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誠實行為。
2、根據軌跡。
3.糾正其行為。
4.佛教語言。才是幹凈的正道。對於惡行和雜事。
來源
《晏子春·秋紋·夏二十壹》:“如果妳抓住了人民,妳會有遺產嗎?如果妳是人民的殘余,妳怎麽可能是正確的?”
《淮南子·妙子傳》:“若有醜夢,不能正;國有妖則吉,善治者不可。”
宋·曾鞏《司庫員墓誌銘·知臨江軍》:“四面八方來來往往之人,或言之,不為所動,方為正道。”
吳明承恩西遊記:不壹會兒,他壓著雲頭,直到摔在懸崖上。段肅在路上,見二十四道天迎曰:“大聖往何處去?”
用“積極行為”造句
1,他壹直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積極進取。
2.在公司裏,他行為端正,為人正直,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和信任。
3.這個年輕人光明磊落,值得學習。
4.他從不誤入歧途,而是堅持做正確的事。這種品質值得我們敬佩。
他總是堅持正確的路線,從不為了壹己私利而違背良心。
6.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我們應該永遠正直,不斷錘煉自己的道德品質。
7.雖然他出生在壹個普通的家庭,但他最終憑借正直的品質和不懈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8、壹個領導者以身作則,正確做人,為員工樹立好榜樣。
9.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誠實做事,信守承諾,以贏得客戶的信任。
10,他始終堅持正道,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