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東坡的《臨江仙》(十年忘成都)表達了妳將去哪裏的痛苦詞。

蘇東坡的《臨江仙》(十年忘成都)表達了妳將去哪裏的痛苦詞。

臨江仙(十年忘不了成都)原文

給國王送去壹枚印章

忘記成都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因為妳的到來,我不得不三思。告別的今天,請帶著我悲傷的淚水回到我的家鄉,灑在江頭。我也不知道故鄉好不好啊,已經漂泊了很久,伏不在日常,寂寞而淡然。

那裏的憂傷惆悵惆悵,妳不會知道,早已是我的愛歌,不再過度悲傷。今天的招待給妳壹個告別宴,希望妳能喜歡。這身體就像壹家人,哪裏是我的故鄉!

[註意]

(1)龍榆生《東坡樂府筆記》引註:“王鎮字直,東坡夫人亦為安君之兄”,谷穗《東坡詞說》指王鎮為王建。可以從說。(2)王建兩次在杭州拜訪蘇軾。這個詞是第壹次寫。蘇軾還寫了另壹首詩,鐘天佑和王從眉山來見余謙堂,住了半年,所以能作五首絕句送給他。王文恭《蘇軾將軍案》在蘇軾得知杭時,已轉至元佑五年(1090)。那是第二次了。

辨別和欣賞

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筆記》在第三卷中收錄了這個詞,但沒有記錄下來。谷穗的《東坡詞說》非常接近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所表達的感情。根據“十年忘成都”這個詞的第壹句,十年的數字是壹樣的,兩個詞的日期相隔不遠。《江城子》作於熙寧八年(1075)正月,時任密州巡撫,此詞被視為在熙寧七年秋冬。那時候蘇軾還在杭州。題目是《送封王》。沈默,直人,蘇軾亡妻王之弟。當時,王從眉山到錢塘拜訪蘇軾。當他回來時,蘇軾寫了這首詩來送他。言語中表達的感情極其復雜。總之,* * *有四條線索可尋。壹是離別的傷感,二是哀悼的悲痛,三是政治排外的失意,四是對故鄉的向往。這四條情感主線交織在壹起,《妳將何去何從》的痛苦是其主脈,這也使得這首詞成為蘇軾極其悲涼的代表作品之壹。

在第壹部電影中,我寫了悲傷喚起、擴大甚至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況。前兩句“十年忘了成都,因為想起來”,壹下子觸動了蘇軾愛情生活中的壹個尖銳點。蘇軾心愛的妻子王符,從第壹年(1054)嫁給蘇家開始,就壹直悉心照料丈夫的生活。蘇軾在婚後五年開始了他的仕途。王符在蘇軾身邊充當賢妻良母。蘇軾性格豪爽,沒有防備之心。王福有時會提醒丈夫,要提防那些慣於拉拉扯扯的所謂“朋友”。夫妻感情極其深厚。不料,至平二年(1065),王符突發疾病去世,年僅26歲。這對蘇軾是壹個極大的打擊。為了擺脫悲痛的糾纏,他不得不努力“忘記”過去的壹切。不知道普通人的真實感受。越是想“忘記”,越是難以忘記。從王富貴葬於眉山(眉山縣所在的梅州,屬於成都府道,故稱“成都”)到王建在錢塘拜見蘇軾,間隔正好是“十年”(1065-1074)。“十年”二字,恰恰說明蘇軾壹年都沒有錯過王符。每壹年,做壹個紀念,增添壹份沈重的悲傷。十年是十次紀念,十次悲傷。“遺忘”的作用,不過是把無數方式積累的難以承受的悲痛,變成長期克制的悲痛。然而,王彪的到來突然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已經漸漸平復的情感創傷又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以淚洗面江洋”,靠,請也。原文為“由君”,“君”字用“因君”覆蓋,省略。今天的告別,請把我傷心的眼淚帶回故鄉,灑在江頭。王建來到這裏,和蘇軾在壹起待了很久。日常在家鄉眉山發生的各種事件,讓蘇軾知道了“山好”(“幸”即平安,依然如故),他感到如釋重負。他壹方面覺得自己的仕途丟了,成了人間孤客,卻又忍不住從中感到悲哀。所謂“悲傷”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當時蘇軾因與維新派政見不合,被迫去杭州當將軍判官。心裏有壹種壓抑和孤獨的感覺。目前夾雜著思鄉之情、旅行之思和喪妻之痛,其感受更是難以言說。由此可見“孤客感悲”這句話的含義是多麽豐富啊!

下壹部電影寫的是告別的感受和內心的自我解嘲。電影《坐下不見君,歸來欲心碎》結束後,我開始說再見。片名是《送王建》,最後壹部只寫了王建到來後的傷感,看似與片名無關,實則不然。王改是蘇軾的妹夫,也就是他心愛的親人。王健的到來讓我想起了奈姐,這是人之常情。在這個世界上,受苦的人,沒有親人的人,都要忍住,讓他們在胸腔和胃裏盤旋。壹旦和親人相對,就可以傾吐了。這對於緩解抑郁癥相當有效。王的千裏之行,讓蘇軾為姐夫悲傷了十年,也稍微放松了壹點憂慮。而且,王建此行帶來了家鄉的消息。蘇軾的思鄉之情雖有所增加,但在膝下之時,孤獨感略有減輕。更何況蘇軾的各種政治不如意和肚腩已經不合時宜了。他以前無處可說,但現在他可以暢所欲言,壹吐為快。無疑,王建的到來,給蘇軾悲涼的情懷平添了壹絲暖意。現在王鑒又要匆匆離去,當然蘇軾覺得更加難熬。所以,民族之憂,鄉愁,家仇都融入到了“別擔心”中,使得這個別擔心的分量不同於所有單純的別擔心。但蘇軾畢竟自制力強,在歡送會上面露痛苦是不合適的。只是告別歸來後,會有說不出的內心痛苦。“回來要傷心欲絕”是指這次見面前後,我已經傷心欲絕,即使以後再遇到傷心的事,也沒有腸子可斷。說話的痛苦無以復加。“勤快多超然”這句話,本意是借酒澆愁,無奈之意也可見於文字。最後兩句,蘇軾為了徹底解決,看透了他壹生的壹切。這在今天看來似乎過於虛無和消極,但在蘇軾的時代,似乎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放棄這壹點。《韓曙改寬饒傳》雲:“富貴無常,忽易變人。這就像壹本傳記,讀的人很多。”“我如過客”壹詞,借用上述典故略加修飾,暗指“人生如寄”。《列子·田瑞》中也有雲:“古人稱死者為還民。如果丈夫說死者屬於人民,那麽陌生人就是行人。不知回報,則失家。”從《我的家鄉在哪裏》中抽出壹段,偷偷用它的意思。蘇軾《送錢穆府臨江仙》詩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和這個詞差不多,但是典故沒有這個詞深。當時蘇軾將調任密州周知,其為官之累可見壹斑。關於後兩句的妙處,谷穗的分析更為精辟,記載如下:“失去了愛子的人,是在哭泣的痛苦中,所以不能自憐。於是,他們引用石孝友的《西江月》,指著兒子的棺材說:‘就像當初沒有妳壹樣。’壹般人聞之,或知之透徹,知之者聞之,以為是終極之悲。這個詞的後兩句完全壹樣。”(《谷穗選集·東坡詞論》)

字數:2268

作者:吳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