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壹:羅伯特·弗羅斯特

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壹:羅伯特·弗羅斯特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壹。他曾當過新英格蘭的鞋匠、教師和農場主。他的詩歌從農村生活中汲取題材,與19世紀的詩人有許多***同之處,相比之下,卻較少具有現代派氣息。他曾贏得4次普利策獎和非常多其他的獎勵及榮譽,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贏得大眾對其詩歌作品的承認。在此後的年代中,他樹立起了壹位偉大的文學家的形象。代表作品:《詩歌選集》《壹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壹片牧場》《林間空地》和詩劇《理智的假面具》 《慈悲的假面具》《詩歌全集》《未選擇的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最受人喜愛的美國詩人之壹,留下了《林間空地》、《未選擇的路》、《雪夜林邊小駐》等非常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1874年3月26日,羅伯特·弗羅斯特出生於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他11歲喪父,之後隨媽媽遷居新英格蘭。此後,他就與那塊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弗羅斯特16歲開始學寫詩,20歲時正式發表第壹首詩歌。他勤奮筆耕,壹生 *** 出了10多本詩集。他壹生歷盡艱辛和痛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女)。成名後的弗羅斯特受聘於多所大學,常常外出讀詩和演講,"常常拖著病體疲憊不堪地回家。"他詩歌中經常出現與孤單、絕望、死亡等關聯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葉等。因此,弗羅斯特經常以雕零的玫瑰、幹枯的花朵等以喻體以映襯孤單、悲哀、寂寞的內心世界。 1895年12月19日結婚,其後兩年,與妻子幫助媽媽管理壹所私立學校。其間,寫詩投稿給各種刊物,但非常少得以發表。他賣出的第壹首詩《我的蝴蝶:壹首哀歌》1894年發表在文學周刊《獨立》上。

1897年秋,弗羅斯特入哈佛大學,以便成為中學拉丁文和希臘文教師。但不到兩年因為肺病而中斷學業,從事養雞。1900年舉家遷往新罕布什爾州德裏他祖父為他購買的農場。經營農場失敗,又重新執教(1906年--1912年)。這前後他徒步漫遊過非常多地方,被以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最著名的詩歌大多是在德裏創作的,但並未引起編輯們的興趣。

1912年,弗羅斯特帶領全家遷居英國。在倫敦期間結識了埃茲拉·龐德、E.托馬斯、 T.E.休姆、W.W.吉布森、L.艾伯克龍比和其他詩人。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倫敦壹家出版公司立即接受他的抒情詩集,1913年以《少年的意誌》(A Boy's Will)為題出版。接著,他的敘事詩集《波士頓以北》(North Of Boston)又在1914年出版。英國評論家的熱情贊揚引起美國出版界的重視。三家美國出版公司立即向他約稿。

第壹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弗羅斯特於1915年2月返回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適逢他最初的兩部詩集在紐約出版。受到美國讀者的熱烈歡迎。從此,他名氣大增,結束了默默無聞的年代。以後4次獲得普利策獎(1924年的《新罕布什爾》、1931年的《詩歌選集》、1937年的《又壹片牧場》和1943年的《壹棵作證的樹》)。先後在阿默斯特學院、密歇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等院校執教或做研究工作。他對植物學極感興趣。《少年的意誌》(A Boy's Will)中大部分詩歌是描寫植物的。大自然對他來講具有宗教意義。

他的詩對不正常廣泛的各式各樣的讀者都有吸納力,因為它可以用那麽多的不同方式來欣賞。在詩歌創作手法上,同 20世紀多數詩人截然不同。他不進行詩歌形式的試驗與改革,而是反復聲稱滿足於用"舊形式表達新內容"。他學習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用貼近普通男女使用的語言抒發感情,描述日常生活的事件與情景。因此,他的作品同第壹次世界大戰前風靡壹時的矯揉造作和感傷悲切的詩歌相比似乎"毫無詩意"。他還受19世紀英國詩人勃朗寧的影響,在詩歌中運用戲劇獨白或對話的手法。他對古希臘和古拉丁語作家,特別是忒奧克裏托斯和維吉爾的研究,使他打下了寫作牧歌的基礎。他采用通俗上口的語言、人們熟知的韻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寫新英格蘭地區寧靜鄉村的道德風尚。然而,他的詩歌並不僅僅記錄為人忽略的自然界事物或鄉野村民的舉止行為。他對大自然的描寫經常蘊涵深刻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學的意義。他的優秀詩篇經常超越個人的外觀同內心世界、他人、大自然以及整個宇宙的直接關系,以某種方式說明他的深刻宗教信仰所依據的價值觀。盡管他詩歌中相當壹部分描寫恐懼和疑慮,但總的傾向還是積極向上的。

他晚年是美國的壹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在約翰·肯尼迪1961年的就職儀式上十分引人註目,朗誦了他特地為這壹場合寫的詩篇《全才》。 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惟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通常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壹詩,寫壹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非常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壹些富於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沈,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個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壹個時期。他又被以為與托馬斯·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壹片牧場》(1936)、《林間空地》(1962年)和詩劇《理智的假面具》 (1945年)、《慈悲的假面具》(1947年)。 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後仍陸續有新作發表。1963年1月29日,弗羅斯特在波士頓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