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橋的文學問題!

關於橋的文學問題!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1、壹些橋的名稱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等.

2、有關橋的詩歌(或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3、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大渡河上的鐵索橋等.

4、人們用“橋”造出很多新詞,如商橋、書橋等,請說說在這些詞裏“橋”有什麽含義.

解析:

壹、關於橋的知識

1?梁橋:梁式又稱梁柱式,是在水中立橋柱或橋墩,上搭橫梁,連而成橋,有單跨多跨之分。

浮橋:用舟或其他浮體作中間橋腳的橋梁。

吊橋:古時設置在城壕上的橋,現在為懸索橋和斜拉橋的統稱。

拱橋:用拱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橋。

立交橋:線路(如公路、鐵路等)交叉時,為保證交通互不幹擾而建造的橋梁。在既有線路之上跨越者又稱跨線橋,在地下穿過者又稱地道橋。

2?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首先表現在造型上,如曲線的柔和多變;其次,我國古橋十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由於橋的存在,又增加了環境的美;第三,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還體現在附屬建築和石作雕刻上,許多古橋上都有橋屋、亭、閣、欄桿以及牌坊等。

二、橋話

1?橋與山水山水本來就是美麗的,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詩“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詩“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等,就描寫了山光水色與橋***同構成的美景。

2?橋與園林園林裏有山有水必有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互相映襯,缺壹不可。歐陽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橋畫舸通”這兩句詩,就是對此的寫照。

3?橋與文藝橋在水上山間,淩空越阻,千姿百態,普度眾生,歷來是文學和藝術中的絕好題材。著名的如蘇州的楓橋,在詩歌中,除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外,還有杜牧的“長洲茂苑草蕭蕭,暮煙秋雨過楓橋”等。繪畫中,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結構非常巧妙。戲劇裏,光京劇裏演出“橋戲”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長阪坡》,還有《斷橋》《草橋驚夢》等。神話傳說裏“鵲橋”的故事源遠流長,張果老倒騎驢過橋的故事也是婦孺皆知。

4?橋的歷史故事建於1937年的錢塘江大橋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座現代化大橋,這壹點妳也許知道;不過妳可知道,這座大橋1937年9月26日通車,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毀,為的是不讓它為侵華日軍服務!

三、古今中外形形 *** 的橋

1?中國古代橋梁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壹年(816年)始建。

蘇州寶帶橋→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揚州五亭橋

僅有的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

2?立交橋給城市增添了現代化氣息。北京市興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橋是位於昌平路上的白浮橋、藍靛廠路上的八裏莊橋和車道溝橋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建成於1966年。1974年在城區建成第壹座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復興門橋。

四元橋位於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京順路與四環路交叉處,是四層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橋,***有大小橋梁26座,總長度2?6公裏,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立交橋。玉蜓橋位於南二環路與東浦路交叉處,是三層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橋。

3?建造海底隧道耗資巨大,施工期長,因而人們更多地選擇了跨海大橋。目前,世界上較大的跨海大橋已達三十多座。位於波斯灣上的巴林—沙特 *** 跨海大橋全長25公裏,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北京玉蜓橋

廈門跨海公路大橋

意大利墨西拿大橋把狀似皮靴的本土與狀似足球的西西裏島連為壹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跨度雖然只有1560米,但它卻是壹座架在歐、亞兩大洲上的洲際橋梁。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裏,只有壹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壹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裏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壹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壹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壹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打上壹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壹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妳們好心款待,我這裏有酒藥三顆,可幫助妳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壹天比壹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壹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壹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壹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妳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麽多銀錢何用?妳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壹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裏。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壹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壹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壹、關於橋的知識

1?梁橋:梁式又稱梁柱式,是在水中立橋柱或橋墩,上搭橫梁,連而成橋,有單跨多跨之分。

浮橋:用舟或其他浮體作中間橋腳的橋梁。

吊橋:古時設置在城壕上的橋,現在為懸索橋和斜拉橋的統稱。

拱橋:用拱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橋。

立交橋:線路(如公路、鐵路等)交叉時,為保證交通互不幹擾而建造的橋梁。在既有線路之上跨越者又稱跨線橋,在地下穿過者又稱地道橋。

2?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首先表現在造型上,如曲線的柔和多變;其次,我國古橋十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由於橋的存在,又增加了環境的美;第三,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還體現在附屬建築和石作雕刻上,許多古橋上都有橋屋、亭、閣、欄桿以及牌坊等。

二、橋話

1?橋與山水山水本來就是美麗的,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詩“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詩“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等,就描寫了山光水色與橋***同構成的美景。

2?橋與園林園林裏有山有水必有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互相映襯,缺壹不可。歐陽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橋畫舸通”這兩句詩,就是對此的寫照。

3?橋與文藝橋在水上山間,淩空越阻,千姿百態,普度眾生,歷來是文學和藝術中的絕好題材。著名的如蘇州的楓橋,在詩歌中,除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外,還有杜牧的“長洲茂苑草蕭蕭,暮煙秋雨過楓橋”等。繪畫中,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結構非常巧妙。戲劇裏,光京劇裏演出“橋戲”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長阪坡》,還有《斷橋》《草橋驚夢》等。神話傳說裏“鵲橋”的故事源遠流長,張果老倒騎驢過橋的故事也是婦孺皆知。

4?橋的歷史故事建於1937年的錢塘江大橋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座現代化大橋,這壹點妳也許知道;不過妳可知道,這座大橋1937年9月26日通車,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毀,為的是不讓它為侵華日軍服務!

三、古今中外形形 *** 的橋

1?中國古代橋梁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壹年(816年)始建。

蘇州寶帶橋→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揚州五亭橋

僅有的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

2?立交橋給城市增添了現代化氣息。北京市興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橋是位於昌平路上的白浮橋、藍靛廠路上的八裏莊橋和車道溝橋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建成於1966年。1974年在城區建成第壹座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復興門橋。

四元橋位於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京順路與四環路交叉處,是四層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橋,***有大小橋梁26座,總長度2?6公裏,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立交橋。玉蜓橋位於南二環路與東浦路交叉處,是三層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橋。

3?建造海底隧道耗資巨大,施工期長,因而人們更多地選擇了跨海大橋。目前,世界上較大的跨海大橋已達三十多座。位於波斯灣上的巴林—沙特 *** 跨海大橋全長25公裏,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北京玉蜓橋

廈門跨海公路大橋

意大利墨西拿大橋把狀似皮靴的本土與狀似足球的西西裏島連為壹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跨度雖然只有1560米,但它卻是壹座架在歐、亞兩大洲上的洲際橋梁。

b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壹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壹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裏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裏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壹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擡高。壹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借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壹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壹樣,壹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壹個字。就只這壹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征,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裏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裏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裏“信如尾生”壹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裏,“長橋臥波”壹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壹些橋名,借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陜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臥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範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壹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梁跨之,兩巖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鐘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陜西陜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臥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準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壹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壹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壹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壹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壹名“大石橋”,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誌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裏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歷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裏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裏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裏橋賦》,宋呂大防有《萬裏橋》詩,杜甫詩:“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唐張籍詩:“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裏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遊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裏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誌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汙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壹,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陜西西安,“東 *** 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壹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陜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壹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壹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宋趙匡胤“黃袍加身”處,實系“陳橋驛”,“唐為上元驛,朱全忠縱火,欲害李克用之所”,但更多的橋,卻是不聲不響地在那裏服務,而它們的名字是早就湮沒不彰了。可見,橋和橋名,都有幸與不幸,有的是有名無橋,有的是有橋無名。然而,雖是無名,難道就不是“英雄”!

孟婆湯"是壹個中國的古老傳說,這在瀾子家壹本古書上記載著。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回反復的。這壹世的終結不過是下壹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壹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壹刻,很多人還執著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壹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回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奈何橋的來歷: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系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壹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裏反復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裏,“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壹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梁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壹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托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壹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壹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壹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壹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壹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壹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壹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系、“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系,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系等等。

有趣的是,有壹些關於橋的鬼話裏,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壹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中國由來甚久。唐人張讀所撰《宣室誌》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國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陽雜徂》上提到冥途,便說“……有水東西流,……壹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壹城,……疑即冥司。”傳統中國的地府觀念,後來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回等觀念發生了契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現在民間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橋的俗信。約到南宋時,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此後,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壹座了。

根據人類學家衛惠林先生於1935年刊行的《豐都宗教習俗調查》的記載,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壹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壹個石池即為血河池。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壹道關。為了附會這壹類的“鬼話”,明代蜀獻王朱椿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並稱之為奈何橋。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裏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塗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關於四川豐都的奈何橋,有兩幅橋聯分別為:

積德修行,奈何橋易過

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三步跨過奈何橋,知爾是善是惡

壹氣走通金銀道,賜汝發福發財

在有關鬼府豐都的文學描寫中,除了夢筆生的《金瓶梅》之外,另壹則關於明代名士王世貞遊地府的鬼話說,陰府的茶亭王婆,只給出鬼城過橋的人喝茶,而不給過橋進鬼城的人喝。王世貞來到橋上,但見橋下泛著七色浪花,變幻莫測,他想這大概就是情欲禍水了。王婆以橋下之水煮茶,讓投胎之鬼吃了,就會使之情欲迷心,良知頓失。…這則鬼話中的“橋”,或者就是奈何橋的另外壹種說法吧。

中國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汙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據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講,人們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橋附會確指為山東泰安附近的壹條實在的河流。

放生橋

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規定在橋下只準放生伍鱉,而不得撒網捕撈,故名放生橋

嘆息橋

這條連接總督宮內法院和壹河之隔的監獄石門的封閉式橋梁,是當初被判有罪者在進入監獄前唯壹可以看到藍天、碧海的所在,所以當罪犯被押解由法庭走到此處時,透過小小的窗戶看到外面世界的那壹剎那,都會情不自禁的嘆息,這就是此橋名稱的由來。

斷橋

日出映照,斷橋向陽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壹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因此叫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