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全國勞動模範。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全國勞動模範。

勞動模範就是勞動模範。他們是工人的傑出代表。新中國成立50年來,北京湧現出李瑞環、倪誌福、石傳祥、張百發、張炳貴等壹批著名勞動模範。

勞動模範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時代的“明星”,是社會的楷模。他們受到黨和國家的表彰,受到人民的尊敬。他們也成為作家和藝術家謳歌的典型人物。在北京的文壇上,50年來,出現了大量歌頌勞動模範的文藝作品。這是北京文藝史上值得記錄的壹頁。

1958期間,在“北京市十大建築”建設中,青年木匠李瑞環、青年突擊隊長張百發,功成名就,家喻戶曉。1959年,首屆“群英會”在北京舉行。在“英雄聚會”上,劉少奇主席與清糞工人石傳祥握手交談的照片和報道成為全國津津樂道的話題。作家、畫家和演員深入生產第壹線,以創作歌頌勞動模範的文學作品為榮。因此,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出現了壹批歌頌勞動模範的文藝作品。蔣、、、等著名畫家都創作過以勞動模範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北京工人詩人寫的許多贊美勞動模範的詩產生了很大影響。

工人出身的詩人李雪傲,以他對新生活、新人物的關註和飽滿的創作熱情,在1958最早寫下了壹批歌頌勞動模範的詩歌。其中《張百發的手》等文章被收入《詩詞選》1958。20世紀60年代初,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和壹些報刊組織北京工人文學創作團的工人、作家、詩人深入工礦企業,采訪各條戰線的勞動模範,創作了壹批文學作品,在報刊上發表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中,王澍寫了壹首青年機械工人倪誌福站在世界科學講壇上的詩;王恩宇寫了二七機車廠老勞模陳發的故事;何玉鎖寫了軋工李永貴的故事;韓和陳滿平分別為紡織行業勞動模範題詩和敘事長詩。

60年代初,北京和全國掀起了“學習、寫作、爭做勞動模範”的熱潮。這壹時期影響最大的是電影《青春魯班》和《紅籃子》。

《青年魯班》是根據李瑞環的先進事跡,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電影。李瑞環以創造“大樣”新工法、改革傳統木工工藝、解決生產難題而聞名於世。根據這個故事,青年魯班塑造了青年工人的典型人物“胡”。當時很少有表現工人生活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出現值得稱道。全市各工礦企業都組織觀看,報刊也好評如潮。近幾年央視影視頻道,曾經在《最後的浪漫》欄目重播過這部片子。

《紅籃子》是根據全國勞動模範、北京市房山區黃山店供銷社推銷員王的故事改編的。作為壹名山區推銷員,王背著壹個“背簍”,在險要的崇山峻嶺間跋涉,把貨物送到大山深處人民的炕上。人們稱他為“籃子店”。作為山區商業工作者的壹面旗幟,他曾經引領了城鄉商業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熱潮。

1964年,中國評劇院根據石傳祥的先進事跡創作演出了評劇《壹杯茶》,由評劇表演藝術家魏榮元主演,其部分唱段流傳至今。時隔30年,從65438年到0994年,我作為中國評劇院編劇,到石傳祥生前居住的清潔隊,創作了大型現代評劇《愛萬家》,再次把石傳祥和新壹代環衛工人的形象搬上舞臺,受到觀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