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自洽》:向內探尋舒適人生

《自洽》:向內探尋舒適人生

《自洽:在不確定的日子裏向內看》,作者史欣悅,是壹名律師。本書探討的是年輕人面臨選擇,處理自我與外部關系時積極向內探求的思考路徑,告訴讀者如何做到自我與內心沖突和諧相處。這是壹本個人成長類書籍,但絕不是空洞的心靈雞湯。

“自洽”是比較流行的壹個詞,來自英語“self-consistent”,直譯過來就是“自我融洽、自相壹致”的意思。壹個自洽的人,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坦然接納自己,不盲從、不隨大流,自信且坦誠,面對生活的進退,能保持平穩的心態,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

簡單來說,自洽,指的是壹種內在的舒適感。

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洽呢?

壹、認識自我是起點

作家尼采說過:“ 聰明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麽也不會失去 。”周國平先生也曾說過:“ 認識自己,過去的壹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壹切都有了方向。 ”可見,認識自己是人類智慧走向成熟的開始。

認識自己壹直都在發生,很小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自己喜歡什麽事情、不喜歡什麽事情。但是真正認清自己,需要在成年之後人格穩定下來,才能確定地知道自己的秉性。

認識自己,首先要了解客觀的自己,即基因和身體條件,家庭和生長的小環境,所處地區和時代的大環境等,更重要的是認識主觀的自己。主觀的自己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脾氣和思維方式。主觀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主觀的自己有時候難於把握,就是想清楚自己從哪兒來,現在在哪兒,又準備去往哪裏。

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精準定位,找準人生的方向。因小說《不能承受生命之輕》轟動文壇的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是壹名詩人。他在詩歌領域他沒有什麽驚人的成就,白白耗費了幾年光陰。直到30歲那年他寫出了壹部短篇小說,才終於認識到自己更適合小說,於是毅然走向小說創作之路,這才有了聞名於世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二、接納自我是關鍵

馬斯洛說過:“壹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接納自己是指無條件地珍視自己,無論是自身優勢還是不足,都要珍視自己所擁有的壹切。作者以自身為例,他經過多年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經歷,認識到自己厭惡壓力,對金錢不敏感,只願意做自己有興趣和喜歡的事,沒有迎難而上的精神,有虛無的思想,不夠奮進等缺點。這些“缺點”若不願意承認,他就很擰巴,就要拗出壹種“我不是這樣”的姿態;但是,當他接受了自己就是這樣之後,事情反而變得好辦了。比如,他厭惡壓力,那就去琢磨壹下壓力的來源是什麽,壓力來了如何拆解和應對,壓力之下要註意不要犯哪些常見的錯誤。這樣壹來,他還是那個厭惡壓力的人,但是在面對壓力時更從容了。

所以,要麽改變自己,要麽接納現實,否則就是自尋煩惱。而真正的成熟就是,改變妳能改變的,接納妳不能改變的。

三、提升自我是根本

心靈上所有的改變都得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要想自洽,還得在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基礎上提升自我,這才是實現改變的必經之路。

作者認為,提升自我有以下途徑:

壹是尋找人生導師

人的成長過程,是壹個不斷受到啟發的過程。啟發我們的人,如果是主動給我們點出壹些道理的,可以叫 高人指點 ;如果是自己看到誰身上的閃光點,自己體會學習的,可以叫 榜樣的力量 。

高人指點不在於給我們講明白壹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術,而是從更高、更廣的觀察角度點出現在的成長位置,指出未來的前進方向。

而榜樣啟發有兩層作用:初級作用就是,妳看到他身上有哪些優點,妳就盡量拿來學;高級作用就是,當妳不知道怎麽說、怎麽想、怎麽辦的時候,妳就帶入妳的榜樣,想想要是他面臨和妳壹樣的情況,他會怎麽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得高人指點,尋榜樣示範,是壹生都離不開的自我成長的關鍵法門。

二是不給自己設限

機會都是試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好謀而無斷,是不可取的。如何能“斷”呢?就是靠行動。行動是治療想法太多帶來的選擇焦慮的最好解藥。

每個人在職業道路上前進,總會進入不同的階段,接觸不同的領域,交往不同的同事,哪怕就在同壹個單位、同壹個部門,我們都應該常常運用“換工作了”的思維去看待人和事。工作內容不是壹成不變的,學過的專業也不是可以抱住啃壹輩子的。有機會學習就多學習,多嘗試,不要怕難,不要保守,該切換就切換,每個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甚至稍稍超出壹些能力範圍,都可以有這樣的決心和適應力。

三是多做無用之事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生命的豐美,不是以有用和沒用來界定,或者正是那些無用的事,才讓妳變成壹個有趣的人,讓妳的心靈變得從容有余裕。人至中年,人生需要做減法,然而精神上卻需要做加法,多做無用之事,讓精神放松,讓心靈沈靜。

也許妳學攝影,不會成為攝影師,可是只要它會讓妳感知到美的存在;也許妳學畫畫,也成不了畫家,可是它能豐富妳的業余生活;也許妳跑步,成不了馬拉松運動員,可是它能讓妳在奔跑向前中感受進取的快樂;也許妳寫作,也成不了作家,可是它會讓妳平靜下來、開展與自我的對話。

正如梁文道所說:“讀壹些無用的書,做壹些無用的事,花壹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壹切已知之外,保留壹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壹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每個人,終其壹生,都是在尋找壹種自洽的狀態,這是壹種可以實現自我平衡和篤定的狀態,但究其根本,要想自洽,必先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