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提到,清女是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是霜的象征,詩人用她來表達壹種耐寒的精神。
中國文學中也有很多關於綠衣少女的詩詞,比如《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綠衣少女出帶霜雪。”高:“青姑娘,老天,青姑娘,霜雪大師。”南朝童在《銅缽山香爐賦》中寫道:“時少婦冷,紅光美。”唐·杜甫《秋田》第四首:“費爽任青女,賜南宮。”清·姚鼐《問張病》詩:“今年少女無心,黃花九天未吐。”郭沫若《東風頌》:“少婦相欺幾時?”在妳面前,百會與方菲競爭。" 2.借霜雪。唐代寒山第115首詩:“常見枯楊,常為少婦所殺。“王松安石《紅梨》詩雲:“官只到歲末,才可自保,少婦尚年輕。”元代張可久套曲《壹花冬景》:“宣明無權獨占,少婦之境漸嚴。”清·納蘭性德《浪淘沙·秋思》詞:“霜降消息下到銀塘,作新涼,乃塔清女甚輕狂。" 3.比喻指白發。明顧大典《藍衫樂天花賞》:“繁華易落,恐少婦再侵藍鏡。
李商隱詩歌的意象是由幻想和現實構成的完美整體。深秋,聽不到蟬鳴,萬裏的天空中不時傳來大雁淒冷的叫聲。百尺高樓,月色如水,與地平線相連。這是現實主義的風景,清澈而空靈。現實環境是奇妙離奇的想象的搖籃,會激起詩人擺脫世俗的念頭。清女和素娥兩位仙女不畏嚴寒,在《霜月》中爭奇鬥艷是詩人的幻想,也寄托了詩人不畏嚴寒、高標準的情懷。詩人運用想象和神話典故,營造出壹種寧靜瑰麗的意境。
這種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中挖掘出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詩人在渾濁的現實中對美的深切追求和對光明的向往。是他性格中高標準低俗的壹面的自然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