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18世紀德國詩人席勒感嘆:“德國?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個地方。”席勒提出了壹個歷史問題。

18世紀德國詩人席勒感嘆:“德國?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個地方。”席勒提出了壹個歷史問題。

1806年10月27日,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勃蘭登堡門。波拿巴。

拿破侖率領強大的法軍像颶風壹樣橫掃歐洲,輕而易舉地征服了歐洲中部的這片土地。

和平女神被作為戰利品從勃蘭登堡門移走,運回法國。

屈辱再次降臨,喚醒了隱藏在德國人心中的痛苦記憶。

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這片被稱為歐洲走廊的土地壹直是整個歐洲的戰場。德國人經常成為周邊歐洲列強的雇傭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

1648年,歐洲各國經過爭奪霸權的“三十年戰爭”,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德國的劃分。在這壹年,這片土地被劃分為314個大小國家,雖然他們也共享“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名字,但是

1806年拿破侖軍隊悍然入侵時,所謂的帝國無力抵抗。帝國最大的兩個國家普魯士和奧地利慘敗,普魯士被迫割讓壹半領土,支付1.5億法郎戰爭賠款。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崩潰了。

當這片土地上連壹個名義上的國家都不復存在時,人們就想起了德國詩人席勒的感嘆:“德國?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個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幹脆說,沒有壹個城市,甚至沒有壹個地方,這讓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問這個問題,答案是這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問這個問題,答案是這是普魯士。道德意誌在哪裏?這個歷史性的問題折磨著每壹個德國人的靈魂。

德國詩人用詩歌探索民族的未來;德國音樂家用音符表達奮鬥的激情;德國哲學家用思想來激發至高無上的民族崇拜。

采訪: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近代史教授奧古斯特?溫克勒

德國19世紀史的主題是統壹與自由。當時的德國還不是像法國和英國那樣的統壹的民族國家。19世紀德國統壹運動壹直追求建立民族國家和憲政國家。

1814年,拿破侖被歐洲國家組成的反法聯盟擊敗。在英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下,成立了由38個州組成的“德意誌聯邦”,但每個州仍然擁有獨立的主權。因為,歐洲列強壹直不願意看到壹個統壹的德國在歐洲中部崛起。

戰敗後,法國歸還了和平女神,但回到勃蘭登堡門的和平女神面對的仍然是壹個分裂的德國。

也許歷史耐人尋味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復雜和微妙。征服者拿破侖加重了這片土地的屈辱,但拿破侖卻成了德國統壹的推動者。他用武力掃蕩了在這片土地上存在了數百年的封建秩序,到處傳播法國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原則。

在法國大革命的指導下,德國人開始尋求建立壹個統壹自由的國家。

羅伊特林根是德國南部壹個美麗而安靜的小鎮。200多年來,小鎮壹直享有弗裏德裏希?李斯特帶來的榮耀。在德國統壹的過程中,李斯特被認為是最積極、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采訪:德國羅伊特林根大學奧伊根教授?文德勒

李斯特認為,德國只有實現政治統壹,才能與英法抗衡。這種統壹不是靠革命就能實現的,而是靠和平手段,而李斯特非常清楚這種統壹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實現的,應該逐步實現,也就是說他認為應該先實現德國的經濟聯盟。

在19世紀,當人們還習慣於用戰爭來解決民族問題的時候,李斯特的思想顯然超前了壹點。從經濟到政治的統壹,這不僅是壹個經濟學家的獨特眼光,也是壹個大膽的想法。提出這壹想法的現實原因是德國的經濟發展因分裂而受阻。

在漢堡的海關博物館裏,有壹些當年德國各州使用的貨幣。在鼎盛時期,這片土地上使用的貨幣超過6000種。

除了混亂的貨幣,各國還設置了無數壁壘,征收了沈重的關稅。現在從柏林到瑞士只有幾個小時的車程,但在19世紀初,他們要經過10個國家,辦理10個手續,兌換10個貨幣,繳納10個關稅。

回答補充

德國統壹

(1)德國通過國家統壹的形式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2)德國的統壹是德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要求,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是進步的。

(3)德國的統壹是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的。

(4)統壹後的德國繼承了舊普魯士制度,尤其是軍國主義傳統,帶有濃厚的封建軍事色彩。

德意誌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871年,德意誌帝國建立。同年春,德國憲法獲得通過。根據憲法,統壹後的德國是壹個聯邦君主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