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如何糾正早期閱讀中的壹些常見問題,我覺得可以用親子閱讀來解決壹系列問題。
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她的讀書姿勢總是多種多樣。在我帶領孩子獨立閱讀的時候,總有孩子會把書拿到眼前,邊看邊和周圍的孩子聊天。孩子在閱讀時如何閱讀也是壹個問題。大多數小班的孩子在三分鐘內瀏覽壹本書。有的孩子把書倒過來看,有的孩子從封底翻過來看,有的孩子看書時間太長,對孩子的眼睛不好。孩子們經常不知道選擇什麽樣的書。他們壹般會選擇封面顏色鮮艷或者市場銷售火爆的動畫書。這是我早起看書時觀察到的壹些問題。
關於這些問題,我嘗試過集體閱讀。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孩子選書的問題。我發現我曾經帶領孩子看過書的故事,孩子在獨立閱讀的時候特別喜歡翻看。但其他現象並沒有得到糾正。於是我嘗試了針對個別孩子的親子閱讀的方法。領著他壹頁壹頁的翻閱,用手指著閱讀,我發現孩子似乎很喜歡這個模型。當我給壹個孩子讀書時,其他孩子也蜂擁而至。當我說話時,他們回應了。
親子閱讀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盡快喜歡上閱讀,家長和孩子也可以增進感情。家長可以讓孩子早點開始獨立閱讀,擴大知識面。家長在帶領孩子閱讀時,可以註意閱讀的大小,眼睛與手的距離,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和孩子互相分享、交流、討論自己的生活經歷,從中獲得想法和經驗。讓親子閱讀帶動早讀,這是好的家庭教育,是進步的階梯!
親子閱讀尼爾斯《騎鵝之旅》的思考
轉眼間,我的孩子已經是城裏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
說實話,我以前並不看重孩子的閱讀。我壹直以為孩子只要背生詞和短語,背課文,背課文就行了。但是通過參加家長會,校長和老師們談到了閱讀在孩子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親子閱讀在孩子學習中的重要性,讓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其實是個學生,也應該認真向老師學習。
這次有幸參加了市小學舉辦的親子閱讀活動。我感覺這是我們父子難得的充電機會。
星期天,我和兒子高興地來到新華書店。我兒子給我們挑了壹本年輕版的尼爾斯《騎鵝之旅》。本文作者是瑞典的塞爾瑪·拉格洛夫。故事主要講述了小男孩尼爾斯(Niels)非常調皮,對讀書沒有興趣,愛惡作劇,欺負小動物,因為捉弄小精靈,把他變成了壹個拇指大小的小人,可以和動物交流。就在這時,壹群鵝從空中飛過,家裏的壹只公鵝莫頓也想和鵝壹起飛。尼爾斯為了不讓公鵝飛走,緊緊抓住了公鵝的脖子,但是他被公鵝帶高了,開始和聰明的鵝阿卡以及公鵝壹起旅行。他們的目的地是最北部的拉普蘭省。
在這次奇怪的旅行中,尼爾斯收獲了很多知識,幫助並結交了很多朋友,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也從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很多優點,這使他成為壹個勇敢自我犧牲、樂於助人的優秀性格。回到家鄉,他不僅恢復了本來的模樣,還變成了壹個勇敢、善良、負責、勤勞的孩子。
看完這本書,兒子對我說:“爸爸,如果我能聽懂動物語言,我也可以騎在鵝背上來壹次驚險有趣的旅行!””我笑著說,“這只是壹個童話故事,但誰是妳最喜歡的故事中的角色?"
兒子說:“尼爾斯,又名野鵝和公鵝。”
“為什麽?”
“因為他們忠誠,有愛心,榮辱與共。”
“那妳最不喜歡誰?”
"狐貍史密斯,因為他既狡猾又貪婪,壹直想傷害尼爾斯和那些鵝."
我開心地笑了。孩子還小,有些缺點,但看了文章就能分清善惡美醜。這難道不是壹件很幸福的事嗎?我們有時間的時候會經常來新華書店。
親子活動“滾輪胎”
運動會第二天,我們參加了“滾輪胎”的親子活動。我媽在起跑線上,我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另壹端。遊戲規則是我媽把輪胎滾到我們這邊,然後我們再滾回來。
比賽開始前,我媽壹直跟我說不要看別人,要快,這樣才能拿第壹。我們在玩的時候,我媽趕緊把輪胎滾到我這邊,我趕緊拿著輪胎滾回去。我媽也為我加油,我努力向前。遊戲結束後,我跟我媽說:“媽,我沒看別人。”媽媽:寶寶今天很棒!不做第壹不是最重要的,親子合作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不聽話的嬰兒怎麽樣
兩三歲的孩子似乎總是不聽話。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比如吃好,睡好...無論妳輕聲細語或嚴肅認真地說多少遍,他們總是不肯聽,這常常讓很多家長很惱火。
仔細觀察發現,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不會說孩子聽得懂的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壹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這種潛在的能力只有通過適合其年齡特點的說話方式才能被激活和充分發揮。那麽,父母應該說些什麽才會讓兩三歲的孩子聽話呢?
借助兒童生活中熟悉的實物或動畫形象
兩三歲的孩子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不能直接根據父母的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應該,不應該,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但是,如果把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各種物體和形象看作是“外力”,就可以鼓勵或阻止他們的行為,因為這些形象中充滿了他們純潔而深刻的情感。比如孩子喜歡黑貓警長、白鶴大媽、啄木鳥醫生,討厭毛毛蟲、蒼蠅、蚊子,害怕狼、熊、刺猬。根據兒童的情緒傾向,有意識地經常使用這些圖像與他們交流,可以進壹步加強兒童對這些圖像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果冬天睡覺不喜歡蓋被子,爸爸說:“天黑了,孩子們要睡覺了。蚊子會嗡嗡叫,說‘哎呀,肚子好餓。去給孩子們找點吃的。冬天,冬天,妳給自己蓋被子,蚊子咬得很厲害。哎喲!這是什麽?壹點都不好吃,還把我的牙弄歪了。找個好地方再咬壹口。”東東聽了,乖乖地蓋上了被子。從那以後,每當我睡覺的時候,只要媽媽說“蚊子又出來找吃的了”,我就會主動蓋上冬冬的被子。
借助以孩子為“主角”的故事
快3歲的冬冬對媽媽特別依戀。媽媽不在身邊就哭,幼兒園的阿姨和家裏的保姆都哄不動。有壹天,媽媽想編個故事給東東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事是這樣的:“有壹個孩子,他的媽媽給他起了壹個好聽的名字,東東。然而,這個孩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腳跟屁蟲,他的綽號是臭蟲。因為他總是像蟲子壹樣跟在他媽媽屁股後面。到了幼兒園,同學問他,‘妳壹定是蟲同學吧。’東東心想:班裏孩子的名字都很好聽,小蟲這個名字好難聽。媽媽不在的時候,我再也不會哭了。結果這個孩子又成了媽媽的好冬天。“愛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他們心目中,虛構的情節也是真實的生活,他們對故事的內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變成故事裏的主角時,特別註重他的表現。如果每個人都滿意主角的表現,他就會開心,就會喜歡,反映出主角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傾向;如果大家對主角的表現不滿意,就會反感或者害怕,回避主角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傾向。這種說話方式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借助兒童心目中的“權威人物”
兩三歲的孩子往往會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向妳表達這個意思:妳做的不對,我們老師說妳應該那樣做。換句話說,和孩子親近的人的態度和行為會有效地引導孩子的行為。我們不妨稱這樣的人為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但孩子對權威人物的態度有壹個特點:和妳在壹起的時候,不壹定會聽妳的話,但不在現場的第三者,可能會被當成權威。比如在家裏,幼兒園老師可能會成為權威。在幼兒園,父母可能成為權威。用這些可親可敬的人來引導孩子的行為,往往是聰明的。比如冬冬夏洗完澡,她不讓媽媽給她身上抹爽身粉。她媽媽對他說:“寶寶洗澡的時候塗上這個粉會感覺特別舒服,以後再也不會長那個討厭的紅豆了。妳看,妳的皮膚像白雪壹樣白,多可愛啊。幼兒園的沈老師知道了會開心的。”因為老師知道了會很高興,“思想工作”很快就做好了。
用有趣的活動來鼓勵。
俗話說:孩子愛搶食,這話沒錯。壹個孩子可能吃不好。幾個孩子壹起吃,就會爭著吃。食物好吃嗎?不壹定。原因是這不僅僅是壹頓飯,還是壹個小遊戲。孩子普遍熱愛活動,活動的趣味性、競爭性、激勵性對他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把孩子的生活設計成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活動來引導孩子的行為。比如小戰士3歲前就能自己穿褲子了。看到小戰士穿上褲子,媽媽拍手說:“小戰士真能幹”,激起了他想學穿鞋洗手的欲望。其實孩子的榮譽感甚至比大人還要強,只是單純,簡單,很少功利。想想壹朵紙做的小紅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就不用懷疑精神獎勵在引導孩子行為上的巨大激勵作用了。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家長改變說話方式,把引導孩子各種行為的原則與孩子熟悉的形象、故事、人物、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耐心地啟發、督促,就會發現妳的孩子原來是壹個非常聽話、可愛的男孩。
當孩子不能聽從父母的指示時,他們應該註意:
●家長用各種方式啟發,孩子還是對指令沒有反應。家長要註意觀察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接受能力是否落後,以便及時發現,及時幹預治療。
●有些孩子往往在沒有聽父母要求之前就急著去做,所以出現了偏差。
●智力發育沒有問題,也能理解父母的指示,但就是不想做父母要求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孩子對父母的話不感興趣,故意不願意做。
童心——快樂閱讀
康悅父母
女兒豆豆在小班。作為壹個母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不能壹直盡職盡責。不僅不能正常接送孩子,也很少參加偶爾的家長會和遊園活動,陪女兒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女兒壹直怕我多於親熱,可能是因為和她在壹起的時間太少,不太了解她,比喜歡她還厲害。
今年在幼兒園組織了壹次繪本漂流活動後,給女兒報了名。拿到繪本後,女兒很開心。那天壹下班,就拉著我的手,讓我給她講書裏的故事。平時很少有時間和她講故事,主要是因為書上的故事比較長,講壹遍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壹本書往往有很多故事。壹個講完,豆豆就纏著我講下壹個,壹個晚上就耗光了所有的時間。所以給她講故事,陪她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情之壹。壹看到女兒帶書來,我就頭疼,但是這天女兒對我說:“媽媽,妳今天辛苦了。我給妳講個故事吧。”我眼睛壹亮,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今天女兒特別乖,給我講了壹個幫助我的故事。我很驚訝。雖然我不相信,但還是愉快地接受了她的建議。於是,豆豆打開了這本名為《玫瑰母雞去散步》的繪本,然後看著圖片講述了《玫瑰母雞去散步》的故事。圖片每頁只有壹句話。第壹句是玫瑰母雞去散步,第二句是她走過院子,第三句是她走過池塘,然後她走過磨坊,草堆,籬笆,蜂巢,最後回到窩裏。壹* * *只有八句話但畫面是壹只狐貍跟著母雞Rose壹次又壹次的抓小雞,壹次又壹次失敗後豆豆看著它。當她看到狐貍失敗的時候,她會說:“太蠢了。”當她看到狐貍撞倒蜂巢時,她會說:“狐貍有麻煩了。”當她看到母雞羅斯回家時,她會說:“羅斯安全回家了。”《玫瑰母雞去散步》每周壹,豆豆都會從班主任那裏拿回壹本新的繪本。回到家,她會自己讀或者請大人解釋書上的字,然後自己讀,自己說。她通過自己觀察繪本裏的內容,增加了很多繪本裏的故事。
現在女兒豆豆雖然還是纏著我講故事,但更多的時候是她給我講故事,自動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現在甚至壹些比較復雜的故事,比如三只小豬,壁虎借尾巴,七色花等等,都可以自己講給我聽了。看著女兒壹天天長大進步,是我最開心的事。繪本給我們家帶來了快樂。
盡管父母強迫孩子學習外語的初衷是好的,但可能會適得其反。
隨著外語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許多父母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制定零歲學習外語的計劃,將孩子送到雙語幼兒園,從他們會說“爸爸”和“媽媽”的時候開始教他們“爸爸”和“媽媽”...簡而言之,父母盡力為孩子創造學習外語的環境,但殊不知他們的初衷是好的。
美國幼兒園不教外語
據記者了解,美國幼兒園壹般不會教孩子說外語。他們認為這麽小的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是不可思議的。新澤西州黑格斯頓市中心的幼兒園老師芭芭拉老師告訴記者,英語是幼兒園的官方語言,孩子們接受的教育也是用英語進行的。
因為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幼兒園並不反對孩子回家說母語,但大多數情況下幼兒園只教英語,從字母開始。芭芭拉說,兒童的智力發展有壹個過程。孩子的發音器官還不成熟,發音還處於壹個比較幼稚不明確的階段。雖然他們模仿性很強,容易接受新知識,但是如果學壹門純外語也是可以的。如果他們錯了,以後就改不了了,不利於以後的外語學習。
幼兒園華裔孩子張朵朵的家長也表示,美國孩子壹般從十幾歲開始學外語。美國父母不像中國人那樣有“希望孩子成功”的想法。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學習外語可以慢慢進行。
多語言環境可能會讓孩子變得“啞巴”
此外,過早接觸外語很容易使孩子患上失語癥或自閉癥。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目前美國兒童自閉癥的發病率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10倍,每300名兒童中就有1人患有該病。其中壹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們生活在多語言的文化環境中,因為不適應這種復雜的語言環境而患上自閉癥。
居住在曼哈頓的李女士是壹位講粵語的香港移民。她的保姆是說方言的武漢人,老公是說普通話的北方人,電視裏的動畫片是純正的美式英語。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後來他們幹脆什麽都不說了,整天就低頭玩玩具,變啞巴了。本以為過段時間會好起來,可誰想到今年6歲了,還是很難開口,拒絕上學。經醫學專家診斷,在混亂的語言環境中,孩子不知所措,患上了嚴重的兒童孤獨癥。
紐約州教育部官員羅漢忠最近表示,幾乎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但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壹樣,所以在
學歷也要考慮到因人而異。即使是1-2歲表達能力很強的“天才兒童”,家長也不應該過早地強迫他們學習壹門外語。
孩子們學習外語時應該有壹個真實的雙語環境。語言學家指出,母語學習能力可以轉移到第二種甚至第三種不同的語言上。只要引導得當,有地道的語言環境,就不會有幹擾。他們和美籍華人壹樣,可以流利地用中文和英文交流,因為家庭提供了中文環境,學校和社會提供了英文環境。
張多多的父母告訴記者,很多中國移民看重傳統文化的影響,擔心孩子成為“黃香蕉”。所以他們壹直在家裏和多多說中文,而多多在幼兒園接受的是英語教育。長期堅持的結果是,多多不僅英語流利,用中文和父母交流也沒有問題。幼兒園裏其他小朋友的家長看到多多會雙語,還能上臺表演背誦唐詩,都很羨慕。壹些意大利出生的父母遺憾地說:“早知道我們從小就教孩子意大利語,現在孩子只會說英語。如果我們不遷就他,他也不會跟我們溝通,想改也來不及了。”但如果沒有這樣地道的雙語環境,家長還是順其自然吧。
我和我的孩子壹起在故事的世界裏長大。
因為兒子說話晚,為了培養孩子說話和交流的能力,我經常用《宣萱的故事》來幫助兒子復習當天的活動,兒子也真的把它當成故事來聽了。每天晚上睡覺前的最後壹個故事是《宣萱的故事》。因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故事講的就是他自己,他常常聽得很認真,圓圓的大眼睛看著我,壹眨不眨。我在幫孩子回顧壹天生活的同時,表揚兒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有禮貌,熱愛勞動,我也告訴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不發脾氣,我希望。
如果以上是“原版宣萱的故事”,那麽還有壹個“山寨版宣萱的故事”,這也是我兒子的最愛。
家裏有壹個“狼來了”的故事。壹天晚上,兒子突然說:媽媽,給我講講郭瑄瑄放羊的故事吧!
於是我把散養的孩子變成了宣萱,把小羊變成了懶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把大壞狼變成了大壞狼、紅太郎。兒子第壹次聽我講《山寨》的故事時,表情簡直太豐富了,尤其是最後“洪太郎和灰太狼撲向宣萱吃宣萱”當時兒子特別緊張,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可愛的樣子逗得我哈哈大笑。最後,我問兒子:“宣萱,妳還敢撒謊嗎?”兒子看著我,害怕地搖搖頭:“不敢,不敢。”
那天之後,我們的“山寨故事”就壹發不可收拾了。我們“山寨”蝌蚪找媽媽,匹諾曹的故事,小貓釣魚等等。
孩子成長的世界是壹個由很多故事組成的世界。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和兒子分享成長的故事。壹個接壹個的故事幫助孩子們以貼近他們生活和視角的方式向前邁出壹步。
作為壹個母親,當我講“狼”這個故事的時候,給我的不僅僅是“我不會說謊”的道理,還有“這個孩子為什麽壹次又壹次地說謊?”
郭瑄瑄的睡前故事,每壹個都包含著壹個教育的故事,是對孩子人生道路的教育,也是對我如何做父母的教育。
我和我的孩子壹起在故事的世界裏長大。