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類永恒的精神主題,人群與狼群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與人之間是有情感的,而詩詞就是情感最深厚的載體。在中國,自周秦漢魏到唐宋元明清,從帝王將相到漁樵歌 伎,從繁華都市到貧困鄉村,凡有情處皆有詩,凡有詩處皆有情,不管是詩人之間的相互酬答還是山鄉男女的山歌對唱,都是在傳遞著壹種情感,壹種心靈。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很有道理的,可想而知壹個沒有傳統修養的人,穿著再高檔的西裝、塗著再昂貴的脂粉,也不過是壹個漂亮的軀殼而已。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反而說不清楚,而用壹兩句詩詞不但立竿見影,而且深化了主題。我想,作為壹個社會人,不管我們從事的是什麽職業,也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我們不想拒絕優雅與高貴,不能不學壹點古典詩詞,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壹些由內而外的書卷氣味,才會減少壹些由外而內的俗氣、脂粉氣。
漢語就是詩的語言。幾千年的發展歷程,漢語就是在詩的氛圍中成長的,在與詩的相互交融中各自得到了豐富,形了不可分割的整體。漢語的每壹個字都有豐富而獨特的含義,同時音有同字,字有同音,毫不誇張地說,漢語字字句句都是詩,這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的語言都無法比擬的,而詩詞就是漢語語言的濃縮精華,不學詩詞的人怎麽能知道漢語的精深與精彩!我不只壹次地請教過很多英文不錯的朋友,請他們為我翻譯壹句我們認為最簡單的詩:“白日依山盡”,很意外的是都說不會翻譯,後來認識壹個畢業於英國白金漢大學並且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的朋友,把她翻譯的英語譯成中文是這樣的:白色的太陽順著山落下去了。簡直讓我哭笑不得!這還叫詩嗎?我真的想不到那些大翻譯家是怎麽翻譯中國詩詞到外國去的,我很擔心中國詩詞在外國人看來簡直是神 經 病在說話。
因此,想提高漢語水平,妳的外語再好也是不行的,最佳的途徑就是學習古詩詞。現在壹些所謂的記者不要說寫文章,連壹個標題也擬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