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吸取前世的沈浮,檢驗今日的得失。的意思

吸取前世的沈浮,檢驗今日的得失。的意思

司馬光為什麽要編《子同治簡》?他看到當時沒有簡明完整的通史,這讓學歷史的人很為難;同時也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歷史借鑒。於是,他決心編修壹部“刪減冗贅,引用秘笈,著眼國家興亡,凝聚民心,善為法,惡為戒”的史書(《學資治鏡史書》),並確定這本書的宗旨是“以前世興亡為鑒,考今得失,嘉善存惡,棄惡從善”(《學資治鏡史書》)

《子同治鑒》(以下簡稱《通鑒》)是壹部以司馬光為主編,劉舒、劉攽、範祖禹為合編,司馬光之子司馬康為校勘人物的集體性歷史巨著。司馬光寫的這本書原名《同治》。宗申登基後,同治改名為子同治簡,意為“鑒於過去,我們有資源來治理道”。因為司馬光和王安石政見不同,不想參與政治,想專事編纂書籍,得到宗申的認可,於是把《資同治鑒》的出版社從汴梁遷到了洛陽。司馬光等人的編纂分三步走:壹是按照時間順序,把條目做好標記,剪下來粘在壹起,叫做集群,這是第壹步。第二步,整理簇中排列的史料,選定後決定取舍,從用詞上進行修正。如遇年月事跡沖突,需補充考證,並說明選擇原因作為註釋。由此寫第二稿,叫做長編。第三步,檢驗異同,刪除其冗余,修改潤色,最後定稿。

司馬光編纂《通鑒》是為了鞏固當時的封建政權,這就決定了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歷史上的君主按能力分為五類:創業、按兵不動、靈異、中興、混沌。創業之王,如漢高祖、韓光武、隋文帝、唐太宗等。保衛君主,如漢文帝、漢景帝。中興之王,如漢武帝宣帝。至於“慣於燈紅酒綠,甘於偷懶,人忠奸惡雜,事之得失,而不理會當前之患,不考慮千古之患”,使得“祖考業”日漸衰落(《歷序》),像西漢的元帝、成帝,東漢的桓帝、靈帝。在司馬光看來,最慘的是那些亂死的君王。他們是“無情無義,性不順從,棄道為惡,棄禮為欲,諂媚用人,懲奸除惡,縱欲無度,懲殺無度,無視天怒,不知民怨”(歷年引論),像陳後主、隋煬帝。對於亂死的君主,佟健有壹定程度的揭露和譴責,以起到警示後世君主的作用。

至於軍事記錄,佟健也很突出,對戰爭的描寫很生動。每壹次重大戰役,戰爭的起因,戰局的分析,戰爭的過程及其影響都有詳細的記載。如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就是突出的例子。

佟健還註重經濟的記載,因為田賦和賦稅是封建經濟的首要問題。所以記載了商鞅變法,文景統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

文化上,在《通鑒》中也有記載。就學術思想而言,先秦儒、釋、明、陰陽、縱橫、宗橫的代表人物和學術主張,漢初黃老的思想,漢武帝獨尊儒術,魏晉玄學的盛行,都有記載。還敘述了佛教和道教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儒釋道之間的鬥爭。對西漢以來的經學發展、古籍整理、石經刻制、九經刻傳等都有系統的論述。著名學者及其作品也有記載。在史學方面,有從《漢書》到沈約《宋書》的記載,也有唐代的修史制度。歷代歷法以科技記載最多。其他如天文、地理、民用建築(如秦代長城、隋唐長安城、洛陽城)、水利工程(隋代大運河)等也有記載。

如鏡也有歷史評論。壹篇是司馬光自己寫的,每篇都以“大臣廣粵”開頭;還有壹本前人評論選集,開頭都註明作者姓名。當然,司馬光關於前人歷史的文選都是符合他自己的觀點的,大部分是用來表達他的政治思想的。

通鑒也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司馬光以聖旨編書。據宋仁宗編纂的《崇文總目錄》記載,* *所列圖書有30669卷,是當時中國藏書最多的地方,司馬光及其助手可以查閱。宋神宗在英迪送給司馬光幾千冊舊書。在司馬光在洛陽的住處,有“五千卷書”,其他同修也有自己的書。司馬光等人所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之外,都是從前代保存下來的史書中搜集來的。對於私人書籍,他們也通過多種方式借閱。例如,曾經去過藏書家宋的家裏,手抄背誦。可見《通鑒》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據估計,《通鑒》引用的書籍多達300種。

《資治通鑒》是我國壹部極其重要的編年史,不僅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了統治經驗,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比如書中引用的壹些資料已經失傳,那就要看這本書的保存情況了。其書風嚴謹,脈絡清晰,語言極其凝練,對後世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自《鏡鑒》問世以來,壹度衰落的編年史體裁得到了復興和發展。從南宋李導的《續子鑒》長編、李新傳的《鑒言紀年》到清代徐的《續子鑒》、畢元的《續子之通鑒》、夏燮的《童鳴鑒》,都是以司馬光的《正例》為藍本的。不僅如此,由《通鑒》衍生出的袁殊《通鑒年譜》和朱《子鑒簡編》,都有新的編年體例和簡編體例,成為南宋以來流行的史書。因此,司馬光主編的《資同治鑒》壹直受到史學界的好評。宋代的王應麟、清代的王明勝、錢大昕都有贊美之詞。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