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勿讓青絲虛度日,莫到白頭空悲嘆! 前面2句應該怎樣對,才顯得對仗工整?

勿讓青絲虛度日,莫到白頭空悲嘆! 前面2句應該怎樣對,才顯得對仗工整?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唐代詩歌的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的兩座高峰,我們分別稱他們為“詩仙”“詩聖”.他們***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到動亂的歷史。面對這個亂世,他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和個人性格。

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於唐帝國最強盛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中國文學史》)他的詩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他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發展出自己獨到的風格。

杜甫的詩歌風格形成於安史之亂時期並逐漸在苦難中成形。杜甫深入社會並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他背負著對國家和民族任務的沈重責任忠實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感受。杜甫“沒飯不忘君”,藝術風格沈郁頓挫.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詩派更是杜甫視為宗祖.他的影響力巨大.

李白年少時博覽群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他還仗劍任俠,“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中國文學史》)他年少是曾廣有遊歷。這壹切都對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導致了他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輕儒,輕財好施,喜歡豪飲。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別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重要詩人,所以對杜甫來說從仕與詩歌都是家業。他曾對兒子說“詩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養,終身都有輔佐君王的願望,又加上自身壹生的窮困潦倒,從而形成了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性格。他的詩歌也因此偏重於現實主義。

李白終其壹生都徘徊在出仕與高蹈之間。他在《蜀道難》中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種憂慮,他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劍閣崢嶸而崔嵬”這可能是對當時政局混亂他抑郁不得誌的壹種隱喻。在他的《行路難》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等太行雪滿山”來形容自己艱難處境。由於當時高力士楊國忠的受寵,賢士都被據在朝門之外,因此他發出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嘆,但他的樂觀主義天性又使他對理想追求都是執著的。他唱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在《夜泊牛渚懷古》中他寫道“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借用謝尚知遇袁宏的典故來表明自己的懷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說明李白對仕宦生涯是積極的。而另壹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響,不時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隱居過。在《廬山遙寄盧侍禦虛舟》中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山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表現了他對道家的崇信和對儒家的嘲弄和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他描寫奇幻的夢境表達了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後他說“安能催眉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表明了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誌向。可以說李白的壹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著。

而杜甫就簡單的多。他壹生都在謀求獲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進雕賦表》)。他壹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壹日“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這種精神壹直滲透在杜甫詩的字裏行間他的七律《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這首詩十分能體現杜甫詩歌的特點,詩開頭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緒,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壹樣有動人的對比。其後寫出“萬方多難”的境況,最後寫出個人報負,他想像諸葛亮壹樣建功立業。全詩即景抒情寫山川聯系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說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個人情感於壹爐,體現了詩人沈郁頓挫的風格。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寫的是唐軍攻克安史老巢後詩人聽到消息後的喜悅。全詩以流走的音韻真摯的情感快速的節奏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詩對仗工整,寫景抒情融合壹體。前兩聯寫景,後兩聯結合自身衰老,歸結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名句。

在詩體上說李白擅長古歌行體,擅長五七絕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於格律音韻,他的《蜀道難》長短參差,他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雲》的前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於音律,擅長鋪陳排比。因此律詩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長處。在詩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遜於杜甫。而在風格美方面,李白的飄逸豪邁,談吐天然是別人所不能學的。李白直抒胸臆多,樂則大笑悲則大號。而杜甫的詩多含蓄曲折沈郁頓挫。這也是年輕人多喜歡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歡杜甫的壹個原因。

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的壹切美好事務而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這種已被現實所牢籠卻不願接受想征服現實的的態度,與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註視關心祖國人民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而本質又相同的。用韓愈的話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的藝術成就和高風亮節永遠是中國文化的代表。

李白與杜甫的詩風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是中國兩種文學風格———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典型代表,兩位宗師,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所代表的兩大門派,暗合了兩種不同的文化產業政策。

李詩想象獨到、恣意汪洋,難以模仿和學習,可說是內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極,似乎毫無規範可循,卻又美妙奇異,不可思議。

杜詩有雄豪壯偉的氣勢,但在內容上更貼近現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為工整規矩。因有形式和內容上的規整,杜詩可成為效行的範本。我們可以在他建立的規矩方圓中去尋求美、開拓美和創造美

「玉階怨」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洛陽陌」李白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靜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園裏,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贈汪倫(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別東林寺僧」李白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賀賓客歸越」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李白

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裏,何日是歸期。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李白

白鷺拳壹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北風」杜甫

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鴻雁將安歸。

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吾慕漢初老,時清猶茹芝。

「客從」杜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白馬」杜甫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李監宅」杜甫

尚覺王孫貴,豪家意頗濃。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

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杜甫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向晚尋征路,殘雲傍馬飛。

「贈李白」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幹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雲字)」杜甫

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壹秋常苦雨,今日始無雲。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

「晚行口號」杜甫

三川不可到,歸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饑烏集戍樓。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遠愧梁江總,還家尚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