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我的生活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如魚兒和水壹樣親密。
兒時的我,每日坐在媽媽的自行車的後座上去上學時,媽媽常常教我背詩歌。媽媽背壹句,我背壹句,背得興起時,媽媽還搖晃著頭,車子也跟著顛簸起來。當時,我不知道媽媽為何那般,現在才知道是詩歌蘊含的節拍在感染著媽媽。
受媽媽的影響,我也愛上了古詩。吟誦著古詩詞,仔細品味,捕捉詩的意境時,自己也仿佛身臨其境,與詩人同悲傷***豪放。當我吟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時,想到長期征戰,親人別離,家書難盼,頓時心酸至極,潸然淚下;再由“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想到老人已是頭發稀疏,步入暮年,而國家尚未統壹的愁苦心情,自己不免亦是傷感。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通過他的詩,我們得以直觀地了解“安史之亂”的浩劫以及唐朝由盛到衰的.過程。
而今,隨著時間的足跡,我接觸到了更多的詩歌。無論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浪漫與靜謐還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激情都能時時激蕩起我的熱情,陪伴我的成長。
當那壹篇篇詩歌從我眼前劃過,我的心也因它而顫栗。在詩人的心中,詩是他們的血肉,是他們的生命。於我而言,它們也是我快樂的源泉,我因它而沈醉。
詩歌隨時代走來,在歷史中留下了印跡。詩與青春同行,舞動開放的旋律;詩漫步未來,暢想美好的未來!
詩在我心中依然清晰,永遠無法抹去妳的痕跡。渴望讀懂妳,渴望體會妳,渴望回味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