌蚪時,心中的壹塊大石頭落了地。但再仔細壹看,天!都變成小青蛙了!只是尾巴還沒有退化。我興奮不已,圍著看了許久,許久……
5月4號,在雨中,我帶著小蝌蚪來到了河邊。我輕輕地傾斜器皿,“小青蛙”、螺螄以及鵝卵石緩緩入水。望著“小青蛙”們疾遊遠去的影子,心中隱約飄出壹絲失落。風兒拂過,蘆葦輕搖,水面輕漪,田野中的農作物沙沙作響。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心中失落遁無,沈入回憶:4月2日,小蝌蚪來我家;4月25日,有兩只長出後腿;4月27日……
如果不對,看下面
我是壹只小鳥,蔚藍的天空中是否有我飛行的方向?我是壹條小魚,潺潺的河流中是否有我流動的空間?我是壹棵小樹,茂密的森林是否是我最終的目的?我是壹滴水滴,無際的海洋是否是我最終的歸宿?如果小鳥沒有翅膀,是否可以飛上天空?如果小魚沒有呼吸,是否可以穿梭水中?如果小樹沒有陽光,是否可以茁壯成長?如果水滴沒有夥伴,是否可以會聚成洋?
生命是壹張美麗的網,當人類的目光伸向宇宙的時候,我們發現,觸目所及的是壹片無盡的荒涼。而當我們回首自己所居住的星球,則是壹片五彩斑斕、生機盎然的景象,對於主要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來講,我們的周圍是壹片綠色的世界,而構成這綠色世界的而是生生不息的億萬種生命——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猶如壹張美麗的網,在裝點這個荒涼的宇宙。
可是,60億世界公民中,有幾人時常意識到這壹點?有幾人在吃飯穿衣、勞動休閑的空隙裏,感念過造化給我們的這壹片美麗的花園?想到過敬畏生命、愛惜自然、維護生命之網的長治久安?“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嚴重,臭氧層空洞,持續的幹旱或暴雨,頻頻光顧的沙塵暴,汙染的空氣和海洋,不再蔚藍的天空……”是誰所造成的?是的,是人類,是人類對大自然進行了幾十年的掠奪,是人類的貪婪、狂妄和短視,還未來得及體會萬物之靈長的勝利,就匆匆迎來了大自然的瘋狂報復還擊。我們的地球媽媽,她已不再美麗,而是傷痕累累。可愛的小溪,不再清澈見底;嬌媚的鮮花,不再清鮮艷麗。焦枯的樹葉在枝頭顫栗,仿佛在宣告:這裏已經沒有春天。黃土卷來,綠色褪去,大地翠綠的衣裝,已被漫天風沙代替,流過森林的河流,失去了往日的歡愉,扭動著黑色的身軀,流過原本聖潔的土地……難道要讓地球上的最後壹滴水幹涸,最後壹棵樹倒下,最後壹只鳥滅絕……人類才會覺醒嗎?可恨的人類啊!是否捫心問過自己,自己究竟做過些什麽?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私利?可憐的人類啊!是否這樣想過,自己每天吸入的竟是有害的“混合型”空氣。可惜的人類啊!是否應該銘記,地球的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壹。可悲的人類啊!是否已經真得忘記,竟還在樂此不疲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難道真得要等到,世界變成沙漠,連仙人掌也枯竭,只剩下人類在孤獨地流浪,還要說: “看,生命沒有痕跡,世界沒有生機,這些都不是我的錯。”
環境在向人類敲著警鐘,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有壹個地球,保護環境,與環境和諧相處,已是全世界公民的要求。我們是否還有明天,那要看我們的努力,***同營造壹個舒適的環境。如果我們再不行動,人類明天的命運,就如同昨天侏羅紀的那壹群大恐龍。為了我們唯壹的家園,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壹起行動,讓我們壹起努力,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或
其實這個地球是很美麗的。當壹個新生命出生時,我們應該對他說:”歡迎妳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那為什麽現在地球卻不是如此美麗呢?
自從經濟發展起來後,人類開始有了壹種心理,就是自私心,因為人類有了自私心,所以就開始做壹些為了自己,而不顧大自然,使得大自然出現荒漠化、水土流失、動物滅絕等現象。妳們有想過大自然的感受嗎?世界因為有了大自然,才會有我們啊!
妳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想想。我們傷害了大自然,大自然會怎麽樣?例如:如果妳的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妳能換個角度去想想他的心情會怎麽樣嗎?如果人類能學會換個角度去想想,這個大自然肯定不會像這樣。
其實,在妳們的心裏還有壹顆喜歡大自然的心,只是人類沒發現而已。
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地球真的是壹個美麗的世界。妳們說這個美麗的地球,我們人類有什麽理由去破壞?就算有理由,那只不過是自私心控制了妳們。妳們問壹下自己是不是為了自私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大自然創造了我們,而人類卻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已經有了懲罰,但是人類還是執迷不悟。用更多的手段來滿足自己。大自然更生氣了。人類不要再破壞大自然了。
如果我們人類能從此改變,做壹個保護地球的守護者,大自然會原諒我們的過錯。人類,醒悟吧!
或
和諧之美
壹支紅梅,獨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風景的內容。壹只雄鷹,直沖雲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劃破了蒼穹的寂靜。它們之所以美,是因為與自然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了壹起,恰到好處地使生命與自然相得益彰。它們美得和諧,美得永恒。
自然界處處綻放著和諧帶來的光彩。浮雲掠過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蕩,拓展了浮雲的空間;百合綻放於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機,彌散了百合的幽香;鳥兒築巢大樹,煥發了大樹的活力,獲得了鳥兒的天堂。天地萬物都以不同的豐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諧畫面,和諧讓美麗的自然永駐,讓每個生靈都不會感到孤獨,恰到好處地使生命與自然相得益彰。
人類是自然界的高智能動物,是地球生物圈造就的壹個巧合。壹種適宜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和壹些自然界的機遇,使其在其他生物中勝出。人類集天地之靈氣,采萬物之精華,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驚天的奇跡。妳看田間耕作的農民、車間忙碌的工人、醫院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學堂講授知識的人類工程師……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價值,以不同的形式凝聚成壹種力量,促使整個社會得以和諧運轉。
實現和諧的美好理想和願望,壹直是人類的孜孜不倦地追求。陶淵明式的世外桃園是“和諧”的壹種理想境界,柏拉圖式的理想王國的“和諧”也是人們心中祈求的壹個幻想,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和諧”更是實實在在,是眼前實現的生活狀態。和諧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狀態的壹種體現,也是優化了的生存心態。
有人說:“和諧是壹幅美麗的圖畫。”、“和諧是壹首美妙的音樂。”壹個人,壹個家庭,壹個社會,壹個國家,互相依存,互相映襯,互相促進,壹起***同發展,從而呈現出那五彩斑斕的和諧景象。和諧使人類產生了美麗,生發了力量,實現了進步!
和諧之美在於善良。善良的人,內心充實,心靈充滿愛。對每壹朵花善良,他將擁有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壹只鳥善良,他將擁有燕歌鶯啼的清晨;對每壹個人善良,他將擁有溫馨真摯的朋友。只要人人心底善良,喜歡和珍惜自然萬物,和諧之花就會處處開放。
和諧之美在於誠信。誠信是壹朵馨香的花朵,讓他人快樂,使自己陶醉;誠信是壹首古老的詩歌,讓他人品味,使自己高尚。誠信就像壹輪圓月,惟有與高出的皎潔相伴,才能襯托出對待生命的態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誠信對人,誠信對己,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寬容是人類情感中的種子,她能在人類的心靈這片凈土上紮根發芽,在愛的保護下茁壯的成長。寬容之心能澆熄怒火化解愁恨,能感化邪惡播散善良,能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得失,能讓人間充滿真情,使和諧之美充滿人間天堂。
和諧之美在於淡泊。人生淡泊的人,會做到心境若水,心態平和,笑對坎坷,正視苦樂;會做到燃燒追求,奮鬥不止,煥發青春朝氣,生命之河將永遠奔騰不息。保持壹顆平常心態,寵辱不驚,名利乃身外之物,不必在乎其去留,用心營造和諧心境,和諧便有了基礎。
實現人類和諧,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從長遠著眼,常抓不懈,努力打造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和諧相處的氛圍,形成以和為真、以和為善、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新風尚,讓每壹個人、每壹件事都成為我們生活進行曲的優美動聽的和諧音。
春色宜人,只緣百般紅紫鬥芳菲,秋光爽目,皆因萬類霜天競自由。世間萬物,因和諧而溫馨,因和諧而美麗。人類只有和諧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只有和諧才能興旺發達。我們在生活中要努力去發現、挖掘和諧之美的所在。播下善良的種子,送上誠信的玫瑰,帶上寬容的心懷,伴上淡泊的生活,行走在清風送爽的曠野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天空,聆聽那動人心弦的交響樂曲,感悟和諧之美吧!
寫不下了,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