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年代目前有兩個版本。壹種是寫於天寶年間(唐玄宗年間,742 ~ 756),作者被迫離開長安,前往南方的金陵。二是作者流亡歸來後所作。備註:“鳳凰臺”位於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此山鳳凰雲集,故建之,山、臺得名。
讓我們來看看整首詩:
從南京登上鳳凰臺
唐李白
曾有鳳凰在鳳凰臺上,鳳去臺空,唯江東還。
武功花鋪設在荒無人煙的小道上,晉朝皇親國戚的數量已經成了饑荒。
山中雲霧繚繞,如藍天,河水壹分為二。
總有壹個漢奸當道,像是遮天蔽日,長安看不到心裏郁悶。
全詩的意思是這樣的:曾經有壹只鳳鳥來這裏消遣,現在鳳鳥已經飛走了,只剩下這個空空的平臺,還在隨著河水從東邊流過來。宏偉的吳王宮殿和數以千計的鮮花和草藥現在已經被埋在荒涼和僻靜的路徑。即使金朝的達官貴人曾經有過輝煌的政績,如今埋在古墳裏,早已化為壹把黃土。我站在舞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座山,依然站在藍天之外。白鷺島把秦淮河分成了兩條水道。天上飄著的雲有時會遮住太陽,讓我看不到長安,不禁很難過。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李白很少寫七言詩,但這首被稱為神來之筆的詩,和崔豪著名的黃鶴樓,都被稱為訪古雙寶。《上南京登鳳凰臺》這首詩,以其曠達的胸襟和略帶朦朧的語調,成為文學史上獨樹壹幟的鳳凰詠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