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背景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壹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元和十壹年(816)秋天,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壹位彈琵琶的長安倡女,便用為題材,創作了這首敘事長詩《琵琶行》。
全詩賞析:
這是壹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傑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裏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
這壹明壹暗,壹實壹虛,使情節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