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發展
客家土樓,又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不可多得的奇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龍巖市、廣東省漳州市、饒平縣和梅州市大埔縣。其中,永定縣和南靖縣的客家土樓規模最大,最為壯觀。永定客家土樓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民居豐富,四合院、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樓等早已為世人所知,而隱藏在深山中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樓卻鮮為人知。
在中國漢族傳統民居中,永定客家土樓獨樹壹幟,8000多座方形、圓形、八角形、橢圓形土樓,科學實用,各具特色,規模宏大,造型美觀,歷史悠久,構成了壹個奇妙的世界。
歷史和文化
土樓居民按種姓群居的特點及其建築特點與客家人的歷史密切相關。客家人原為中原漢人,因戰亂、饑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延續近千年,遠涉萬裏,在閩粵贛邊區形成客家宗族。
在被迫背井離鄉、遷徙的過程中,他們經歷了艱辛和困苦,都深有體會。無論妳是長途跋涉後流離失所,還是初到壹個陌生的地方,許多困難都必須靠我們自己的團結和共同努力來解決。所以,無論走到哪裏,他們的姓氏總是生活在壹起。
這樣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由於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遠山區或深山老林,當時不僅建築材料匱乏,狼、虎、豹、賊鬧哄哄,而且害怕被當地人騷擾,所以客家人建造了“防禦性”的城堡式建築房屋——土樓。比如《四面環龍——辛亥革命老兵:何子淵故居》等。
客家起源
要想真正了解土樓,還得從客家文化說起。除了獨特的亞熱帶風光,客家文化是福建這座美麗的南方花園中最具特色和神秘色彩的。福建是中國古越文化的發祥地。相傳西晉末年,由於中原不斷征戰,黃河流域部分漢人為避戰亂而南遷渡河,來到現在的江西、福建和粵北。為了區別於當地原來的居民,這裏被稱為“客家人”。
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福建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客家”這個詞大概代表了聽不懂的客家話,代表了客家土樓,代表了無數的客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