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朱莉亭》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所作,描寫了隱士的閑適生活和情趣,描繪了詩人獨坐月下彈琴的閑適生活,用了樸實優美的詞句。
傳達了詩人恬靜淡泊的心境,展現了寧靜、雅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卻極好地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度和作品的特點,有景有情,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壹,相得益彰。這首詩曾被選為語文教材。
擴展數據:
壹、創作背景
竹裏關被認為是王維晚年隱居在藍田輞川。王維早年信佛,思想超脫,仕途坎坷。四十歲之後,過著半仕半隱的生活。就像他自己說的,“隨著歲月的流逝,給我平靜,從萬件事中解脫出來。”
所以,我常常壹個人坐在深深的竹林裏,彈著古琴,抒發我孤獨的情懷。詩人以壹種寧靜的心境,遇見了竹林和明月的清幽屬性,很用心地寫了壹本書。
第二,欣賞
這首詩表現了壹種寧靜安詳的狀態。前兩句,詩人獨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裏,彈著琴弦,吹著長長的口哨。
事實上,無論“彈琴”還是“吹口哨”,都體現了詩人飄逸灑脫的氣質,不易引起他人吟唱。所以最後兩句說:“太輕了,誰都聽不見,除了我的同誌,明月。”
意思是我生活在壹個僻靜的森林裏,我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明月依舊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我。
這裏運用了擬人手法,把灑滿銀輝的明月當作知音,表現了詩人新穎獨特的想象力。全詩風格恬靜閑適,仿佛詩人的心境和自然風光都融為壹體。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竹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