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古歌”是黔東南苗族人民回顧民族歷史的首選方式。每十二年、九年或七年舉行壹次的祭祀家支宗祖的“吃鼓藏”(吃牯臟)節,每年農歷十月的第壹個卯日或亥日過苗年時,都是傳唱古歌的盛大節日。在這樣的演唱場景中,主要由老年人、鬼師(巫師)和歌手們來演唱古歌。這種經過代代口耳相傳的苗族古歌,主要流傳於黔東南地區。
苗族古歌為五言輪回問答歌體。如果加上稱做“花”的輪回重復部分,全歌長達數萬行。古歌可分為四組***十三首:第壹組《開天辟地歌》,包括《開天辟地》、《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日造月》;第二組《楓木歌》,包括《楓香樹種》、《犁東耙西》、《栽楓香樹》、《砍楓香樹》、《妹榜妹留》、《十二個蛋》;第三組《洪水滔天歌》,包括《洪水滔天》、《兄妹結婚》;第四組《跋山涉水歌》僅壹首。十三首古史歌,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史料價值。
在第壹組古歌裏追述了天地日月的形成及先祖運金銀打造金柱銀柱以撐天,又鑄造金太陽,銀月亮韻神話。第二組古歌講述了萬物及人的來源;種子如何從東方勞公的倉裏飛上天,又如何順著大雨流回地上;勞公因為有了種子,犁遍天涯海角;又播下各種樹種,並移栽楓樹到村寨邊;楓香樹被砍倒,化生萬物及人祖妹榜妹留;妹榜妹留生下十二個蛋;十二個蛋中的姜央被推為大哥。第三組古歌敘述洪水始末和洪水後兄妹結婚繁衍子孫的神話。第四組古歌講述五支奶和六支祖,經歷萬般苦難,為尋找美好生活而遷來西方的故事。
古歌富有壹般神話傳說的幻想性特征,意趣盎然,引人遐思,表達了苗族人民積極樂觀的創造精神。古歌詩行之間諧聲而不押韻(即行尾壹字的聲母相諧,而不是韻母相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