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英雄和奸夫
曹操,名字叫孟德,是個幸運兒,小字阿瑄。他是沛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他的父親曹嵩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所以曹操的背景並不好。
東漢末年,皇帝年幼孱弱無能,外戚與宦官相互爭鬥,交替掌控朝政。漢朝國家衰敗,社會動蕩,農民起義頻繁,各地重兵諸侯蠢蠢欲動,都在伺機進入洛陽,以“挾漢”之名,爭奪大漢之國。各階級之間的沖突迅速加劇,戰爭壹觸即發。
所謂亂世英雄,曹操就是在這樣壹個動蕩的封建社會背景下崛起的英雄。曹操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北魏政權的創始人。政治上,對下士彬彬有禮,擁帝令諸侯;軍事上,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在詩歌創作上,他豪放不羈,文采出眾。這樣的全才被世人唾罵。原因是《三國演義》中“亂世奸雄”的說法?是話劇舞臺上白臉的出現?還是宣揚劉抑曹的封建“正統”?孫勝《異同論》雲:毛(即曹操)問(當時的人物評論家徐紹):“我是什麽樣的人?”子不答,問之,子曰:“子能治天下,亂世漢奸。”這句話有兩個原因。第壹,曹操是管理國家,擾亂社會的漢奸;其次,曹操是治理天下的能臣,亂世的奸臣。所以,曹操就不能只當漢奸嗎?但是魯迅先生評價曹操說:“曹操是壹個很自然的人,至少是壹個英雄。雖然我不是曹操的當事人,但無論如何我總是很佩服他的。”或許曹操聽到這樣的評價也算是壹點安慰吧。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看不上曹操。當然,我也應該算是曹操的忠實粉絲。
小時候帶著壹顆童心看《三國演義》系列。曹操奸詐的嘴臉早已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烙印。現在讀《三國演義》是帶著對曹操的仇恨,但是我沒有壹些體會。曹操的形象越來越高,我開始喜歡和崇拜曹操。我才知道英雄本色,才知道世人對他的誤解有多深!
(二)曹操的英雄觀
《三國演義》第21回講到曹操的英雄論。當時劉備也住在許昌。壹天,曹操邀劉備臥姿飲酒,共商天下英雄。劉備列舉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封建軍閥,如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等,但都被曹操壹壹否定。於是劉備問誰能當,沒想到曹操指著劉備,然後指著自己說。劉備壹聽,嚇得勺子掉在地上。
曹操說:“英雄之誌在胸,善在腹,有藏宇宙之機,日月之誌也。”也就是說,凡是能稱得上英雄的人,都有駕馭宇宙的寬廣胸懷,都有崇高遠大的抱負,都有決勝千裏的偉大才華。這三個準備都可謂是功臣。顯然,曹操有自己獨特的衡量英雄的標準。曹操更註重個人內在素質,兵者不善,鬥智遠勝戰力。但是,把他們列為當時除了自己之外唯壹的英雄,說明他有壹雙慧眼。他知道劉備野心很大,不是池中之物,活不長,斷定劉備也是英雄。但他當時可能是動心了,沒有趁機除掉劉備。
(三)煮酒論英雄
1,年輕的孟德,放蕩不羈
曹操出生在當時壹個非常有權勢的官僚家庭,父親曹嵩在漢靈帝時給邱做官,當時已經是朝廷的高官了。所以曹操從小衣食無憂,和很多官宦子弟壹樣,整天過街,飛鷹走狗,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據《三國誌》記載,毛不太機警,有政治手腕,而則荒淫無度,死於正業。曹操也因此受到指責。所以有壹次,曹操在路上遇到他叔叔,假裝中風。他的叔叔慌了,跑去找他的父親,但是當他的父親到達時,他看到他和以前壹樣好。從那以後,他的叔叔說曹操的壞話,他的父親不相信他。沒有了叔父的約束,曹操更加肆無忌憚。可見曹操少年時是壹個很有心機的人,能夠把父親和叔叔。
還有壹次,更離譜。曹操和壹幫朋友偷了別人的新娘,包括出身名門的袁紹。大家正在喝酒的時候,曹操大叫:“有賊!”所有的客人都跑出去抓小偷。他沖進洞房,偷走新娘,跑了出去。袁紹有點懵,壹頭紮進了灌木叢。灌木鉤住了他的衣服,他跑不掉,請求曹操幫助。但是當曹操把矛頭指向袁紹的時候,所有人都把袁紹當成了賊。袁紹壹急,從灌木叢中跳了出來。從這場小小的鬧劇中,我們不難發現,曹對仍然心存芥蒂。
2.嚴格執法,辦好軍隊。
曹操20歲就成了孝子,可謂是傲人的仕途。《曹臧傳》說:太祖初入禁衛,修治四門,在郡門周圍做五色棍十余根。凡是違反禁令的,不避豪強,壹律用棍棒打死。接下來的幾個月,靈帝愛上了小黃門的叔叔簡碩,殺了他。京城效仿,他不敢犯罪。
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曹操壹心要做個好官,嚴格執法,卻處處被排擠,阻力重重。後來曹操做談判官,他因為看到宦官專權搞政務,敢於幾次進諫,但始終不被靈帝接受。曹操對此很失望,就不再演講了。後來曹操做了幾任官,他壹直堅持自己的為官原則。在他身上,他依法懲罰了所有的人,毫不留情。曹操初涉政壇,剛正不阿,執法嚴明。他試圖通過法律整頓吏治,改變當時腐朽的官場風氣,從而挽救岌岌可危的東漢政權。但他的做法觸動了很多權貴的切身利益,統治者又懼怕他們的權勢,所以曹操的政治主張註定要失敗。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卞繼位。將軍何進為了懲罰宦官,把董卓領進了朝廷。董卓廢除了年輕的皇帝,建立了狄鹹,這導致了首都的混亂。曹操以祭刀之名刺殺董卓失敗,逃往家鄉,招兵買馬,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帶兵南下,途經麥田,直抵張繡。那時候麥子熟了,農民看到軍隊到來都不敢割麥子。於是曹操從名單中走出來,對安民說:“我奉天之命,出兵抗敵,殺戮百姓。今天麥子熟了,我要起兵,凡是越過麥田,卻踐踏了麥田的,壹律斬首。軍法非常嚴格。都下馬用手遞麥,不敢踐踏。”就在這時,壹只鳥從田中飛起,曹操的馬眼橫空出世,跳進麥田,毀壞了大片麥田。曹操讓行軍主簿提出自己的練麥罪,主簿說:“丞相怎能議罪?”曹操說:“我自己制定了軍法,我自己也違反了。如果我不懲罰它,我怎麽能讓公眾信服?”隨即,他拔出劍,試圖自殺。所有人立刻阻止了他。謀士郭嘉說:“古書《春秋》說,法不適用於尊。丞相統領大軍,怎能自刎?”曹操沈思良久,最後壹劍斬斷了他的頭發,派人去告訴三軍。這就是“剪發代頭”的故事。
當然曹操絕對不會為了壹個軍令狀丟了性命,所以很多人說曹操的做法狡猾虛偽。其實並不是。試想,壹個人想要領導壹支幾十萬甚至幾十萬的軍隊,除了個人的勇氣之外,還需要有效的治軍方略。既要考慮人民的感受,贏得良好的輿論環境,又要嚴肅軍紀,讓士兵信服。這需要高超。曹操做到了。曹操雖然違反軍法,剪去頭發以代替人頭,某種程度上是不依法辦事,但還是達到了“三軍驚駭,皆遵軍令”的效果,可見曹操治軍手段之高。如果當時曹操真的依法行事,自伐,那肯定會導致難以想象的後果。曹操壹死,龐大的曹氏軍事集團將群龍無首,四分五裂,四分五裂。異地的割據勢力會蜂擁而至。混戰會加劇社會動蕩,使人民更加痛苦。這壹時期,對維持社會的相對穩定,抑制其他封建軍閥因野心膨脹而陷入混戰局面起作用的關鍵人物是曹操。所以曹操這種“剪發沖鋒陷陣”的做法,以此來籠絡軍心,是值得肯定的聰明之舉。曹操執法嚴明、治軍有方的優秀品格貫穿了他幾十年的競選生涯,這也是事實。
3.愛惜人才,虛懷若谷。
自古以來,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容才、愛才、用才的人。老話說得好,有容乃大。在諸侯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的亂世,曹操能夠從壹開始只有五千人馬的地方小軍閥迅速成長。經過幾十年的討伐,除袁術、呂布、袁紹、劉表外,都得到了統壹。
《三國演義》第25章,劉備戰敗,投奔袁紹,兄弟失散。關公被曹兵困在壹座土山上,別無選擇。曹操對關公筆下的神武仰慕已久。當他和董卓作戰時,他看到關公是壹個罕見的將軍,他想把它據為己有,但他沒有機會。現在關公被自己打敗了,這是壹個天賜良機。所以他知道關公是壹位不可多得的將軍。但是,有三個附加條件。這可能是壹種前所未有的投降方式。壹個戰敗的士兵怎麽還有條件投降?而最讓人受不了的是第三條:“如果知道劉皇叔要去哪裏,再遠的萬裏,辭職也容易。”這樣看來,曹操養虎為患,然後放生到山上,不就是了嗎?
曹操本可以壹刀斬了關羽,免除後患,卻不忍與他分離。他知道關羽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殺了他會很可惜。於是他同意了關羽提出的三個條件。回到許昌,曹操以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的方式邀請關羽,金錢美色更不用說,但關羽根本不為所動。最後,曹操甚至大方地對待了日行千裏的赤兔馬。
關羽雖然殺了袁紹手下的顏良和文醜兩個將軍,但是在投奔曹操的過程中,他得知劉備是落後的,於是毫不猶豫的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劉備。曹操縱幾千人,沒有施加障礙,還親自送行。這絕不是壹般人能做出的舉動。如果曹操是個小家子氣的人,關羽怎麽可能活著離開!何況關羽臨走時還上演了壹出“大胡子獨騎千裏,等五關斬六將於漢壽”的“好戲”。他把曹操的守衛將領壹個個都殺了,就走了。
如果別人遭受這樣的損失,壹定會立刻起兵殺了他,但是曹操卻私下召回了去殺關羽的夏侯惇,用常人難以企及的大度放了關羽。比如袁紹帳下的陳琳寫了壹篇反對曹操的文章。他寫了壹千字,振振有詞地痛斥曹操,歷數曹操的種種罪行,讓曹操從祖上丟臉。後來曹操打敗袁紹,俘虜陳琳。但因為曹操賞識陳琳的才華,不忍心殺了他,放他走為己用。曹操因為愛才,常常不顧個人得失。只要是他認可的人才,他都會盡力爭取,但得不到也不會勉強。他寧願多壹個對手,也不願做出“生不如死”之類的事情。
曹操的愛和慷慨也體現在他的詩中。207年7月,曹操率大軍北攻吳灣,途經碣石,寫下《觀滄海》詩:“碣石在東,以觀滄海。什麽是水,什麽是山和島?有許多樹和茂盛的草。以大量意境廣闊的景物,描繪了壹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描繪了日月吹進吹出的大海,包括千萬個場景,充分體現了曹操曠達、曠達的態度,涵蓋了宇宙,真的是人力所不及。
公元208年冬,曹操派百萬大軍南下,意欲剿滅南雄,統壹中國。開戰前夕,曹操在戰船上設宴。他看到南屏山風景如畫,就東望柴桑邊界,西望峽口河,南望礬山,北望武林。突然,他聽說烏鴉的名聲在南飛,頗有感慨。於是他站在河的上遊,穿過了河。悲喜交加。“我充滿自豪,但我壹直在為妳著想。”“什麽時候會像月亮壹樣清澈?我無法停止為此擔憂。”“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食,天下歸心。”這是曹操愛才若渴的真情流露。
曹操愛才如此,誰能與之相比?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在我看來,曹操的氣度和胸懷大概比丞相大得多。作為壹個封建統治的亂世軍閥,要想稱霸天下,完成統壹大業,愛惜人才,胸懷寬廣是必備的素質。而曹正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其中的壹個原則,才使得很多人才願意臣服於他,為他出謀劃策,甘冒生命危險。
4.用人唯才。
“世間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伯樂難得。”這裏“千裏馬”指的是人才,“伯樂”指的是善於見人用人的人。三國特別分裂時期,中國英雄輩出,人才輩出。缺的是善於挖掘人才的伯樂,而伯樂中又以曹操為最。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對人才趨之若鶩,想盡辦法廣納賢才。而且他在用人上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他始終堅持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郭嘉在《曹操勝十倍,袁紹敗十倍》的論述中說:“外寬,內妒,親戚多;這句話不是奉承,而是能壹針見血,指出袁紹和曹操在用人上的本質區別。
為了選拔人才,曹操於公元210年春頒布了求才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策略,打破了按門第選官的標準。在令中,曹操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做開國皇帝、中興王的人,沒有壹個不是得了人才和他壹起治理天下的。有鑒於此,曹操希望大臣們幫他把那些出身貧寒、被埋沒的人才挖出來。後來,在公元214年和公元217年,曹操兩次發布求才令,反復強調其用人制度。
經過壹番努力,曹操集中了壹大批人才。當時投奔曹操門下的人才不計其數,形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盛況。在曹操的人才中,他從老將晉升為大將,如宇金、樂進、典韋等。從地方投降的人才中任命了張遼、黃旭、張合、陳琳、賈詡等人;任命李典、李彤、徐琪、臧霸等。來自地方豪強;提拔荀、荀攸、王朗等。從東漢的小官;郭嘉、柳椰等。都是從普通人才中錄用的。這些人才是曹家大廈的頂梁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不計名利、不計榮辱地選人,只要有治國用兵的本事就用。曹操在任用人才方面有著獨特的眼光和高超的藝術。曹操在兗州招募賢士。當時有兩個叔侄,分別是荀或荀攸,來投曹操,荀或袁紹,曹操很樂意與他共商天下大事,說:“取我之卵巢!”於是被任命為行軍司馬荀攸,全國名人,曾任黃門侍郎。後來棄官隱退,曹操任命他為行軍教授。他們還向曹操推薦了幾個當時有名的聖賢,曹操壹壹使用。與此同時,很多武將帶兵投靠曹操,曹操先觀察了他的相貌和體格,然後讓他們當場展示他的武功,然後錄用了他。曹操向許昌進發,途中被黃旭截住。曹操見黃旭威風凜凜,便雇用了他。
官渡之戰,許由因袁紹難以運用其戰略,連夜投奔曹操。當時袁紹的70萬大軍在官渡,想和曹操決壹死戰,但是曹操只有7萬大軍,糧草匱乏。當他聽說許由要來時,他非常高興,沒有穿鞋就跑出去迎接他。幾次嘗試後,曹操確信許由真的投降了,於是他大膽地采用了許由的策略,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即使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他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適度用人。和袁紹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後人有詩感嘆袁紹說“忠言逆耳是當最恨,獨袁紹無計,欲剛守冀州。”可見袁紹手下謀士眾多,卻不能善加利用,即使有百萬良師也是枉然。還有曹操,
能駕馭人才者得天下,能讓人才心甘情願為自己服務者鞏固天下。曹操任人唯賢的用人政策不是袁紹等人能比的。袁紹的“南依大江,北抗燕國,南爭天下”與曹操的“讓天下智以道治天下”相去甚遠,這也是曹聖戰敗的原因。
5、擁帝令諸侯
人們都說曹操陰險狡詐,是篡奪劉氏天下的漢奸。很大程度上是受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壹個是許紹的經典評論:子可治天下,亂世漢奸。曹操聽後哈哈大笑。於是人們就用這句話,再加上《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初步判他為漢奸。其次,據《三國演義》記載,曹操以祭刀為名,企圖刺殺董卓,後逃離洛陽,回到家鄉...途中,他誤殺了呂伯奢壹家,最後留下壹句話:“寧願教我對全世界消極,也不要教全世界對我消極。”;第三是曹操最無情的政治手段:挾天子以令諸侯。
事實上,當我們立足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分析曹操的做法時,不難發現它是保守的,也是高明的。
東漢政權傳到狄鹹時,已經名存實亡,完全淪為傀儡政權。在狄鹹登基之前,他和少帝飽受軍閥割據之苦,顛沛流離。當時有壹首童謠說“皇帝不是皇帝,王菲王騎離北芒。”那是小皇帝壹生的真實寫照。189年,西涼軍閥董卓出生。然後以天子之名發號施令,為所欲為。可惜董卓生性太殘忍,不久就被養子呂布賣了。可見曹操並未發起此招。
公元201年,狄鹹遭受李玨的叛亂,回到洛陽。當他看到宮殿被燒毀,市場荒蕪,昔日的都城只剩下廢墟和短墻,滿目蕭條。於是他決定去山東暫避。曹操聽說後,立即前去迎敵,並在眾謀士的建議下,將皇帝遷到許昌,從此皇權又回到了曹操手中。
曹操利用漢獻帝的名義,對其他割據勢力發號施令,或投降或讓他們互相攻擊,然後自己占了便宜。比如曹操下聖旨讓劉備討伐袁術。劉備雖然知道是計策,但出於對劉氏家族的忠誠,不敢違背聖旨,於是出兵討伐,而留下張飛守城,導致徐州失陷,劉備無家可歸。他不得不依靠呂布。
曹操只想更好地完成他的統壹大業。他對那些地方的統治者的如意算盤了如指掌。每個人都試圖顯示他們的忠誠,並組織軍事聯盟,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發動戰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壹來可以牽制那些覬覦皇位的人,二來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他的統壹大業。只是因為曹操的死,他的兒子曹丕才稱帝。
但是,為什麽曹稱帝叫“篡漢”,劉稱帝叫“續正統”?難道真的是劉的無能就要同天下人民同歸於盡,而不讓有才能有德的人治理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嗎?自古以來,皇帝的位置就由能人占據。如果說曹操是漢朝的漢奸,那麽商湯滅桀、攻周、劉邦滅秦又是什麽?難道他們也是奸臣?可惜歷史總是以成敗論英雄。如果曹曹參在有生之年結束了軍閥混戰,統壹了中國,創造了壹個和平繁榮的世界,他壹定是壹個被所有人崇拜的英明君主。可惜歷史已成定局,曹操的操縱有千般委屈。誰能說出真相?
陳壽在《三國誌》中這樣評價曹操:“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而袁紹放眼四州,威武無敵。毛遠提出了壹個方案,猛烈抨擊宇宙申請和交易的神奇,柏寒的奇謀被正式授予,各為其謀,矯情武斷,最後他總能抵擋住。無與倫比的英雄。”短短89個字,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已經展露無遺。我覺得這應該是比較客觀合理的評價。畢竟在那個戰火紛飛、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作為壹個封建統治軍閥,他能做我壹生的英雄,胸懷遠大理想,愛惜人才,懂得善用人,文武雙全,體恤民生,騎馬到中國,揮鞭平定北方。他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