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杜甫的詩

關於杜甫的詩

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對後來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生平詳見《舊唐書》卷壹九○。有《杜工部集》。

望嶽

題解

杜甫《望嶽》詩,***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壹首是望東嶽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壹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壹首,字裏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兵車行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是年,唐征伐作戰,大肆征兵,致使民無寧日。杜甫有感於此,作《兵車行》以抒其憤忿之意。

原文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春望

題解

唐蕭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今陜西富縣)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往長安,次年春天才得脫身。在被迫留居長安的日子裏,他寫了許多反映淪陷區生活的詩篇,或感時憂國,或思家念親,《春望》就是作於此時的壹篇代表作。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題解

見《杜工部集》。為《三吏》之壹,作於公元759年。安史之亂後,唐由盛變衰,國不成國,民無寧日。是年,作者經新安、石壕等地流離遷徒,目睹官吏征丁後有感而作。《三吏》,分別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

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原文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絕句四首(其壹)

題解

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壹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壹。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可說是以俗為雅,雅俗***賞。

原文

兩只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旅夜書懷

題解

《旅夜書懷》,是杜甫離開成都,攜家乘舟東下,經過渝州(四川重慶)、忠州(四川忠縣)時(765年)寫的。

他早歲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到頭來什麽事都沒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親朋零落,只身飄泊,置身於這樣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間的壹只沙鷗,飛往哪裏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沈的。

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登高

題解

見《杜工部集》,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時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節)。古九月九有登高習俗,此詩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寫其長年飄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江南逢李龜年

題解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名樂師。杜甫年青時在洛陽曾聽過他的演唱。晚年飄泊江南後,杜甫竟與樂師異地重逢。這時候距“安史之亂”以前的“盛唐時期”已經十多年了,詩人和李龜年都是晚年了,在這樣的境地相逢,有回憶,有傷感。於是,詩人用非常含蓄的語言,說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八陣圖

題解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是年,唐征伐作戰,大肆征兵,致使民無寧日。杜甫有感於此,作《兵車行》以抒其憤忿之意。

原文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杜甫簡介

[編輯本段]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壹生寫詩壹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壹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壹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壹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壹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壹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沈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壹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壹幕幕淒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壹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壹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卷216_27 「麗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zc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

鑾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

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卷216_17 「樂遊園歌」杜甫

樂遊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公子華筵勢最高,

秦川對酒平如掌。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

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閶闔晴開昳蕩蕩,

曲江翠幕排銀榜。拂水低徊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莖白發那拋得,

百罰深杯亦不辭。聖朝亦知賤士醜,壹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卷216_18 「渼陂行(陂在鄠縣西五裏,周壹十四裏)」杜甫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天地黤慘忽異色,

波濤萬頃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

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主人錦帆相為開,

舟子喜甚無氛埃。鳧鹥散亂棹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

沈竿續蔓深莫測,菱葉荷花靜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

下歸無極終南黑。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

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此時驪龍亦吐珠,

馮夷擊鼓群龍趨。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咫尺但愁雷雨至,蒼茫不曉神靈意。少壯幾時奈老何,

向來哀樂何其多。

卷216_19 「渼陂西南臺」杜甫

高臺面蒼陂,六月風日冷。蒹葭離披去,天水相與永。

懷新目似擊,接要心已領。仿像識鮫人,空蒙辨魚艇。

錯磨終南翠,顛倒白閣影。崷崒增光輝,乘陵惜俄頃。

勞生愧嚴鄭,外物慕張邴。世復輕驊騮,吾甘雜蛙黽。

知歸俗可忽,取適事莫並。身退豈待官,老來苦便靜。

況資菱芡足,庶結茅茨迥。從此具扁舟,彌年逐清景。

卷216_20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杜甫

廣文到官舍,系馬堂階下。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賴有蘇司業,時時與酒錢。

卷216_21 「夏日李公見訪」杜甫

遠林暑氣薄,公子過我遊。貧居類村塢,僻近城南樓。

旁舍頗淳樸,所願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

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

巢多眾鳥鬥,葉密鳴蟬稠。苦道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水花晚色靜,庶足充淹留。預恐尊中盡,更起為君謀。

卷216_22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杜甫

東山氣鴻蒙,宮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

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巖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

閬風入轍跡,曠原延冥搜。沸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

幽靈斯可佳,王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擘石摧林丘。

中夜窟宅改,移因風雨秋。倒懸瑤池影,屈註蒼江流。

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淡偃蹇,雲車紛少留。

簫鼓蕩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人獻微綃,曾祝沈豪牛。

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儔。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 卷二百壹十六

卷216_1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壹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書記」杜甫

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為。

饑鷹未飽肉,側翅隨人飛。高生跨鞍馬,有似幽並兒。

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借問今何官,觸熱向武威。

答雲壹書記,所愧國士知。人實不易知,更須慎其儀。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達,足以慰所思。

男兒功名遂,亦在老大時。常恨結歡淺,各在天壹涯。

又如參與商,慘慘中腸悲。驚風吹鴻鵠,不得相追隨。

黃塵翳沙漠,念子何當歸。邊城有餘力,早寄從軍詩。

卷216_3 「贈李白」杜甫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膻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卷216_4 「遊龍門奉先寺(龍門即伊闕壹名闕口在河南府北四十裏)」杜甫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卷216_5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杜甫

東藩駐皂蓋,北渚淩青荷。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亭對鵲湖」杜甫

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跡籍臺觀舊,氣溟海嶽深。

圓荷想自昔,遺堞感至今。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

主稱壽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蓽興,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故人今居子午谷,

獨在陰崖結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知君此計成長往,

芝草瑯玕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齊趙西歸至鹹陽作)」杜甫

今夕何夕歲雲徂,更長燭明不可孤。鹹陽客舍壹事無,

相與博塞為歡娛。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

英雄有時亦如此,邂逅豈即非良圖。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願,家無儋石輸百萬。

卷216_10 「貧交行」杜甫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

此道今人棄如土。

卷216_11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卷216_12 「高都護驄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杜甫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此馬臨陣久無敵,

與人壹心成大功。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腕促蹄高如踣鐵,

交河幾蹴曾冰裂。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裏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青絲絡頭為君老,

何由卻出橫門道。

卷216_13 「天育驃騎歌(天育,廄名,未詳所出)」杜甫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裏,今之畫圖無乃是。

是何意態雄且傑,駿尾蕭梢朔風起。毛為綠縹兩耳黃,

眼有紫焰雙瞳方。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伊昔太仆張景順,監牧攻駒閱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絕句

江邊踏青罷

回首見旌旗

風起春城暮

高樓鼓角悲

王錄事許修草堂資不到聊小詰

為嗔王錄事

不寄草堂資

昨屬愁春雨

能忘欲漏時

別養驥子憐神俊。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

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

嗚呼健步無由騁。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

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至尊顧之笑,王母不肯收。復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虬。

飄飄青瑣郎,文彩珊瑚鉤。浩歌淥水曲,清絕聽者愁。

杜甫生平

紀念詩聖最敬重的武侯

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杜甫壹生寫下了壹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壹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壹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壹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壹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壹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壹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壹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沈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壹種水生草本植物。 此詩出自〖飲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唐 杜甫《曲江對雨》郁頓挫。這裏的沈郁是指文章的深沈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壹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的地位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