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解說莫說從嶺上下來就不難,在下山之前常常讓那些行人空歡喜壹場。走入到崇山峻嶺之中,妳才從壹重山裏出來,可是又被另壹重山攔住了。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壹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賞析
[編輯本段]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系,均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思想感情,創造了壹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但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壹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動,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楊萬裏《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
註:①此詩是紹熙三年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②賺:騙。
譯文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遊山的人白白的歡喜壹場。
當妳進入到萬重山的圈子裏以後,
壹座山讓妳經過另壹座山馬上將妳阻攔。
賞析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系,均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思想感情,創造了壹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但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壹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動,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壹、這首詩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卻極富包孕性,請闡述其中的含義。
考點考查解讀詩句含義,準確概括詩句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
解析①包含上山過程所歷艱辛,因此把下嶺看得容易、輕松;②“下嶺便無難”的判斷是錯誤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誡也是誡人,表達了對那種認定下嶺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誤區提醒此句“莫言”二字極易被忽視,“下嶺便無難”正是從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歷艱難的種種感受中得到的心理上的對比結果,而這種心理常常是錯誤的;“莫言”的對象則是詩人由自己而進壹步推及他人。若不註意細致考察,則很可能答案不著邊際,或遺漏得分點。
二、有人說第二句“賺”字運用最精巧,妳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分析。
考點考查鑒賞詩歌語言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析“賺”字富於幽默的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坦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正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裏只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懸念。
誤區提醒答題時很可能遺漏對註釋項的關顧。誰賺得行人錯喜歡?行人謂誰?看了註釋①自會清楚,其實詩歌敘述的正是詩人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自己被自己的想象騙了!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僅限於書寫個人感受,而由己及人,賦予“行人”以更廣泛的指代義。
三、有人認為三四兩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懸念後,運用擬人化手法,表達了壹個缺乏思想準備的行人,下了壹個山頭後,又遇壹個山頭時的沮喪;但也有人認為詩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驚詫,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過程。妳贊同哪種看法呢?請說明理由。
考點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解析第二種。“行人”為何“錯喜歡”?因為“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出壹山攔”,三四兩句正是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嶺過程中也相應地會遇到多少重山嶺,但歷盡上山艱難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後,往往因興奮喜悅而壹心只顧享受下嶺的坦易輕快,忘記了前面還有壹系列山嶺需要跨越,因此,當缺乏思想準備的行人下了壹個山頭,又遇到壹個山頭,發現自己正處在萬山圍繞的圈子裏,這才恍然大悟:下嶺的路程照樣要遇到壹系列的艱難險阻;山本無知“壹山放出壹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壹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壹“放”壹“攔”的重復中透露出來了。詩人真切表達了自己的這種種感受,如實反映了自己在面對錯覺時的可貴的思考,卻絕沒有因此而沮喪不振。
誤區提醒格律詩講究結構上的起承轉合,詩人的所要表達的主旨常在末句才顯露出來,故理解作者情感、觀點通常要抓住尾句體悟。“壹山放出壹山攔”的總收,正反映了詩人在經歷壹場空歡喜後,而徹悟的喜悅之情;前句的“賺”字也明顯帶有壹種自嘲和調侃的喜劇色彩,正與之照應。
四、這首詩文字平白淺易、通俗生動,但意趣豐富,它所描繪的現象,所抒寫的體驗,具有某種典型性,容易使人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喚起類似的體驗,從而引發某些思索,給人以某種聯想與啟示。請簡要談談妳的感受。
考點考查鑒賞評價詩歌旨趣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解析人們往往對最艱巨的行程比較有思想準備,而對走過這段行程後還會出現的艱難缺乏思想準備;只知道人們習知的艱難,而不懂得人們常常忽略的另壹種艱難;這首詩似乎可以引起這些方面的思索。
誤區提醒本題著重考查對詩歌旨趣的賞鑒和對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評析,題幹說“容易使人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喚起類似的體驗,從而引發某些思索,給人以某種聯想與啟示”,重在闡述引發的“思索”和“聯想與啟示”,不可簡單的敘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和“類似的體驗”。
或者: 莫說從嶺上下來就不難,在下山之前常常讓那些行人空歡喜壹場。走入到崇山峻嶺之中,妳才從壹重山裏出來,可是又被另壹重山攔住了。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壹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賞析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系,均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思想感情,創造了壹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但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壹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動,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