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文學作品的演變與社會形勢有關,文壇的興衰與時代的動態有關。
這壹段的原文是:中朝以來高貴神秘,江左稱盛,因談余氣,成了壹種風格。是以天下之極,而言意易,而詩必是柱之旨,賦是漆園之意。故知文之變與世有關,興與衰與時序有關,原是要結束的,雖知百年。(解讀:自西晉提倡談玄學,至東晉更為盛行;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形成了壹種普遍的風格。所以,雖然此時政局異常艱難,但作品內容卻十分平淡空洞;詩歌表達不了老子的目的,寫壹首詩就跟演莊子壹樣。可見,作品的演變與社會形勢有關,文壇的興衰與時代動態有關;如果我們弄清楚來龍去脈,我們就能理解它,即使它有很長的歷史。)
劉勰(約公元465-520年),中國歷史上壹位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梁。雖然他壹生擔任過多種官職,但他的名字不是由官方顯示的,而是由文字顯示的。小說《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