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林家有壹個剛剛長大的女兒
在民國才女輩出的年代,林無疑是無數男人心中最溫暖最溫柔的印記。她就像壹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穿行在古建築中,徜徉在詩詞中,行走在紅塵上,淡定而無爭。
林的IP標簽閃閃發光: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建築師梁思成之妻,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國人民國徽深化方案設計者之壹。
在文學方面,他寫過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翻譯和信件,代表作有《妳是人間四月天》、《蓮花燈》和《九十九度》。
林,福建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出生日期:6月1904。原名林,其名來源於“詩、雅、思奇”:偉人若承徽,便是百人。後來,它常被誤認為是當時的壹位男作家“林”,所以改名為“”。才女真的不壹樣,名字裏有很濃的文化氣息。
虎父無犬女,才女背後必有傲嬌之父。蔡文姬是東漢時期的才女,她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大臣、文學家和書法家。
林家境殷實,家世雄厚,人才輩出。
這位林家大伯就是著名著作《致妻子的壹封信》的作者,中國民主先驅、革命烈士林覺民。
林長民早年就讀於早稻田大學,主修法律。1912,辛亥革命後出任臨時參議院秘書長,也參與了臨時憲法的起草。
北洋政府時期,林長民擔任首席大法官。林長民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但他生長在壹個典型的古老家庭。在長輩的指點下,林長民娶了富商之女何雪媛為妾,第二年,何雪媛生下了林長民的大女兒。林長民期待著她的孩子繁榮昌盛,給她的女兒取名為“銀輝”。
作為長女,林受到祖母的寵愛和父親的器重。1907年,她三歲的時候,她奶奶成了她的啟蒙老師,教她認字讀詩。
五歲時,林進入壹所私立學校學習中國古典文學。林後來的文學成就與其童年家庭的教育密切相關。後來,經過幾年的學校生活,林的英語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她渴望學習,想盡快成為壹個獨立的女性。
當林大壹些的時候,她開始參與家務,她的文學才能也顯露出來。當我父親向他的朋友提起她時,他總是壹臉自豪。
第二,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歐洲旅遊的知識
世界那麽大,妳應該出去看看。歐洲之旅增長了知識。
1920年春,林16歲時,周遊歐洲。在去歐洲旅行的前夕,林長民寫信告訴她的女兒這次旅行的目的:“我想在這次漫長的旅行中帶上妳。第壹,想讓妳多看看各個國家的身體成長情況;其次,我想讓妳靠近我,了解我的內心。第三,我想讓妳暫時離開家庭的瑣碎生活,這樣妳可以開闊視野,發展自己的見識和能力,以便將來改善社會。”美麗聰明的林把父親的信看了又看。她曾在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接受新式教育,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
帶著林做翻譯,林得以遊遍英法。林擔任父親的管家兼秘書,把父親的生活照顧得有條不紊。
在歐洲的時光是她壹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她經常坐在溫暖的壁爐前,手裏拿著壹本書。當她讀的時候,她忘記了時間。她和父親四處旅行,多次長談。父女感情融洽。
林對人生和世界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我父親希望林開闊眼界,成長為壹個胸懷寬廣、對社會有益的人。
在英國,詩人徐誌摩追求林,但被她婉言拒絕。
對於林來說,在歐洲期間最珍貴的收獲不是徐誌摩的愛情,而是他學習建築的夢想。
在與父親的歐洲之旅中,林先後遊歷了英國、法國、瑞士、德國和比利時。在欣賞各國風土人情的同時,他被那些保存完好的西方古建築深深迷住了。
在倫敦期間,林考入了聖瑪麗學院。她的房東是壹位女建築師。林經常幫她畫畫,漸漸地喜歡上了建築。她還了解到,建築學在西方並不是簡單的“蓋房子”,而是壹門集藝術、工程技術、人文理念於壹體的綜合學科。
林的終身好友、漢學家威爾瑪說:“她有壹個學習建築的夢想,想把壹些西方古典建築理念帶回中國。她認為中國需要壹個好的建築理論,能讓建築不朽幾百年。”
這才是真正的林。她沒有忘記她去歐洲旅行前夕她父親教給她的東西。壹個16歲的姑娘,從那壹刻起就萌發了成為女建築師的願望。
第三,去美國實現建築夢想
年輕人壹旦確立了他的夢想,他就會堅持下去。年輕人還是要有夢想的。如果它們成真了呢?
譯者卞曾說:“從表面上看,主要是梁思成的得力合作者,但實際上卻是他靈感的源泉。”
梁思成和林訂婚後,梁啟超希望他們壹定要完成學業才能結婚,並在宋代李捷的《營造法式》壹書中題詞,送給兩個年輕人。
戀愛和學習之前,壹定要先完成學業,這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這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書,寄托了梁啟超對他們的期望。從此,梁和人將把研究中國古建築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65438年至0924年,梁思成和林赴美留學,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
當時賓州大學建築系只收男生。學校要求賓大建築學學生必須通過人體素描課程,而女生不允許進入人體素描教室,相當於把女生拒之門外。
當初帶梁思成去學建築的是林,現在自己學不了,自然不服氣。
有時候曲線救國,妳可以逐步實現妳的目標。
林外表柔弱,內心卻比別人堅強。為了獲得建築學位,林不得不在美術系註冊,同時學習建築課程。
兩年後,憑借著自己在建築設計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天賦,林終於打破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規,順利轉入建築系,並被學校聘為設計導師。
據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年輕講師、後來的著名建築師哈貝森說,林的建築繪畫作品簡直“無可挑剔”。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期間,林在美術和建築領域積累了學術基礎。林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赴耶魯大學學習舞臺藝術設計半年,成為中國第壹個從西方學習舞臺藝術的留學生。
在此期間,林深刻認識到保護中國古建築的重要性,建立了中國系統的建築理論。她說:“我要給中國人民帶回壹個關於東西方交匯的真實信息...永遠不要取代我們自己。我們必須學習所有藝術的基本原則,並利用這些原則來設計明顯屬於我們的東西。”?
3月21,65438,梁思成與林結婚,從此他們成為中國建築界最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這壹天是宋朝為《營造法式》作者李傑立碑的日子。梁思成和林選擇這壹天結婚,以紀念建築師,後來他們給他們的兒子取名為“梁從傑”。
隨後的十年間,梁思成、林、營造學社調查隊從華北出發,足跡遍布全國15個省、190多個縣,測繪了全國2700多處古建築。
成功沒有捷徑。每壹次成功的背後都不是偶然,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堅持。
1937年,在五臺山,他們找到了尋找多年的北幸。經建築學會調查鑒定,北幸殿建於唐玄宗大中十壹年,即公元857年,打破了日本人認為中國唐代沒有木結構建築的結論。
中國古建築學者走出書房,跋山涉水,夜宿風中,不敢遺漏每壹處結構和每壹磚壹瓦,壹絲不茍地測繪這些曾經被忽視的古建築,在中國開辟了壹個全新的學科。
1955四月1,西方的愚人節,但是我壹點也不開心。這位寫下“妳是人間四月天”的才女,在建築大師病逝時,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了“建築師林之墓”。
註意,她不是才女,而是建築師。這是她最大的IP。
民國才女的故事,敬請期待。
我是思想的傳遞者——石墨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