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茶聖的朋友圈散文

茶聖的朋友圈散文

詩唱完,陸羽的茶煮好了,她端起了青瓷碗。滿山的桂花借著沁人心脾的秋風,抖出壹股甜甜的香味。這個官員,壹個野和尚,讓這座小山富有了風格。

在魯豫的朋友圈裏,妳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名字?

從湖州市西南約十公裏處,可以到達壹座美麗的小山——玨山。這真是壹座小山,“山高300尺,每周走1200步”。然而山雖小,名氣卻不小。它是以夏朝第七代君主後羿命名的,而“夏後前狩獵場”是夏朝中興大師邵康的兒子,所以這座小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夏朝。然而,正是唐朝的幾位名人使這座山名揚天下。他們主要是大書法家顏真卿,茶聖陸羽和壹代詩人。

春天的玨山

隱居的處士人陸羽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湖州,在那裏完成了他的傑作《茶經》。顏真卿來這裏做官,在那裏主持編纂《海雲袁靜》。湖州的大部分著名文士都參加了這項文化工程,我們的茶聖陸羽和好友焦然是這部巨著的主筆。而皎然就在這裏的廟西寺出家了。在湖州,三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椽子山上有壹座小亭子,就是這份友誼的見證。這是壹個小亭子,卻別致典雅。據說這個亭子是魯豫設計建造的。在《唐史補》中,魯豫說自己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如果真的是他設計的,那麽陸羽不僅精通文學和茶道,還是壹位優秀的建築師。建館的日子很特別,有癸醜年、癸卯月、癸亥。根據古代的幹支紀年,年、月、日上面的天幹都是“圭”。完工時,幾個好朋友興高采烈。顏真卿大筆壹揮,寫下了亭子的牌匾——三界亭。和尚皎然寫的壹首詩:“秋日西山多,欄左纏綿。”亭子三歲,趾與殿相鄰。"(《馮使君真卿與魯苗寺三桂亭》)詩皆傳唱,魯豫之茶亦熟。她端起青瓷碗,滿山的桂花隨著涼爽的秋風抖出壹股馨香。這個官員,壹個野和尚,讓這座小山富有了風格。

皎然比陸羽大很多,也是個和尚,但兩人很合得來,所以陸羽壹到湖州,就和他結成了“忘年交”。為什麽會這樣呢?除了兩個人性格相投,很大壹個原因應該是兩個人都是茶人。焦然對茶的熱愛不用多說,不亞於魯豫。他留下了許多關於茶的詩詞,如著名的《茶歌》“壹杯茶,使妳昏昏欲睡,妳的心情明朗,滿天都是。再喝我的神,頓時如飛雨灑輕塵。三杯下肚便得道,何苦呢?”這首茶詩寫的句子鏗鏘有力,是我最喜歡的茶詩之壹。這首詩裏第壹次提到了“茶道”這個詞。壹次皎然去見魯豫吃茶,留下壹首清新的詩《九日與魯飲茶》:九日山禪院,東籬菊花黃,俗人滿酒,誰能助茶?雖然詩中有所偏頗,且不說滿嘴酒氣的人是否都是俗人,但詩人對茶的喜愛溢於言表,茶聖看完這首小詩也會開心舒心。

有兩個同時認識魯豫的兄弟,都是魯豫最好的朋友。他們是大詩人黃福然和黃福增。茶聖的朋友自然喜歡茶。有意思的是,兩兄弟喜歡派魯豫進山采茶。陸羽喜歡野生茶。他在《茶經之源》中說“野人去園”,於是陸羽經常進山尋找野茶,但兩兄弟不知道是不是剛好趕上了。他們聽說陸羽要去采茶,就緊張地來到這裏,等待茶聖剛剛采回來的新茶。黃福增遣陸鴻漸山民回采茶:千峰待客,香茗豐盈。采擷知識深處,煙雲羨獨行。幽期山寺遠,野稻清。寂靜的夜,燃燒的燈,渴望壹種聲音。黃富然《送盧鴻漸去棲霞寺采茶》:采茶不是采野糧,而是遠離上崖。春風布葉暖,白日盈筐斜。以前知道山寺路,卻待在野家。請問王孫草什麽時候開?從詩中可以看出,陸羽在山裏采茶很辛苦,但他樂在其中,因為他喜歡。看到茶聖在薄霧中走出大山,我的朋友們高興得跳了起來。來,我們嘗嘗陸羽收藏的新茶。火光映著魯豫的臉,照亮了朋友的心。在濃濃的茶香氛圍中,友情越來越濃。

在到達湖州之前,陸羽在家鄉竟陵有壹個非常投緣的朋友,他就是當時的竟陵地方官崔。那時候的魯豫還是個年輕人,但才華橫溢卻難掩鋒芒。擅長寫五言詩的詩人崔自然同意他的觀點,並與他成為好朋友。後來,崔郭芙送給魯豫兩件禮物:“壹只黑尾巴的白驢和壹封樹上的信。”

陸羽還有壹位女性朋友,名叫李季蘭,是唐代的壹位女詩人。後來,人們經常猜測他們可能有外遇。其實在我看來,他們應該只是好朋友,互相欣賞的朋友。有壹次李季蘭生病了,魯豫專門去看望她。當這位生病的女詩人看到壹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時,她非常激動。他們兩人交換了酒。後來,李季蘭留下了壹首著名的詩:“我生病在湖上,我很高興路宏來了。”“過去是霜月,現在是苦霧。”見面的時候還是病了,先想哭。他勸道人們喝酒,還唱詩感謝客人。偶爾喝醉,更有甚者。“詩中深情,可見兩人十分親密。

李季蘭著名的八首詩。

茶聖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的詩成為我們今天了解陸羽生平的壹個重要途徑。陸羽的朋友稱他為處士,而那些高貴、有才華但不願隱居做官的人則被稱為處士。朝廷先後授予陸羽太子文學、太常殿太守等職官,陸羽沒有做。或許無意仕途的陸羽更願意和朋友壹起遊山玩水,煮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