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起辛棄疾,對他的了解大多是從學習他在語文課本上寫的字開始的。作為“文字中的龍”,他不僅寫出了“稻花香說豐收,聽蛙聲”的豐收與寧靜;還寫了“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昏黃的燈光裏”的圓滑和惆悵;也寫出了“醉時輕看劍,夢裏吹角露營”的氣勢和壯闊。語文老師給我們介紹他是豪放的詩人,但我們出於對古代詩人的誤解,壹直以為辛棄疾也是個潑辣虛張聲勢的書生。但是,真正的辛棄疾是壹個徹頭徹尾的猛男。二十出頭就拉起兩千多人的抗金隊伍參加起義。他還親自率領50余人攻打數萬敵營,活捉叛軍,來去自如;甚至還有平息茶商叛亂,打造飛虎軍碾壓湖湘等輝煌戰功。
辛棄疾出生在南宋的北方。在他出生之前,這片土地被晉國占領。他的祖父辛贊雖然在晉國工作,但親眼目睹和經歷了晉國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壹直希望有機會拿起武器與晉國人民決壹死戰。辛棄疾生長在淪陷區,在祖父辛贊的影響下,從小就有收復河山的誌向。而且家裏人對他寄予厚望,給他取名“棄疾”,希望他能像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壹樣,有報效國家、為國家做貢獻的遠大誌向。為了把辛棄疾變成霍去病那樣的人物,他的家人從小就為他尋找名師,對他進行嚴格系統的訓練,大量的文學、武術、兵法。最終辛棄疾成長為文武雙全的全才。
公元1161年,金主嚴宏良再次率軍大舉南侵,後方的漢人因不堪忍受金人的嚴酷壓迫而揭竿而起。辛棄疾,21歲,也組織了壹批2000人的起義軍,隨後率領這支軍隊成為另壹支龐大的耿靜起義軍。但是,耿靜並沒有過分寵愛這個來參軍的秀才,只命令他做壹個無足輕重的文官,管文書,管帥印。然而,這壹年發生了壹件事,使耿靜從此對辛棄疾刮目相看。還有壹個和尚叫段毅,他和辛棄疾壹起來到起義軍。他自己就是個守不住條條框框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起義軍當軍官的苦,思想意識淡薄,就偷偷偷走了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在金英邀功。辛棄疾得知後,也沒說什麽。他魂飛魄散地喊道:“我知道妳的真相,但我是個年輕人,我會殺人。還好我不想殺我。”我壹次次求饒,辛棄疾沒有心軟,他被斬首了。當辛棄疾帶著段毅的人頭和漂亮的印章回到營地時,起義軍的士兵對他區別對待。
公元1162年,已經在起義軍中小有名氣的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系。然而,辛棄疾剛接觸南宋朝廷,起義軍內部就發生了巨變,起義軍首領耿靜被漢奸張安國出賣殺害。在聯絡使團回來的路上,辛棄疾得知變故,臨危不亂,迅速召集親信五十余人,突襲漢奸張安國所在的營地。當時叛軍陣營有數萬士兵。然而,叛軍剛剛得到了金主的獎勵,他們的安全是松散的。沒想到辛棄疾還敢這麽大膽地闖進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漢奸張安國就被辛棄疾壹行帶走,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幾十人的隊伍進入數萬人的營地劫掠敵軍將領,來去自由。如此傳奇的壯舉,震驚了南宋朝野,連皇帝都連連稱贊。這壹壯舉也為他波瀾壯闊的壹生畫上了最壯闊的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