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於平淡中表現出詩人“相顧無相識”的抑郁苦悶的心情。
原文:
《野望》
唐代:王績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東臯村頭悵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願而歸。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展資料: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仿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壹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壹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壹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