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15新課標高考滿分作文提綱

2015新課標高考滿分作文提綱

2015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絲瓜藤和肉豆須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壹旦糾纏在壹起,是很難分開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裏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妳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絲瓜與肉豆,形式與內涵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壹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為說菜是為了吃的。對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還事情壹個真相。而對於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才是最重要的。此處並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為形式而後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復思索這個關於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後,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 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壹切的本源。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誌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須,加上郊寒島瘦的徐誌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麽?“三友”是君子壹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壹化,回眸壹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泛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蕩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泛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麽?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麽,為什麽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蕩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壹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壹化,亞文化泛濫。

泰戈爾,徐誌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壹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著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壹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絳,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壹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麽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著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