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蘭亭集序文學常識整理

蘭亭集序文學常識整理

1. 蘭亭集序文學常識

蘭亭集序文學常識 1.蘭亭集序中得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總結

詞句註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12年。

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壹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會: ***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

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壹種遊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

賢:形容詞做名詞。畢至:全到。

畢,全、都。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鹹:都。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

映帶,映襯、圍繞。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

這是古人壹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

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壹觴壹詠:喝著酒作著詩。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壹天。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極:窮盡。

信:實在。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壹生。

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

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

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

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舍,愛好。

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暫:短暫,壹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壹本有“曾”在句前。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

之,往、到達。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遷,變化。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

系,附著。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

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

興,發生、引起。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

化,自然。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壹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壹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壹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固,本來、當然。壹,把……看作壹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

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說。壹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

出自《齊物論》。列敘時人:壹個壹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其致壹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壹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斯文:這次 *** 的詩文。

[1] [2] [4] [5] 白話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醜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

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壹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壹生。

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壹時感到自得。

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

怎麽能不讓人悲痛呢?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壹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壹個壹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

2.請告訴我《蘭亭集序》關於序的文學常識

序跋。

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

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壹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 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

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

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古代另有壹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作“贈序”,內容多是對於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

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 還有壹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

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揚州慢》等,前面都有壹段序。 擴展資料序風是文風的壹個方面。

有少數人礙於情面,逢面作“序”,由於沒有認真讀過原稿,只好七拉八扯羅列瑣事,或興之所至地鋪演軼聞,結果序和正文常常是風馬牛不相及,有序等於無序。這實在是壹種不好的文風。

序大都是夾敘夾議。偏於敘的,有散文的特點;偏於議的,有論文的特點。

散文也好,論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散文要以材料的豐富和文筆的多姿見長,論文則要以論點的深刻和分析的透辟取勝。

在各種應用文體中,序是具有較大的文學價值或史料價值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序。

3.請告訴我《蘭亭集序》關於序的文學常識

《蘭亭集序》是壹篇序言。“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壹類。列於卷首叫序,附於卷末叫“跋”。其作用在於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壹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壹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壹些評價的內容。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有壹種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蘭亭集序》、記述高閣盛宴的《滕王閣序》、自勉勵人的《送東陽馬生序》、交待寫作因由的《〈吶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壹種什麽文體呢?它又有哪些種類和特點呢?

現代人所說的序,是壹種寫在書或詩文前面、申述其寫作因由、內容、體例等事項的應用文體,也寫作“敘”或“緒”。上文所舉的《〈吶喊〉自序》以及本文後面所附的張岱年先生的序都屬於這壹類。

可是,古代的情況和現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說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豐富得多。早在西漢就出現了序,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開其濫觴。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有《敘傳》、揚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並不都寫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單篇文章序於前,整部書則序於後,直到梁代蕭統《昭明文選》等書才把序壹律放在了前面,後面類似序的文章稱作“後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還有“小序”、“引”等變體。所謂“小序”就是詩文前敘述感興或緣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師曾的《文體明辨》中說:“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壹種簡短的序,《文體明辨》中解釋說,“唐以後始有此體,大略如序而稍為短簡。”柳宗元曾作過《霹靂琴贊引》的文章。

“跋”,也稱“題跋”、“跋尾”或“書後”。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題跋者,簡編之後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後有後序,可謂盡矣,其後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於末簡,而總謂之題跋。”跋出現於唐代,時稱“題某後”或“讀某”,如李翺的《題燕太子丹後》、韓愈的《讀荀子》。歐陽修最早稱這種文章為跋,其《集古錄》有“跋尾”若幹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後。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屬於“序跋”之序,但它並沒有緊緊停留於對《蘭亭集》的寫作因由、過程、作者等情況的泛泛交待,而是將寫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來,成就了壹篇極富藝術美感和思想啟迪價值的千古至文。在序這種應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贊嘆的。

贈序,是壹種與序有密切關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壹種散文,它是專門為了送別親友而寫的以述友誼、敘交遊、道惜別為主的文辭。就起源而言,贈序是由詩文之序演化而來的,古人餞別時,飲酒賦詩,詩篇多了,就由在場的人作序,敘其緣起。但,清代的姚鼐認為贈序類者,乃“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中單獨列出“贈序”壹類。贈序晉代已有,如傅玄的《贈扶風馬鈞序》、潘尼的《贈李二郎詩序》等,唐代贈序最為興盛。對廣大的中學同學來說,最熟悉的贈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東陽馬生序》。

另外,還有壹個看似與序跋之序有關,實則毫無幹系的名詞——序論。序論不是文體,而是議論文開頭的提出問題部分。它和本論、結論構成議論文的基本框架。

4.請告訴我《蘭亭集序》關於序的文學常識

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壹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古代另有壹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作“贈序”,內容多是對於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還有壹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揚州慢》等,前面都有壹段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 、《臨河序》、《禊序》和《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壹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

5.蘭亭集序中得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總結

詞句註釋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12年。

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壹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會: ***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

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壹種遊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

賢:形容詞做名詞。畢至:全到。

畢,全、都。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鹹:都。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

映帶,映襯、圍繞。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

這是古人壹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

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壹觴壹詠:喝著酒作著詩。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壹天。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極:窮盡。

信:實在。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壹生。

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

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

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

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舍,愛好。

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暫:短暫,壹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壹本有“曾”在句前。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

之,往、到達。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遷,變化。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

系,附著。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

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

興,發生、引起。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

化,自然。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壹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壹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壹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固,本來、當然。壹,把……看作壹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

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說。壹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

出自《齊物論》。列敘時人:壹個壹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其致壹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壹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斯文:這次 *** 的詩文。

[1] [2] [4] [5] 白話譯文永和九年,時在癸醜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

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壹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壹生。

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壹時感到自得。

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

怎麽能不讓人悲痛呢?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壹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壹個壹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

6.蘭亭集序文化常識

《蘭亭集序》是壹篇序言.“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壹類.列於卷首叫序,附於卷末叫“跋”.其作用在於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壹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壹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壹些評價的內容.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有壹種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蘭亭集序》、記述高閣盛宴的《滕王閣序》、自勉勵人的《送東陽馬生序》、交待寫作因由的《〈吶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壹種什麽文體呢?它又有哪些種類和特點呢? 現代人所說的序,是壹種寫在書或詩文前面、申述其寫作因由、內容、體例等事項的應用文體,也寫作“敘”或“緒”.上文所舉的《〈吶喊〉自序》以及本文後面所附的張岱年先生的序都屬於這壹類. 可是,古代的情況和現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說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豐富得多.早在西漢就出現了序,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開其濫觴.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有《敘傳》、揚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並不都寫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單篇文章序於前,整部書則序於後,直到梁代蕭統《昭明文選》等書才把序壹律放在了前面,後面類似序的文章稱作“後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還有“小序”、“引”等變體.所謂“小序”就是詩文前敘述感興或緣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師曾的《文體明辨》中說:“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壹種簡短的序,《文體明辨》中解釋說,“唐以後始有此體,大略如序而稍為短簡.”柳宗元曾作過《霹靂琴贊引》的文章. “跋”,也稱“題跋”、“跋尾”或“書後”.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題跋者,簡編之後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後有後序,可謂盡矣,其後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於末簡,而總謂之題跋.”跋出現於唐代,時稱“題某後”或“讀某”,如李翺的《題燕太子丹後》、韓愈的《讀荀子》.歐陽修最早稱這種文章為跋,其《集古錄》有“跋尾”若幹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後.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屬於“序跋”之序,但它並沒有緊緊停留於對《蘭亭集》的寫作因由、過程、作者等情況的泛泛交待,而是將寫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來,成就了壹篇極富藝術美感和思想啟迪價值的千古至文。

7.蘭亭集序知識點總結

古今異義1.引以為流觴曲水。

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2.列坐其次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

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古義:代詞,這。今義:表判斷4.俯察品類之盛古義:物品,物類。

文中指天地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5.所以遊目騁懷古義:①表憑借,用來;②……的原因。

如:所以興懷。今義: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於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壹世古義:低頭擡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擡頭7.或取諸懷抱古義:胸懷抱負。

今義:①抱在懷裏; ② 胸前; ③ 心裏存著; ④ 打算。8.向之所欣古義:過去,從前。

今義:對著9.亦將有感於斯文古義:這次 *** 的詩文。如:亦將有感於斯文。

今義:文雅修辭修辭手法:互文例: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句式a) 判斷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壹也b) 倒裝句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當其欣於所遇(狀語後置)不能喻之於懷(狀語後置)亦將有感於斯文(狀語後置)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後置)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後置)c)省略句映帶(於)左右列坐(於)其次悟言(於)壹室之內放浪(於)形骸之外引以(之)為流觴曲水詞類活用1.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少,年齡小的人。

長,年齡大的人。賢,賢德之人。

均是形容詞作名詞。2.固知壹死生為虛誕。

壹,數詞作動詞,等同,把……看作壹樣。意動用法。

3.齊彭殤為妄作。齊,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意動用法。4.死生亦大矣。

大, 大事,形容詞作名詞。5.映帶左右。

環繞,名詞作動詞。6.壹觴壹詠。

喝酒,名詞作動詞。7.所以遊目騁懷。

使……縱展、使……奔馳, 動詞的使動用法。8.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使(懷)興,使感嘆產生,動詞的使動用法9.足以極視聽之娛。窮盡,形容詞作動詞。

10.仰觀宇宙之大。形容詞作謂語。

壹詞多義(壹)臨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為“閱讀”。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壹1、壹起。例:若合壹契2、壹樣。

例:其致壹也3、將。

視為壹樣。例:固知壹死生為虛誕。

4、壹邊……壹邊……。例:壹觴壹詠(三)次1、列坐其次 :旁邊 水邊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紮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次壹等4、余船以次俱進 :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壹等。

6、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四)致1、所以興懷,其致壹也:情致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 :達到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得到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2、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長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習 進步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5、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修建6、修守戰之具:整治7、余獨好修以為常:修身養性(六)期1、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至 、及 註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時間期限4、期(jī)年之後:周、滿 、滿壹年5、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七)之1、動詞,往,到達。例:所之既倦。

2、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興懷。

3、結助,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夫人之相與。

4、結助,定語標誌。例:極視聽之娛。

5、音節助詞,襯足四個音節。例:暮春之初。

(八)猶1、還,而且,仍然。例:猶不能不以之興懷2、好像。

例:亦猶今之視昔通假字趣舍萬殊 “趣”通“趨”或“取”, 趨向,取向。悟言壹室之內 “悟”通“晤”,面對面。

成語群賢畢至:指賢能者齊集,濟濟壹堂,都會聚在這裏。畢:全。

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陡。嶺:山。

字面意義:高大險峻的山嶺。崇山峻嶺:形容山高大、險峻,十分陡峭。

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

放浪形骸: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遊目騁懷:遊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

縱目四望,開闊心胸。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結。

有所感觸,慨嘆不已。俯仰之間:壹低頭,壹擡頭的工夫。

形容時間極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